一三三旅压到最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到了十月份,朝鲜半岛的降雨少了许多,清川江的流量大大减少,所以发动反击的时候,各师旅是在不同地点渡河的。
退守的时候,情况就没有这么简单了。韩军夺回制空权之后,加大了轰炸力度。
能过河的地点就两个,一是介川,二是安州。
不是这两处地点的桥梁没有被炸毁,而是这两处地点的水流比较平缓,适合密集架设浮桥,特别是能够让坦克与重型卡车通行的大型浮桥。
机械桥?
清川江是朝鲜半岛上数得上号的大江,就算在降雨比较少的旱季,下游的江面宽度也在一公里之上。
这世界上,长度超过一公里的机械桥还没诞生呢。
安州本来就是一三三旅的防区,而退守的时候需要从安州通过的还有同师的一三四旅与一三五旅,以及四十四师的一三零旅与一三一旅,另外几个旅去了介川。
按照军队中不成文的规矩,作为“东道主”,一三三旅得负责殿后。
眼看着三营被韩军赶了过来,一三三旅旅长霍弘光上校有点坐不住了。
与十五军的其他高级军官一样,作为一名深受罗耀武熏陶的铁血军人,霍弘光不但脾气大,还非常果断。
军长的命令不但下达给了三营,还下达给了一三三旅。
挡不住也要挡,必须守到全部部队退守江北为止。
当时,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还没有完成!
事实上,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应该提前完成。因为从介川撤退的只有四个旅,而且没有受到韩军攻击。
问题是,并非一切顺利。
介川没有在清川江河畔上,而是在清川江的一条支流的北岸,要往北大约十公里才到清川江。
也就是说,部队撤退的时候,需要渡过两条河流!
毫无疑问,这很要命。
渡过一条河流都很困难,别说渡过两条河流了。
虽然屁股后面的韩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渡河总得花时间。第九机械化步兵师攻入安州的时候,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如果安州失守,韩军就能沿着铁路线向东北方向推进。
也就是说,韩军能从安州出发,迅速杀到介川。
以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情,而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至少需要二十个小时。
让韩军杀到介川,丢掉的就不是一三三旅,而是四十三师。
因为在介川那边,殿后的也是四十三师。
霍弘光非常清楚,罗耀武正在考虑对第十五集团军进行深度改编,将现在的集团军-师-旅的编制体系改编成集团军-旅,即取消师级编制单位,减少指挥环节上的麻烦。
虽然改编工作还没有开始,但是按照正常情况,肯定得“试点”。
先拿一两个旅出来,成立独立旅,通过实战来检验独立旅的战斗力,再决定是否按照新的方式进行编制。
按理说,这这么美差,基本上与霍弘光无关。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军长是黎卫东,而他又是四十四师的前师长。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好事,自然是留给四十四师了。
有趣的是,黎卫东这人比较要面子,在罗耀武征求意见的时候,他客气了一句,结果被罗耀武当真,直接把四十四师排除在外。
也就是说,从四十三师与四十五师中抽取一个旅作为独立旅。
在这两个师中,最有资格的就是四十三师的一二九旅与四十五师的一三三旅。
不用多说,一三三旅的胜算要高那么一点。原因是,罗耀武就是从四十五师出来的,而且与一三三团有着密切关系。
再说了,四十五师才是十五军的嫡系部队,而四十三师之前是空军陆战师。
只要打好这一仗,一三三旅铁定会独立出去,成为第十五集团军的第一个独立旅,甚至有可能升级为独立装甲旅,成为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
更重要的是,到时候霍弘光就将成为大校旅长,而且独立旅指挥官最高可以升到少将!
不管为了什么,这仗都得打好。
三营顶不住,那就再派一个营上,再顶不住,再多派几个营上。
霍弘光的决定,救了正准备发动最后反击的叶振邦等人。
二营冲上去的时候,叶振邦没有立即撤下来,而是带着一帮老兵跟在二营后面,除了帮助二营打扫战场之外,主要就是寻找那些受伤无法行动的弟兄。
没过多久,霍弘光又把一营派了上去,还让警卫连与侦察营做好了上阵准备。
这个时候,叶振邦已经带着三营官兵达上了卡车,去了河对岸。
安州的战斗还没结束,三营的战斗结束了。
上去的时候,三营总共有四百三十七名官兵,后来陆续的补充了四百多名兵员,撤下来的时候,一个连都不到,只有七十四人,这还包括了从战场上找回来的十一名伤员、以及提前撤退到河对岸的三十七名伤员与四名医护人员。
到底阵亡了多少兄弟,叶振邦也说不清楚。
在他提交的战报中,总共提到了五百六十七个名字,可是还有很多阵亡官兵的名字没有写上去。不是这些人没有名字,而是没有找到他们的尸首、或者身份牌,也就无法确认到底有哪些人阵亡。
虽然这算不上是叶振邦等老兵经历的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但是对三营的很多官兵,特别是那些有幸跟着叶振邦一同撤退的新兵来说,这绝对是他们人生中打得最惨烈、也是最无法忘却的战斗。
对韩军来说,恐怕也是如此。
“安州战役”成为了中小城市防御战的典型战例,被世界各国研究了几十年,并且成为了很多国家军事教科书的必备教材。
为了重塑这场战役,美军甚至在莫哈维沙漠里面搭建了一座与安州同等规模的城镇,让第八十二空降师充当假想敌,即当时守卫安州的第十五集团军四十五师一三三旅三营,然后让其他部队去攻打这座城市。
可惜的是,第八十二空降师不是第十五集团军。
几十年后,那些有幸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将领都想不明白,当时中**队用什么办法守住了安州?
别说用一个营对付一个师,就算是对付一个独立装甲旅都很吃力。
当然,美军并没有研究中**人的战斗意志。
虽然在大方向上,中**队败了,但是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绝对不会缺少铁血军人。
在某些时候,一名铁血战士就足够了。
因为这个战士的抗争行为能够激励与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将他所在的军队变成一支铁血军团。
叶振邦就是这样的战士,他领导的三营就是这样的军团。
只不过,必须承认,叶振邦也是人,一个更加顽强的普通人而已,所以他也有极限,人类无法突破的极限。
同样的道理,中**队在朝鲜战场上打得再出色,也是一支由普通人组成的军队,而不是一支由超人组成的军队,所以存在很多限制。
比如,是人就得吃喝拉撒,就需要粮食物资。
作战的话,还需要武器弹药。
这些问题,不需要身在前线的叶振邦去担忧,而且就算担忧,也这需要考虑三营,不用考虑整支军团。
问题是,罗耀武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事实上,当时困扰着罗耀武的问题中,后勤补给跟不上最为严重。
稍微细心一点的话就能发现,反击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最佳契入点应该是在韩军攻入咸兴之后,而且应该由第三十九集团军围攻咸兴,让第四十集团军包抄元山,第十六集团军负责外围支援,第十五集团军则强力攻打顺川。
摆出这个架势,不但能够一口气吃下东线战场上的全部韩军,还有可能打下元山,甚至有机会反攻平壤。
可惜的是,罗耀武办不到,或者说是中**队办不到。
原因只有一个:后勤保障跟不上!
别说按照这一宏伟目标,哪怕是围歼B集团军与C集团军,也差点因为后勤保障不济而错失机会。
美军反击之前,罗耀武就下达了撤退命令。
虽然当时罗耀武已经料到,美军很快就会参战,而且会在东线战场上发难,但是他没有可能知道,美军会火速赶赴战场,协助韩军发起突袭。
也就是说,第三十九集团军提前撤退,与美军即将到达几乎没有关系。
撤退的原因是:物资用光了!
责任不全在第三十九集团军身上,与第四十集团军也有很大关系。因为没有坚决果断的追击溃逃的C集团军,导致攻打高原镇变成一场苦战,所以额外消耗了大量物资,使得第三十九集团军投入战斗的时候物资就所剩无几了。
没有弹药物资,还打个屁啊!
不难想像,罗耀武为什么要在占优的情况下下达全线撤退命令。
问题是,守得住“红线”吗?
别说罗耀武本人忧心忡忡,就连军区司令部的后勤参谋都有同样的想法。出问题的绝对不是入朝作战部队,而是整条后勤补给线。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当时前线缺乏的不是弹药,而是物资。
最普通的,也是最基本的物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