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之凡人修仙
第166章 青出于蓝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166章青出于蓝

“哈哈哈哈!你倒是没有骗我。”灭尘子一阵大笑,道:

“只是,人人都想做玄真子,人人都以为自己是玄真子。但到头来,玄真子只有一个,或许他也不是玄真子。”

此刻已是深夜,不会有别人的上山,那仅有的两个游客,也早在他们之前下了山,不见踪迹。

凉风嗖嗖,山中寂寞。孟秋道:“既然道观中那位老道,已经风烛残年,为何你不去找些道童或是收几个弟子。

比如刚才那一对兄妹,只是因为无字丰碑的一点神异,便不远万里来此,向道之心,颇为诚恳。

反正你主张有教无类,入门时不依资质,兼容并收,为何当时没有给他们一个机会?”

灭尘子很是奇怪,道:“伱刚才还咬文嚼字,就没听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夫子难道缺那点肉吃?不过是深谙人性,知道于某些人而言,若事物不是自己追求,且得来太容易,便不会去珍惜。

我虽主张来者不拒,但也要别人主动,不可能不拘好赖,都上门去请,平白叫人看轻。

那一对兄妹,遇见你我,两次大好仙缘摆在面前,一个也抓不住,先后错过,怪得谁来?”

孟秋忽而想到杨达,以及他两位兄弟李宁和周淳,当年只在洞庭湖见过醉道人一次出手,便孜孜不倦的追寻仙道,凡十数年,才终有所成。

这对兄妹或许真是想要踏足修行之路,但多少有些眼高于顶,不懂寻道之难,一路都是游山玩水的心态。

说话间,两人便到了玉皇顶。才一踏足入内,灭尘子便将包裹在两人身上的元神之力褪去,孟秋身上的法力也随之立刻散去。

倘若是前次那样,在登山途中,缓慢而又不知不觉的失了法力,尚且不会又太大感受,眼下法力抽离得太过急促,就好像鱼离了水,瘫在了沙滩上。

他不由得张大了嘴,猛然吸了几口气。初秋的山夜的寒气,也一同灌了进来,整个人如被浇了一桶冷水,冰冰凉凉。

过得好一会儿,孟秋才稍稍有些适应,脸色发白,苦笑道:“这绝灵的感觉可不好受,前辈为何不提前与我说,难不成是学某些个老前辈,给个下马威?”

灭尘子道:“这可就冤枉我了,毕竟我到这玉皇顶之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法力,从来没有过你这种感受,如何提醒?”

他见孟秋不信,接着解释道:“我创出单修元神的道法,又不是单单为了离开此地,恢复法力。

而是另一个想法,便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抛弃躯体,只用元神,便可驻世与飞升。”

“元神飞升?”孟秋不由大惊。

若他还是初入道途,什么都不懂,或许以为并无特殊。

毕竟前世消息繁杂,别说元神脱离躯体长存这等“小道”,便是滴血重生、真灵合道都属寻常。

但放在蜀山世界,元神和躯体,便是阴与阳,本是一体,从未有单独存在的道理。

就算是北邙一脉的鬼修,也是要将躯壳中的生机完全抽离出来,化作阴魂,实是躯体之阴面,元神遁入,才能行动自如,长存世间。

此刻两人慢慢到了日观峰迎旭亭。夜色茫茫,只三两颗星斗还悬在空中,星光微淼,连带整个泰山之中,也是一片灰蒙。

远近各处山头,似一只只体型各异的猛兽蛰伏。秋风吹起丛树,好像拂过一撮撮兽毛。

“元神如道。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灭尘子双目直视半空,好像能穿透浓黑,见着明月一般,道:“我这念头,并非独创。从古至今,都有前辈与我所想一样,追求元神独立。

可惜没有这无字丰碑镇压,元神一动,法力就起波澜,自然而然,无法隔绝。

只在躯体被斩、生机断绝之后,元神才能脱出。但天风一吹,地气一冲,很快便会消散。

尽管只能做到这一步,但前辈们也由此衍生出了许许多多高明的道术。

比如元神出窍,只要躯体不灭,存有一口生机,便能在法宝的护持下,支撑元神短暂的离开身躯,一晃之间,便可去到千里之遥。

你若是见识够多,就该知道当年凌浑最爱此术,经常元神夜游,以至被白矮子暗算,落得个附身叫花子的下场。

而他所用夺舍,同样是元神法术之一,十分危险,稍有不慎,不是入魔,便是精神错乱,成个疯子。

即便成功,夺舍之人非但一点法力也不能保留,且寿元更要减去三百六十年,后果严重。

这门法术更衍生出另外一中神奇的道法,便是转世,奥妙无穷,竟能让人活出第二世,也不知是哪位前辈,能有此奇思妙想,委实令人佩服。”

转世虽有种种弊端,比如最多只三次,之后再用,就会魂飞魄散。

且无法预测转世之后的托生所在,还一次比一次容易陷入胎中之迷,稍有差池,就会醒不过来,前功尽弃。

但这种道法,给了天资不够,全然没有飞升希望的修士一个重来的机会,说不得下辈子就投身到一个资质无双的人身上,且堪破了胎中之迷,那就一飞冲天。

越是修炼到最后的修士,越是能够感觉修道艰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然也越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孟秋不免有些怀疑,道:“前辈这个想法,已不是要创一门道法,而是要造出一个新的修行之路,有可能么?”

“事在人为,怎不可能?”灭尘子道:“元神能够单独修炼,便是最好的佐证。

刚才我就说过,我所走的修行之路,一半是来自恩师长眉真人,一半是源自连山大师。

师父在时,便要我们多思多想,不要一味因循前人。他是广成大圣之下第一人,修为通天,所创道法无数。

单单是炼器手法,就冠绝古今。你绝想不到师父,创造出了怎样的一些奇术。

可惜齐师弟等都觉得不能外传,以至于师父在道法方面的名声不显。但你只需看苦行头陀所练无形剑,天下一绝,便可知晓他老人家的厉害。

至于连山大师源流,并非寻常道法,而是另外一条修炼的路子。

调和坎离,融汇阴阳,聚拢三光,以躯体为炉鼎,和合精气神,炼就一枚金丹。

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将无形元神与法力,练成有形,修行难度大大降低。

但我所得只是大师手札,里头略微提及这条道路,并没有真正的修炼法门,也弄不清到底是个什么,总之十分玄妙。

只是可惜,据传大师已将这门道法推衍到了能够飞升的境地,却因拖得太久没有飞升,神通不敌天数,天仙之劫与飞升之劫齐来,陨落在魔劫当中。

否则这世间,又要多出一位魔祖、佛祖般的人物,广成大圣之后,另开一片天地。”

孟秋忽然觉得选择留在此地是留对了,深吸口气,道:

“连山大师志向,真是令人佩服。不过前辈若真能将元神修炼之法完整的创造出来,一样开辟前人未有的道路,比之大师,也不会差。”

灭尘子摇摇头道:“我多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元神修炼,最为艰难,即便我道法成熟,将来能有这个天资的修行的,也不会多。

若只能惠及少数一些修士,终究不如大师普度众生远甚。”

“也够了。自广成大圣以来,后世多少修士,也只循着他所创道法,修修改改,缝缝补补,总不脱藩篱,又有几个能推陈出新?”

孟秋反而称赞有加,道:“前辈你若真能成功,比肩魔祖佛祖难说,但多少也可算是青出于蓝。”

灭尘子脸上露出笑容,道:“我便是这样想的。若沿袭师父之路,至多不过持平。

况且天下无人有他天资,再多努力,能达到极乐真人那种程度,已经亿万中无一,齐师弟或许能够,但也要看机缘。

但我不同,要是能将如今的路走通,便能另开一脉,脱出窠臼,从某处来说,青出于蓝,或也不错。”

他越说越是兴奋,当下也顾不得地点和实践,就开始讲述道法: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

孟秋凝神静气,听在耳中,果然此法虽然神妙,但零零散散,大半都是灭尘子自己构思,不成体系。

其中更有许多关隘尚不明确,需要长久验证。且必须是散仙境界,真灵凸显才行,却又不能到地仙,否则前路固定,难以兼容。

修炼手法,也极为苛刻,非得要历经十月,才能借助无字丰碑的压制,在识海外诞出另外一缕元神,壮大后撬动屏障,勾连识海内外,修成第一步。

这一过程要无思无想,不能有半点情绪波动,是以灭尘子将一切细节都和盘托出,就是为了打消孟秋的戒备,能够全神贯注。

“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灭尘子念念有词,道:“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

此法是我借鉴婴儿在母亲腹中,十月怀胎乃出的道理,创造出的入门心法。

一旦修成,元神便有筑基的境界,虽远不如散仙,但已能调动天地灵气,化作法力,功效相仿。”

直到第二日太阳高挂,灭尘子才将他关于元神修炼之法的所有构思,和盘托出。

孟秋又枯坐到黄昏,才将一切消化,略有一些心得。

这门道法眼下虽然只是个雏形,但已能看出不少端倪,果然是妙不可言。

无字丰碑能够隔绝法力,禁锢元神,修士到此,一身修为尽丧,除却躯体,已可是个普通人。

但又因为真灵唯一,彼时再度修出新的元神,和原来元神相比较,只是壶中水和杯中水的区别,实际都是一体。

相当于就是从原来的元神上分裂出一块,并不会有矛盾。

再辅佐以其他法术,将屏障打破,就能放出原本的大半元神,合二为一。

因此时仍旧在无字丰碑的禁锢之中,元神就能够独立于法力,也自然独立于躯体存在。

这门道法当下还不成熟,修行起来十分艰难,但对孟秋来说,能够单独增长元神,却是再完美不过。

原本《黄帝内经》便是要元神与法力并修,不可偏执一端,才有成长。当年孟秋就是修一阵法力,修一阵元神,使二者能够平衡。

如今孟秋已经成仙,混沌元胎得以利用,平时无时无刻不在积累法力,一旦元神增长,就能立刻匹配与之相当的法力。

但不管是静修打坐,还是下山历练,元神都只能缓慢助长,拖累了他,远远比不上那些大派的天才弟子修行速度。

有了这门道法快速助长元神,可谓是补齐了修行中的最后一块短板,怎能不叫人欣喜。

孟秋便在道观里住了下来,每日听灭尘子教授道法,并日夜琢磨,终于在一个月后,正式开始修炼元神独修之法。

转眼十个月过去,秋去春来,一岁一枯荣。

道观里的那个老道士,终究没能熬过冬天,撒手西去,徒留孟秋与灭尘子两个在此。

玉皇顶高,山路崎岖,平素极少游人,因此也显得此地,越发的冷冷清清。

但孟秋反而习惯了这份枯寞,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在意这种状态。

隐居这段时间,除了开始的一个月,其他时间,他全在道观后面的密室苦修,不饮不食、不言不语。

到得今日,终有所成,一个更小的元神,在识海之外诞生,完全是另外一个自己,可随意操控。

孟秋很是新奇,玩闹了一阵,又放出体外游荡,从密室墙壁外穿出,触动了密室内所留的禁制。

灭尘子当即就有察觉,很是高兴,嘱咐两句,候对方元神归位,才小心翼翼的入到密室中。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