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三百零四)“新疆王”之虑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三百零四)“新疆王”之虑

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进行的这场会战,最终以唐军惨败而告终。www.feiazw.com

飞速中文网怛罗斯之役是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而其结果对中亚的文明走向也是影响深远。

“由此怛罗斯河之败,中国国势遂绝迹于西方。”陪同杨朔铭前来哈萨克巡视的伊犁镇守使杨飞霞叹息着说道,“若非此败,我中华文明发扬于西国,今日之世界,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由于杨朔铭是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前往西北地区调查巡视的,所到之地都有当地官员迎送,所以接触最多的都是当地的『政府』要员。在途经伊犁时,与他打过交道的官员便有镇守使杨飞霞、伊宁知事赵国梁、镇署参谋长牛时、警察处长常国英、军需官陈忠诚等。而杨飞霞是当时伊犁的最高长官,云南省蒙自县人,是当时的***都督杨增新的同乡。他原任都督署参谋长。1912年伊犁辛亥革命爆发后,北京『政府』将伊犁将军改为镇边使。1914年杨增新又将镇边使改为镇守使,正式成立伊犁镇守使署,选派杨飞霞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杨飞霞在伊犁任职7年,最突出的政绩是巧妙地处置了遣返流窜伊犁的白俄溃军和20余万哈萨克难民事宜,果断地镇压了白俄匪军头目杜托夫、刘连科的叛『乱』。杨朔铭在到达伊犁的当天傍晚,杨飞霞即来拜见。杨朔铭对其印象很好,“其曾留学***,学贯中西,谈吐多有新知识。”杨飞霞对杨朔铭也很是敬佩,在杨朔铭到伊犁的第二天,杨飞霞就责成各处“备文传知各该长官,沿途照料”,为杨朔铭以后的巡视之行预作安排,而在得到了杨增新的指示之后,为了保证杨朔铭一行人的安全,杨飞霞率军随同杨朔铭进入哈萨克草原。

“是的,这在突厥斯坦的历史上无疑也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一次战役,因为它决定了是中华文明还是阿拉伯文明将在这一地区占主导地位的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者贝恩斯教授说道。

“那倒也不一定。怛罗斯战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仍是不可低估。而后来封常清讨大勃律得胜一役,尤可见唐朝在西方之势力仍然存在,决不象西人所说,就此退出中亚。”杨朔铭摇了摇头,说道,“唐朝势力退出中亚决不是因为怛罗斯战役。它是由唐朝国内形势决定的,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后果。”

听了杨朔铭的话,杨飞霞和贝恩斯都面『露』惊讶之『色』。

“杨将军能否说得具体一些?”贝恩斯说着,掏出了笔记本和钢笔。

“怛逻斯战役只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遭遇战,因为战后阿拉伯并没有乘胜东进,唐朝安西都护府在西域也仍然保持相当的势力。”杨朔铭说道,“安西都护府虽然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还大获全胜,受降而还。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那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中亚地区中华文明的消失和整体伊斯兰化呢?”贝恩斯问道。

“唐代西域政治关系史的真正转折点,是在‘安史之『乱』’爆发的755年。”杨朔铭叹息了一声,说道,“如果不是这场内『乱』,使唐帝国实力大损,历史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安史之『乱』后来虽然被平定,但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却由此逐步陷入到了藩镇割据的内『乱』状态之中,再未能够重现昔日辉煌,其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因而再也没有能够重返中亚。”

听了杨朔铭的话,杨飞霞连连点头,而贝恩斯则忙着将这些记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熟知历史的杨朔铭知道,怛罗斯战役的结果其实并不象后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它仅仅是大唐和阿拉伯两大帝国的一次区域『性』冲突,高仙芝因其屡战屡捷,低估了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并因葛逻禄部叛『乱』而最终溃败。但即使大唐击败阿拉伯或是怛罗斯战役并未爆发,也无法改变大唐与阿拉伯在中亚的基本影响力,名义上处于唐朝统治下的羁縻州府仍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只不过承认唐朝的宗主权并遣使朝贡,而当阿拉伯军队前来征伐时,也只得屈服于阿拉伯,但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在河外地区的影响力始终极为有限。尽管在怛罗斯战役中,唐军损失惨重,但这并没有根本上动摇唐帝国在西域的军事力量。怛罗斯战后,中亚诸国依旧希望唐朝能支持他们并进击阿拉伯,并多次上表请援。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封常清征讨大勃律更是大胜而归。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东曹国王设阿、安国副王野解以及诸胡九国王共同上表,请求与唐朝共击“黑衣大食”。这些都表明唐朝在中亚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并没有因怛罗斯战役的失败而削弱。

而战胜的阿拉伯忙于平息内『乱』,对保住中亚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也未能进一步扩张。怛罗斯之役后不久,曾同高仙芝对阵的阿拉伯主将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与此同时,吐蕃的崛起成功的阻挡了阿拉伯人的东进,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土的进一步失守。

唐朝逐步放弃西域的开端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

高仙芝此次虽然战败,但仍被唐玄宗委以重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这位高句丽族名将显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不久唐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大量征调边军平叛。而此后的西域则进入了吐蕃、阿拉伯、回鹘的竞争时期。而唐朝方面由于平定安史之『乱』,国力严重消耗,最终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如果不是唐帝国内部的那场内『乱』,也许,过不了几年,唐军就会从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夺回他们的霸权!但是,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却使唐军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正是这场来自帝国内部的持续八年的内战,几乎耗尽了这个强盛帝国的所有财富!中华文明的衰落从那个时候才骤然开始。尽管叛『乱』最终被平定下来,但从废墟中重建的那个帝国已不再是曾经的天可汗帝国,公元792年吐蕃人攻克了唐帝国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后一个据点,汉人的军队在清朝建立以前的近八百年时间里,再也没有能够踏上这片土地……

“内『乱』不息,国家便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杨朔铭看了看大家,说道,“内忧不已,则外患不止,所以,我们的国家,不能再『乱』了,也『乱』不起了。”

作为一个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人,杨朔铭绝不允许历史在自己的手中重演!

听到杨朔铭的话似乎意有所指,龙永华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一下来自于***的杨飞霞,看到这位来自***的镇守使面『色』并不异常,龙永华有些悬着的心略略放了下来。

“将军,我们找到了这些。”几名中国骑兵这时纵马奔到了杨朔铭的身边,将他们刚才找到的东西拿给他看。

他们找到的,全都是一根根锈迹斑斑的铁条,有的直有的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锈蚀严重,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了,但杨朔铭通过“超级电脑眼”的分析,还是认出了它们的身份。

那根又直又长一边厚一边薄的铁条,本来是一把唐代的横刀,那根又长又宽两面薄的铁条,则应该是一把陌刀。

而那柄弯刀,则明显是一把阿拉伯弯刀,而且从锈蚀程度来看,很可能是用花纹钢制造的。

想到那种在中国国内几乎绝迹的钢铁加工工艺,杨朔铭禁不住在心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他的时间,似乎并不那么充裕。

“帮我多搜集一下这些东西。”杨朔铭对身边的骑兵战士们命令道,骑士们立时散了开来。

此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架飞机,杨朔铭抬头望去,认出了是自己的飞艇派来的“雀鹰”。

这架“雀鹰”在杨朔铭等人的头顶盘旋了一圈后,抛下了一个亮晶晶的闪着金光的东西,然后便扬长而去。几名中国骑兵则快马加鞭向飞机抛下东西的地方奔去。

很快,一名骑兵找到了目标,将它捡了起来,然后调头疾驰,将它送到了杨朔铭面前。

帕丽丝好奇的看着杨朔铭用熟练的动作打开了这个漂亮的用黄铜制成的圆筒,取出了里面的文件,她注意到杨朔铭在看这些文件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的专注样子,不由得抿嘴一笑。

“是京里有消息了?”龙永华问道。

“大总统选举有结果了。”杨朔铭平静的说道。

***,迪化,省『政府』行署。

“飞霞那里有没有消息?”一位身着清式长袍头戴瓜皮帽的老人看了看桌子上堆得厚厚一层的电报,问道。

“回大帅,还没有。”一位文官恭谨的回答道,“杨镇守使最近的消息,是七天前发出的。”

“这小子,不是也想着在那里娶一个哈萨克小老婆吧?”老人捋了捋下巴上稀疏的山羊胡子,有些气呼呼的说道。

“大帅说笑了。”一位同样穿着长袍的人笑着说道,“杨镇守使新娶未久,不会那么干的。倒是那位杨督办,对女人似乎格外的有兴趣。”

听了他的话,被称作大帅的老人不由得呵呵一笑。

“这个人『色』是『色』了些,但还是蛮有本事的。”

这位被称作“大帅”的老人,便是***督军杨增新。

杨增新字鼎臣,是云南蒙自人,1864年3月6日(清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出生。1888年中举,次年联捷进士。初署甘肃中卫知县、河州知府,1900年任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1907年入疆任***陆军小学堂总办,兼督练公所参议官。1911年升任镇迪道兼提法使。中华民国成立后,被袁世凯任命为***都督兼民政长。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杨增新积极拥护袁世凯称帝,并受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杨增新长期担任***省长,直至今日。

杨主政***,先用以柔克刚的“和平谈判”手段,取消在辛亥革命中成立的伊犁临时革命『政府』,以***都督兼行伊犁将军事;嗣后派兵击败俄国侵略军,平息『乱』事,并改阿勒泰特区为阿山道,完成了***的统一。杨增新笃信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奉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统治***时,整顿吏治以“消患未萌”,裁减兵员,奖励垦荒,做了不少有利民生的事业,但他同时又提倡封建『迷』信,阻挠兴办学校和传布科学文化,鼓吹“纷争莫问中原事”、“浑噩长为太古民”,以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统治各族人民,使***地区各方面均停滞不前。他对于不时觊觎边陲的外国侵略势力,则折冲肆应,力求自保,维护了边疆的和平。

杨增新长于权术,善辨风向。象在袁世凯去世,弘宪帝国覆亡后,杨增新就第一时间通电拥护段祺瑞“再造共和”,宣布易帜归附,支持北京『政府』,因而仍然得以担任***省长兼民政长,把持***的军政大权。

只是现在,杨增新却隐隐的感觉到,自己的权力,正在受到另外的威胁。

“他的本事是不小,要不然也不会有‘高科技军阀’的别号了。”那个称杨增新为大帅的穿长袍的文官——***迪化道尹兼军务厅长和外交署长的樊耀南点了点头,说道。

樊耀南是湖北***人,1879年出生,是***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在清末***新政时入疆,但任过地方检察厅厅长兼政务学堂教员。辛亥革命后曾入京担任国务院秘书。1917年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举荐樊耀南再入***,担任阿克苏道尹。

樊耀南对***一直情有独钟,因而两次进疆为官。杨增新治疆时,便有俚语云:“文有樊耀南,武有杨飞霞”。实际上樊杨二人都是文武双全,是杨增新的左膀右臂。杨飞霞担任伊犁镇守使期间抗击俄军入侵,为伊犁的稳定立下过汗马功劳。樊耀南则任迪化道台、军务厅长、外交署长,在政务和外交方面独当一面,且为官清正廉洁,官场清誉和民间口碑都非常好。

在新的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杨增新表面上投诚北京中央『政府』,实际仍然在***搞独立王国,对于北京『政府』的一举一动,杨增新都极为关注,他知道北京『政府』对自己并不是那么放心,因而这一次杨朔铭的到来,更加刺激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

他现在最为担心的,便是杨朔铭知道自己曾同苏俄签订和约的事的反应。

由于***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清末以来便成为英国及俄国竞相争夺侵略的对象,杨增新督理***军务时,便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多种有力的措施,巩固自己在***的统治。

在内政方面,杨增新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则。首先在政制财政上有所改革,以利统治,包括更有效率的调整建治,使各地更易于为迪化所控制,此外他还整顿吏治,严厉打击贪污中饱,使***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为了减少财政负担,他在***实行裁军,以节省经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民族和宗教的政策上,杨增新采用了怀柔牵制的政策防止内部***。他一方面以对***各族上层王公的大力笼络,并使其中各集团互相牵制,少数民族之间、回汉之间也尽量使之互相牵制。在宗教方面,以不干涉人民的宗教为原则,维持当地伊斯兰教现状,用宗教来协助社会秩序的维持,并防止外来的宗教力量进入影响。由于杨增新思想方面的保守,使他在***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缺少建树。因而杨增新虽然使***能够保持安定,并受到许多当地人民的爱戴,但却使***缺乏新的现代化建设,落后于内地的发展。

www.feiazw.com

飞速中文网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