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全国都解放了,咱们能还撤到哪儿去!?这可是在崇尚法家治国的秦国,守城官兵擅离职守是要被问罪的!李信闻听常羽这就打算逃走,便直接告诉他一个好消息。
吕将军其实一直都在找人帮忙,希望那人把他的将印带回老家去好光宗耀祖。全体全城官兵已经决定与城共存亡,所以此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既然你现在回来了,那就有劳替咱们将军把这事给办了吧!
吕子见这位又在那开始胡扯,只好打断云山雾罩的话题。他当初之所以派常羽出城搞联络,真实目的就是想给常家留个孩子好传宗接代。自从常家三兄弟跟行动组泅渡丹水河以后,在捣毁赵军投石车指挥所的行动中已经有人牺牲。
当时跟队随行的常家哥仨,此时只剩下常羽一个人。吕子可不想让最后一个为保卫野王城而战死,这也算是对常家兑现曾经的承诺。没想到常羽担心城中的情况,竟然又偷偷摸摸跑回来了!
恨铁不成钢的吕子沉下脸来,问道:“常羽!吾等此时不能离开野王城是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使命就是在此坚守到最后一个人。我让你出城联络各部,你为何擅离职守!?”
常羽本来想跟李信打哈哈的,此时间吕子拉下脸来忙正色道:“禀将军!您当初命末将去办的事情都已办妥,良性循环的结果并不需要外人插手。相信几日内便有回复,请大将军放心即可。”
吕子一直都遵循各人干好自己那一摊子事的原则,并且最烦有人自以为是去插手别人家的事务。很多难解的问题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之所以暂时无法解决都是因为里面必然存在一些难点需要一一破解才行。
作为真正能够从根本上破开坚冰难题的,当然还是长期与之打交道的那些人知根知底。而作为领导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你所有能够提供的资源去帮助下属解决问题。而不是今天刚到,随便听上三言两语的汇报就认为已经掌握要点。指手画脚去告诉人家,这事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干。
天下能人志士有的是!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吕子严禁此事在自己的治下发生并立有规矩。而作为常羽本人是领一哥的指令外出行事,自然也就属于这个范畴之内。常羽照章办事,当然无可厚非。
李信和常羽混得很熟,自然知道吕子意欲何为。此时见两个人都在那装傻充愣不说重点,只好勉为其难跳出来当了一回大恶人。“我说常羽啊!你小子怎么就不明白大将军的心意啊!?他这么做是想给你们常家留后,你如何又跑回来!?没事赶紧滚蛋!别在这碍眼!”
常羽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之所以一直显现不出来都是因为此时的天下早已是能人辈出。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天上的繁星都会隐去光芒。他何尝不知吕子的心意,倒身跪拜表明自己的心意。这其实也是老娘的意思,她让她的儿子一定要好好跟着吕将军。老娘还说,大将军就是咱们常家的贵人,哪怕舍掉性命不要也要保护大将军周全。
闻听此言,吕子在心底重重地叹口气。我华夏大地的百姓才是华夏的脊梁,知足常乐的心态从来都不会去怨天尤人。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便是信义的精髓之所在。
那些本该引导百姓走向光明的既得利益者们都在唯利是图,丢掉礼义廉耻而不顾。而本该被引导的平民百姓,却一直都在遵循华夏的老传统并竭尽所能去传承!到底谁才是传承者!?此时想来着实可笑!
吕子将常羽扶起来,问道:“家中来信了?”
常羽将老娘托人润笔的书信掏出来交到吕子的手中,解释说家中的宅子都按期扩建了。此时,还有几个佣人在服侍老娘的饮食起居。家中一切安好,请将军放心。
吕子看完书信交还,他告诉常羽这些钱其实并不是他出的。上次在邯郸城借你的金子未还,其实都是做这个用了。所以这里既没有老娘信中所提及的贵人,更没有谁欠谁的一说。至于那些多出来的银钱,在结算完工程款以后也都一并交给老娘保管。
这事儿此时听着好象也确实如此,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前文书中曾提到过关于春申君黄歇和现在的楚王也就是当时的太子一事,在当时就是吕子帮忙让被扣在咸阳的太子及时回国登基的。而作为太子本人并不知道内情,到现在还以为主要功劳都是黄歇努力的结果。
但凡有脑子的人只需一想其中的可能性,便能看出很多疑点来。那就是和楚国太子同样在秦国落魄的黄歇,是如何得到秦人支持的!?
黄歇不同于范雎,人家范雎那是投奔秦国来的。就算当时再落魄,作为海纳百川的秦王最终会发现这个被埋在土里的金子。黄歇铁定是要回楚国的,而且还要帮助太子继位。两个人跟秦国没有丝毫的关系,如何能被务实的秦人所待见?
楚国太子毕竟年轻,而黄歇自然是知道的。虽然表面上看吕子并未提供什么帮助,最多就是提个建议或者是找国相出面帮忙。但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都在指向一个人,那就是根本没打算谁知恩图报的吕子!
从秦国安全返回的黄歇随后位极人臣,感恩戴德的他自然感念吕子暗中所做的一切。期间也曾试图变相地表达谢意,却发现人家好象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件事。
表面文章谁都会作,唯有真君子才不屑解出其中的味道。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份情义放在心底也就是了。对于此时的黄歇而言,谁的脸最大!?当然非吕子权莫属!
当上党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在秦楚边界陈兵几十万的楚军突然撤离。同时对外宣布楚国保持中立,既不会攻打谁也不会帮助谁。其中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已经石沉大海。据后来的砖家考证说是当时春申君接到一封书信后,便力排众议坚持楚国撤军并保持中立的。至于当时参加上党决战的齐国和燕国为何也半途而废,具体的内情就不得而知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