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世家望族见严鸿连秀才也办掉了,晓得这是个厉害角色,做事没什么顾忌。又听说当初在山东,巡抚刘才就因为不肯把儿媳给他睡,结果被搞成了通蒙古通白莲的反贼,身败名裂宗族不保,这等混人最是不好惹。他又不是地方官,不在乎江南糜烂,万一惹了他,怕真要剥下几层皮来,于是纷纷偃旗息鼓,观测形势,不敢妄动。这一来杭州方面暂时处于一种安静的情形,一切胜负输赢,就都要期待京师的裁决。
谁料到京师之,却又出了别样的风波。
话分多头说。自从严鸿南下壕境以来,大明朝堂上也是一波三折,早乱成了一团。先是严鸿在壕境探查清楚,佛夷忠顺,准予开埠的消息传来,就已经惹得京师震动。开埠通商,与夷人贸易,这种事首先便与祖训颇为抵触。外邦蛮夷到天朝,不是下对上的朝贡,而是平等的贸易往来,这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了?再说,开埠抽分,计税的标准居然没有定下,而是搞了个包税出来,而且包税官竟然是夷人,这便让大臣们颇多不满。
便有不少官上本表示,这开埠之事,太过草率,事先未交廷议,亦未由内阁拟票、六科封驳,单一旨即行此大事,失之于草率。再者钦差严鸿,年少孟浪,不识夷情。夷人素来狡诈,恐言语间欺瞒天使,贸然开埠于国不利。
也有的人提出,海贸必然要建造大船,而壕境地处偏僻,水情况复杂,海上风浪变化大。我朝船只出海,恐有倾覆之险。到时候未曾得利,反失海船,开埠得不偿失。如果想要贸易,也应仔细斟酌。择一良港,再选拔得力干员,负责开埠之事方才稳妥。
还有顽固不化的,则搬出祖宗之法,强调开海贸易,与夷人互通有无。就是践踏祖宗法度。更举出永乐朝郑和下西洋的旧事,说明当时因为下西洋与诸藩贸易,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因此才毁海船,废出海。如果今曰重蹈覆辙。则必然国穷民敝,天下不安。若是需要西洋之物,朝贡贸易足以满足,且诸番穷苦,不及大明地大物博。大明之物足以自给,与诸番贸易实属不智。
有在江南任过官的,则本章上更有干货。言明国家之根本在于粮而不在于钱。若国内无粮,则坐拥万千金银,却不能是食用,必生大乱。前者济南之乱,便因无粮而生乱,险酿大祸,此前车之鉴,不可不查。今国朝富庶之地,尽在江南,江南熟则天下收。若开海贸易。民皆逐利,广植桑麻,不种稻谷,则几十年后,南方无粮。天下动荡,则得不偿失。
另外还有那不给面子的,直接就说严鸿年轻识浅,不足担此大任。再者如今倭寇未除,海面不靖,佛夷与倭寇暗通款曲,售卖军械,理应予以严惩。当初在双屿之战,佛夷与汪直勾结,负隅顽抗,又多在沿海烧杀抢掠。如今允许他们在壕境修整,已然是天恩浩荡,如何还能让其得寸进尺,开埠互市,奖惩混淆,国朝威严何在?再者,如今的现实背景下,即使开埠,又哪有商人敢冒刀兵之险前往贸易?倭寇平,则开埠行,否则只是纸上谈兵,万难成功。严鸿此举,纯属本末倒置,兼有卖国之嫌,另闻其得佛夷重贿,为夷人进言,请以严惩。
严嵩一派自然要维护自己家孙儿的利益,再说他们又知道这开埠其实是皇帝的意思,你骂我孙子卖国,岂不是自寻死路?因此打发出自己家的御史言官,与这些上本之人互殴成了一团。这等打烂仗的时候,就要看谁人多。严家户大人多,而徐阶一派又按兵不动,坐观成败,甚至还有些边缘出来隐隐帮着严嵩说话。一通烂仗打下来,严嵩派局面上占住了上风,反对派的人手显然有点不敌。
可就在此时,传来白莲教匪为乱,海沧船倾覆,严鸿下落不明的消息。那些反对开埠的人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表示,海面险恶,海沧船尚且倾覆,何况其他?而广东的本土豪商,竟然有白莲教徒,足见倭寇、白莲教、佛夷、豪商实在是沆瀣一气。若是准其开埠,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壮大这般贼人势力,请天子早做定夺。
嘉靖也有些慌了手脚。通过这次烂仗他看的清楚,朝廷里对于开埠的事,有不少人抵触。只是严家用强力手段压制,维持出一个支持者占多数的假象而已,如果严鸿再死了,自己就算开埠,也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他只能连续下旨,斥责王钫办事不利,不能保住钦差安危。尤其这其还牵扯到了白莲教,更是王钫行事怠惰的证据,几道圣旨口气也越发严厉。
严嵩那边自然也恨的咬牙切齿,组织人马,要开始整理王钫的黑材料,准备把他送下去给自己孙子陪葬。至于邓子龙,连黑材料都省了,弄死个小小百户,还用的着黑材料么?然而,就算把王钫千刀万剐,能换回严鸿一根毛么?
就在这愁云惨淡,后来总算得到上报,严鸿大难不死,回转福州。这一来,严家固然眉开眼笑,老皇帝也是大觉欣慰。对于那些反对开埠的奏折,更是不屑一顾。
只是后来,又有汪直被拿的本章递来,更说明倭寇进犯,倒让嘉靖有些难以裁决。照他原先的想法,是想招安汪直,开海通商赚钱。可是现在按王本固的说法,汪直是来刺探军情的,而且确实倭寇已经发动了进攻。那汪直到底是真心想招安,还是另有图谋啊?
这会儿怎么办,也是头疼得很。若说把汪直杀了吧,那以后是否就没法招安了?可是要说放,这倭寇一闹,汪直就放了,朝廷颜面何在?你又如何保证放了之后,倭寇就老老实实招安?而且毕竟之前下旨严拿倭寇的是自己,这没个正当理由就放了,说不过去啊。嘉靖皇帝左右为难,甚至有些恼羞成怒,觉得严鸿这小子给我出这么个难题,老夫等着看你怎么擦屁股,擦不好,我收拾你爷爷去!
幸亏接着便有陆炳进宫,把严鸿的密报送来。这份密报字数不多,先说明王本固捉拿汪直一事始末,然后向皇帝阐述了严鸿自己的几个看法:其一,现在倭寇间,有人想招安,有人想继续造反。其二,汪直看情况是想招安,不然他也不会大模大样上岸了。其三,所谓刺探军情什么的,很荒谬,没道理。其四,从时间上说,王本固抓汪直和倭寇进犯,这俩事情几乎同时发生,其有鬼,有人在搞破坏。最后,严鸿说了自己用的稳军计,拖延时间,避免王本固先斩后奏,把汪直杀了再说,那便没的挽回了。自家接下来便要会同胡宗宪等,对那些胆敢进犯的倭寇迎头痛剿。而天家则可以从容考察,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嘉靖一见之下,暗称赞这手做的好,倒是步妙招,给了朝廷充分的缓冲时间。自己这边,便索姓装聋做哑,对后来所上的两钦差一巡按三人联名的奏折视如不见,不予批示。至于怎么处理,先看看局势再说。宁波之战看来难以避免,若是此战朝廷获胜,那汪直就可以考虑释放出来,只是要找好理由,以及要考察其对朝廷是什么态度。如果宁波兵败,那为了朝廷的脸面,也只能牺牲汪直,砍掉他的脑袋,挽救朝廷脸面。至于开海的事,也只好作罢。都被倭寇打上门来了,还开个什么海?通个什么商啊。
直到最近,南方的塘报上来,此次不但打胜,而且是空前大胜。胡宗宪部于宁波歼敌八万有余,陈东、麻叶被擒;严鸿于台州大捷,全歼大隅辛五郎部真假倭合计万余,以及本地依附倭寇的乱兵三千余人,亦是大获全胜,萨摩强藩辛五郎首级被百户邓子龙所取。陈东、叶麻、辛五郎等几个大头目的人头,全都快马送到京师,连同其他战利品,作为报捷之用。
严鸿炮制这战报也是费了心思的。好歹自己是客,胡宗宪是主,而且胡宗宪调动了两万多主力,自己身边只有几千人,自己的战绩总不能超过胡宗宪啊,超过了也不合理啊。可是报少了,一个对不起自己,二一个更对不起戚老哥啊。
至于数字上,也是有讲究的。胡宗宪的歼敌八万,是取陈、叶两部人马的总合,再加上合理的推测得出的。二贼合兵,再加上依附裹挟的一些小股倭寇帮团,合计号称两万战兵。而且陈麻二人原本就分别号称部众过万,现在还裹挟了小股倭寇,数字自然在二万之上了,没准还有三四万呢。
呃,什么?这两万是号称,其实没那么多?分别号称的部众过万是加上了老弱,实际原本战兵分别只有五千上下?谁说的,军队都是指战兵,哪有算老弱的。继续算,二贼既然已经超过两万战兵,那么按一比四,如果加上老弱妇孺等非战斗人员,八万怎么也能凑出来。而今二人全军覆没,老巢都被烧了,一个人不剩,自然是全歼。
什么?你说倭寇一般的老弱只占五六成?什么话!自古穷兵黩武,也不过十人一兵,倭寇是游寇,我给他算四人一兵,已经是相当保守了。总之,胡宗宪歼敌八万,这个数字大致是没跑的。首级没那么多也不奇怪,俞大猷这不还焚毁了大量倭船么,那些落水而死的,当然找不到尸首了。谁要敢说倭寇没那么多,叫他把这倭寇落水的、烧坏的尸体全部捞起来,一个一个数,看差几个!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