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96章 懂的都懂 爱不释手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96章懂的都懂爱不释手

当晚的火锅宴按下不表,现场只提供了啤酒,某个酒量渣渣的陈姓导演总之是没有出丑丢人。

第二天,老天爷很给面子,微风多云,正是《1951》最中意的天气。

剧组一大早集体开拔,摄影车、道具车、后勤车排出一条百米长龙,直奔山坳处的头一个外景地。

按照陈一鸣拍板、小美细化的制片表,开机的第一场戏就是大场面,也就是剧本第一幕抢救物资的大群戏。

摇摇晃晃地坐在车子上,头一回掌舵制片组的小美趁机向陈一鸣请教制片表里的玄机。

“陈导,你确定的制片表,怎么跟教材里完全不一样啊,而且很多都是书里说的制片大忌。”

陈一鸣忍不住乐了,“制片还有教材?你看得什么书啊?”

“《好莱坞商业电影制片指南》,说是南加州电影学院的指定用书呢,我特意找坚果留学的朋友帮我带的。”

“爱看书是好事,不过这本书以后别看了,在华国行不通的。回头碰壁你可别埋怨作者,这锅人家不背。”

“为什么啊?我觉得书里讲得挺有道理的,多快好省,特别符合我对拍电影的认知。

再说了,《魔都假日》不就是那么拍的吗?”

“等这部电影拍完,让大壮帮伱找个电视剧剧组,你去体验体验就知道了。

我只能说懂得都懂,不懂的说了也不懂,你也别问,听到不如悟到。”

小美被他懂与不懂的瞬间绕晕,想了半天想不明白,干脆直接问他今天的戏。

“开机第一场戏,不该挑最简单的一场戏来拍吗,开机大吉讨个头彩。

你倒好,哪场戏难拍哪场,剧组都没有磨合过,今天一天都够呛能拍完吧?”

陈一鸣摇了摇头不再回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示意话题终结。

小美的问题,如果敞开来讲,能写出一本厚厚的大部头,如果简而言之,一句话足矣。

因为陈一鸣有钱有权又任性呗。

这老实孩子入行太浅,还没摸透混剧组的秘诀。你一个制片主任,头上的制片人是导演铁瓷儿,该听谁的话还需要考虑?

陈一鸣选大群戏开场当然是有理由的,只是不太方便广而告之而已。

整个剧组100来号人,来自五湖四海好几个单位,一大半都是第一次跟他合作,他不抓住刚开机地位最稳固的时机验验货,那他上辈子就白混了十来年剧组。

至于制片表具体怎么排合理,其实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全看实际情况。

有充足话语权的导演大多会选择顺拍,也就是按照剧本的前后顺序,从开头一幕一幕地顺着拍到结尾。

前世陈一鸣看《大腕》的最大感受,就是对电影里老泰勒的羡慕嫉妒恨。

他老人家想不清楚怎么拍的时候,可以把整座紫禁城空置着,一广场的群演搁太阳地里晒着。

大丈夫当如是啊!

这里就体现出顺拍的好处了,导演的思考逻辑与电影的拍摄顺序是一致的,拍摄过程中每一个的突发奇想和临机一动,都可以即刻反映到后续的拍摄中。

换个说法,就是导演对整部电影具有最大的掌控力,始终牢牢把控剧情的走向。

更加任性的导演,甚至会拍到一半来了灵感,把已经拍完的废掉重拍,姜麻匪和凯哥哥都是个中豪杰。

与顺拍相对的另外一个极端,则是先易后难结合分组拍摄,也是陈一鸣前世混圈儿的看家本领。

目的只有一个,省钱。

这种拍法导演的自由度最小,就是个喊咔工具人。

因为剧本都被拆零碎了,外景地、演员档期、道具和设备被制片人拼接的严丝合缝。

导演第一不能过于严苛,因为工期比品质更重要,一旦延期不是经费超支的小问题,而是整个项目完蛋的大事件。

第二是不能瞎鸡儿乱改,因为拍摄是跳拍,你在A组也不知道B组是个什么状况,不死死扣着剧本拍的话,拍完之后素材大概率剪不到一起。

这种拍法极大地保证了完片率和财务健康,对制片人和投资老板是一大利好。

陈一鸣前世经历过的一个剧组,拍到一半撞上最大投资人断供,制片人把后面的戏份咔咔咔一通砍,横城租个景突击补拍几场戏,居然照样完片上映了。

原因很简单,简单的室内戏、夜戏、正反打对话戏已经全部拍完,片子的故事轮廓已经很完整,后面还没拍的,都是费钱费时费力的外景戏、群戏、大场面动作戏。

这部分其实就是锦上添花,豪有豪的拍法,省有省的拍法,伸缩度极大。

好比某土豪拍出一百万订购一台车,工厂先拿十万搭出一个能动的车壳子,这叫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至于后续交车的时候,给的是五菱神车还是奔驰大G,全看工厂的良心了。

人家TVB拍《射雕英雄传》,拿塑料布当瀑布,也没妨碍成为一代经典不是。

……

小美不理解的是,陈一鸣以上两种拍法都没选,定下来的是既吃力又浪费的先难后易拍法。

也就是郜叔联系的K-18教练机尚需等待排期,否则陈一鸣还会进一步加大难度,跳到天上从飞机戏开始拍。

陈一鸣当然也是有理由的。

《1951》的外景地是自己搭的,随便用没有时间限制。

主要演员签的都是长档期,半年内随时待命。只有侯永、李箭签的是1个月,因为两人戏份少而且是内景戏,不挑天气。

加上设备、道具也都是自己攒的,不存在到期归还的问题。

因此陈一鸣有极大的自由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拍摄方式。

相对而言,只有军方提供的重武器不由陈一鸣控制,所以飞机、大炮、坦克这些大杀器出镜的戏份,要尽量往前安排,给后续拍摄预留冗余。

虽然说先易后难的拍法更有利于磨合剧组,但也只能说大体上如此,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至少陈一鸣觉得,《1951》就不适用。

剧组的幕后都是来自华国几大制片厂的业内精英,陈一鸣不担心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担心的是他们的配合度和对自己理念的认同。

谁让他连三十岁都没到,嘴上没毛呢。

陈一鸣很清醒,拍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矛盾,而且还不会少。

越是有能力的精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就越是固执。

对于迟迟无法认同、难以合作的成员,陈一鸣只有一个办法,不换脑子就换人。

所以他宁愿把矛盾暴露在最初期,换人要趁早不是吗?

……

上午8点半,车队抵达外景地,各部门开始按照事先的安排,投入紧张的前期准备。

陈一鸣还是很“仁慈”的,一般这种复杂的大场景,剧组都是半夜就出发,摸黑完成化妆、置景、铺轨等准备工作,天一亮就开拍。

胶片时代这样做是为了抓天亮那一刻的魔术光线,数字时代则纯粹是为了赶进度省钱。

不过陈一鸣已经做好了第一天素材全是废片的心理准备,索性宽松一些就当排练了。

李明亮客串陈一鸣的导演助理,领着学生兵们搬运、架设监视设备。

这小子混老了剧组很会来事,亲自动手先把导演椅给陈一鸣支好了。

陈一鸣一屁股坐下,拿起保温杯喝上一口热茶,舒坦!

“丞相,我车上最后一排座位有个大提包,你去给我拎过来。”

这外号是陈一鸣起的,又明又亮,岂不就是诸葛丞相么?

李明亮麻利地把包包拿过来,陈一鸣拉开拉链,从里头拿出一个八九寸大小的迷你小电视。

学生们搞好监视设备之后,开始动手搭遮风挡雨的棚子,一边搭一看伸头看稀奇。

陈一鸣在提包里又掏出两个工字型的把手,直接卡进小电视两侧的插孔里。

双手握住把手往起一举,还行,不算很沉。

然后他又掏出一大卷手指粗细的缆线,一头接在小电视背后,另一头接上一个分插,让李明亮连到摄影组正在调试的F35上。

连上电源,开机,小电视一阵闪烁之后,画面逐渐稳定,图像与试机中的摄影机完全同步。

李明亮拿过来试了试手感,口中感叹不已,“陈导,这是监视器?怎么这么小这么轻,清晰度还挺高!”

陈一鸣笑着回答,“这是我特别订制的高科技,咱们也喝一回好莱坞的头汤。”

这东西也是陈一鸣在《1917》的花絮里看到的,便携式监视器。

萨导拿着它就可以全程跟随斯坦尼康摄影机,把拍摄中的问题第一时间告知摄影师和演员,并作出指示。

原理其实很简单,跟分体式F25B如出一辙,把监视器的几大组件分开,显示单元独立出来连接摄影机。

无处理的原始图像显示在小电视上,用于导演随时指出穿帮、走位失误等物理问题。

预处理的原片依旧显示在监视器上,用于分辨色彩、滤镜、表演等魔法问题,并决定是重拍还是通过。

陈一鸣捅破那层窗户纸,阿莱很快就做出了样品,跟机员过来时一起捎给了陈一鸣,算是实践验证。

过来跟陈一鸣汇报烟火准备工作的伏瑞香一眼看到小电视,立马爱不释手地拿过去玩儿起来。

实话实说,这玩意儿像是个机器人脑袋,一个方脑壳支着两个大耳朵,看上去还挺萌的,难怪祥瑞喜欢。

陈一鸣也不阻止,后面祥瑞跟它打交道的机会不会少,现在培养培养感情也好。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