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旷世名著《西游记》是一部奇书,那么作者吴承恩就是一位奇士。
吴承恩是古今造神第一人,不仅为勾划了一个奇幻瑰丽的神魔世界,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众多经典人物。
这些角色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神话人物谱系,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吴承恩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少年时扬名一方,鸿鹄之志,胸怀天下。
青年时屡试不第,刚正不阿,初心不改。
老年时看透官场,专心写作,凄凉离世。
“明朝嘉靖年间有这么一个人,从小到大就对一些乡野杂文和古代神话故事有着浓厚兴趣,他就是吴承恩。”
“吴承恩是淮安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吴家也算是当地的一个望族。”
“但整个吴家很少有入朝为官的领军人物出现,所以吴承恩父亲希望自己这个儿子能够入仕为官,光宗耀祖。”
“但是吴承恩从小开始虽然对文学很感兴趣,可是感兴趣的领域却跑偏了,喜欢神话故事,这就让吴父很不理解。”
“因此,吴父经常同吴承恩谈心,告诉他神话故事并没有办法帮助家族走上辉煌。”
“只有学习文章经略,这才能够振兴家族。”
“因此,吴承恩收起了热爱中国神话故事的那颗炙热的心,转向去认真钻研经略文章。”
“吴承恩这个人极有毅力,并且特别的爱学。”
“从私塾开始,吴承恩就得到老师的喜爱。”
“通过勤奋学习,这也让吴承恩在绘画、诗词、经略、文章和围棋等多方面都十分的优秀,更是被称之为天才。”
“后来在私塾老师的帮助下,吴承恩进入了当地知府开办的书院读书。”
“但是在这期间,他心里对神话奇闻的兴趣又上来了。”
“一边读书,一边收集着淮安当地的奇闻轶事。”
“而书院的教习老师们也算比较大度,并没有多加干涉吴承恩的兴趣,只要他在学业上认真学习就可以了。”
“但嘲讽的是,吴承恩虽然聪明勤奋好学,却没有考上科举。”
“吴承恩适龄后第一年报考科举,在乡试就被刷下来了。”
“后来几年情况也是差不多,连续的失败让吴承恩很是丧气。”
“而吴父认为就是他那个喜爱神话奇闻的兴趣害了他,于是吴父就不让吴承恩继续创作神话异闻故事。”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吴承恩对仕途也是十分的迷茫。”
“吴父甚至打算托人把吴承恩塞进官府当个小吏,先稳定下来再一步步的升官。”
“但是吴承恩却认为,这样等于让上半生的寒窗苦读白白耽误了。”
蒲松龄:少年时扬名一方,可最终却屡试不第,这对吴承恩的打击可想而知。
年少的的吴承恩不仅满腹诗书,而且精于绘画书法。
吴承恩的惊才绝艳,让他遇见了一生中重要的伯乐,那就是在当地开办书院的淮安知府葛木。
葛木一到任便建学堂,招收学子,兴教化,更是常到书院授课。
而吴承恩,便是最得葛木赏识的那个人。
葛木在吴承恩才华横溢的笔墨文章里,看到了一个少年的磊落风骨。
于是邀吴承恩代写《告先师庙文》,此文被工匠刻于书院大殿上,以表对吴承恩的鼓励和认可。
葛木在任期间,广施惠政,安抚百姓,颇见成效。
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吴承恩有了一个清晰的人生方向。
那就是立志做一个选贤任能,为民做主的贤相清官。
吴承恩与同窗好友,前去金陵参加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乡试。
吴承恩将心中经天纬地的治世策略书写在考场上,他盼望能得到主考官的欣赏,以实现父亲和恩师葛木的殷切期盼,以及自己的远大理想。
可是那长长的榜单没有容下他吴承恩,致使吴承恩心中抑郁难解。
明明被人称赞文采斐然,都是经世致用之道,怎么就能名落孙山。
不久之后,吴承恩的父亲怀着满心遗憾去世。
吴承恩不甘十年寒窗付诸东流,更不愿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
更怕的是辜负恩师葛木的深深期望与栽培,负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于是开始了人生中漫长的科举之路。
只是可惜,二十年的奔波,七赴乡试,皆一无所获。
“后来吴承恩中年的时候,机会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
“朝廷补了吴承恩一个岁贡生的身份,贡生相当于已经有担任地方官员或者中央小官员的机会了。”
“吴承恩再一次满怀希望地来到北京城,北京城的一切都让吴承恩感觉到明媚温暖。”
“吴承恩和其他的贡生一起在宫廷外等待接见,而那时候正值嘉靖皇帝统治。”
“当时或许是因为吴承恩的年龄太大了,一起来的贡生们都领到了官职。”
“然后回去喝酒庆祝了,但是自己一直在等待。”
“直到宫廷内人出来,告诉吴承恩官职已经分配完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也让吴承恩有些不知所措。”
“吴承恩没有时间在继续科举了,他浪费了青春年华去学习经略文章,但却换来的却是无情打击。”
“其实贡生们早就做好不被选中的心理准备,毕竟贡生人数还是多。”
“朝廷的官职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吴承恩的落选也是情有可原,失望的吴承恩只能够找了个酒家借酒消愁。”
“但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自己拒绝了父亲给自己安排的岗位,自己又没有被朝廷选上。”
“现实很无情的摧残了这个未来大作家的自信心,无奈之下,吴承恩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无法为官,那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己试着去行万里路。”
“恰恰就是这个行万里路,让吴承恩奠定了撰写《西游记》这部传奇小说的想法。”
“吴承恩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在各地周游,也曾经在湖南某个城市短暂定居过。”
“因为吴承恩的文章和画画都十分出色,因此常常当晚写出一些书法和画出一些风景画,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去卖。”
“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问津,这也是因为吴承恩比较腼腆,不会叫卖。”
“而市场的摊位太多了,人们很多时候会被其他吆喝声给吸引,因此忽视了吴承恩的小摊子。”
“很长一段时间,吴承恩每天都赚不到什么钱,吃住都成了问题。”
王阳明:吴承恩编撰《西游记》,更多的是用神话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吴承恩自幼家境清贫,但他非常聪慧,勤奋好学。
阅读过非常多的志怪小说,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早年博览群书的基础,造就了吴承恩深厚的文学底蕴。
吴承恩虽然在读书时期凭借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当时书院创建人葛木的赏识。
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的困顿和多年科考不中,让吴承恩加深了对官场腐败的认识。
最后吴承恩补得一个岁贡生,然而那时他已年近五十。
好景不长,吴承恩自身性格上的清廉耿直让他不容于官场。
最终因被人诬告,愤而辞官,拂袖归去。
生活和官场上的失意,让吴承恩加深了对官场腐败的认识。
使得吴承恩更多的寄情于创作志怪小说,表达内心的愤懑。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游记》诞生了,它体现了吴承恩的抱负和在官场上的理想。
吴承恩本身的性格其实和唐僧有着不少的共同点,比如耿直。
但奈何前往西天取经靠着唐僧一个人是绝对完不成的,这正如吴承恩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个人政治理想。
所以,吴承恩在小说中幻想着感化敌人,有了徒弟三人护送并求得正果。
“后来遇到了一个和尚,这个和尚很慷慨的买了吴承恩不少字画,又多给了他一些钱。”
“吴承恩就很疑惑,询问和尚为什么要买他如此多字画。”
“这个大师认为世间万物皆平等,大多数人常会因为现实的困惑而丢弃心中所念。”
“大师也是看到吴承恩心并不在做生意之上,也并不像惰性之人,就伸出援手帮助一下。”
“和尚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你吴承恩心根本就不在做生意谋生之上。”
“既然心里有梦想,那就该去追逐梦想,而不是在这里当个生意人混个温饱。”
“吴承恩后来攒够了盘缠,就继续进行周游全国的梦想。”
“在周游路途中,吴承恩每到一个地方,常常询问或者到酒馆听当地人侃大山。”
“了解了不少全国各地的奇闻轶事,并耐心的一一记下来。”
“而在周游中,吴承恩开始萌生了写一部历史神话小说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只是基本架构,还得是筹备到位才能够正式开始写。”
“漂泊了近十年的时间,朝廷后来任命吴承恩到浙江长兴当个县丞。”
“这个官不大不小,操心的事其实也不多,主要就是帮助县令处理一些政务琐事。”
“对于这份闲职,吴承恩也心满意足了。”
“吴承恩没有心怀天下、济世安民的雄伟理想,他只有对神话异闻故事的热爱。”
“后来吴承恩经常就和朋友一起吟诗作赋,平时休息就出去喝酒作诗,自己更是和许多当时的名人也有朋友关系。”
“而很多人也喜欢吴承恩这种与世无争、乐观向上的性格,这也是吴承恩朋友越来越多的原因。”
“但是好日子总是会到头,吴承恩和自己的上司关系并不好。”
“上司是一个比较刻薄贪婪的官员,而吴承恩这个人比较正直阔达,于是两人相处极不融洽。”
“最开始上司还没有想动吴承恩的意思,这也是因为吴承恩背后的朋友不少是达官贵人。”
“但吴承恩看不惯这个长官嚣张跋扈,俩人经常吵架。”
“这也让他的长官十分的气愤,发誓要把吴承恩给整下去,这就有了诬告事件。”
“吴承恩听到这种无稽之谈的诬告,气的肺都要炸开了。”
“文人最在乎自己的节操,当时别人把一件无中生有的事讲的是那么冠冕堂皇。”
曹雪芹:从讽刺的角度看《西游记》,吴承恩可能会得罪所有人。
《西游记》备受世人喜爱,在他看来,《西游记》是一部讽刺小说。
一方面,《西游记》是讽刺佛家的小说。
因为佛家有很多妖怪,或是下界作乱,或是下界吃人,但最后却不受惩罚。
像如来的舅舅大鹏鸟,一口吃光了狮驼国所有的人,罪恶如此深重。
最后一点事没有,还得如来允诺,以后众生供奉先让大鹏吃。
观音菩萨的宠物鲤鱼精,在陈家庄每年要吃两个童男童女。
最后孙悟空找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二话不说,直接去用篮子把鲤鱼收了。
当时菩萨就要走,还是孙悟空让菩萨现身,让老百姓拜的。
宠物吃了那么多孩子,老百姓依然还要拜菩萨,真是讽刺。
另一方面,《西游记》是讽刺道家的小说。
因为西天路上的妖怪,很多都和道家有关。
寿星的坐骑白鹿精和狐狸精联手,欺骗比丘国王,差点害死一千多个小孩儿。
可是到头来,寿星来了就带走,对白鹿精一点惩罚都没有。
寿星还感慨自己来得及时,不然白鹿精就被孙悟空打死了。
这话说得颇为溺爱,可惜都没给比丘国百姓道个歉。
再一方面,《西游记》是讽刺皇帝权贵的小说。
因为有些国王犯错,不把老百姓当人看。
比如灭法国国王,杀了那么多和尚,最后屁事没有。
只是国家的名字改了一下,但还是做国王。
乌鸡国国王,对文殊菩萨所变的和尚不尊重。
因为被文殊菩萨变化的和尚难住了,国王直接把和尚放御水河里泡三天。
乌鸡国国王虽然被惩罚,但后来还是做了国王。
比丘国国王为了自己长寿,居然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儿的心做灵药。
最后也没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寿星的三个火枣,吃了延年益寿。
“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是很多人还是相信吴承恩的品行。”
“一直以来吴承恩都是一个不争、开朗、虚心的人,这样的人哪里会有花花肠子去招惹别人,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是吴承恩的上司故意整他的。”
“吴承恩直接就是转身就走,再也不在这个官府继续干下去了,回到家里的吴承恩又要开始为生计发愁。”
“最开始还有朋友的资助,但不能够永远靠着朋友帮助。”
“吴承恩又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为当时荆王府的一个小官员,而荆王是一个很爽朗大度的王爷。”
“吴承恩一生中最崇拜的帝王是汉武帝和唐太宗,而眼前的荆王身上的那股皇家气质和魅力,以及举手投足间那股气场,这也让吴承恩对帝王的想法有了初步的概念。”
“据说《西游记》中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就是吴承恩参考荆王而得来的。”
“吴承恩一生见过最大的官员就是荆王,而嘉靖皇帝自己从未见过。”
“后来吴承恩开始撰写了人生第一部小说,也是最伟大的小说《西游记》。”
“但是最开始只写了十几话,就这十几话在当时社会中认为他这是违反礼法人伦。”
“猴子成精了,又上天又遁地的,玉皇大帝是能够随便写的?”
“猪八戒是天将竟然贪恋人间美色?各种各样的嘲讽让吴承恩备受打击。”
“而许多文人更是认为吴承恩的作品太过讽刺,就奉劝他认真修改一下。”
“但吴承恩宁愿不写,也不愿意修改。”
“后来,吴承恩中断了写书。”
“这主要就是明朝社会太过严厉,对言语和文字的控制力度是很大的,这也导致了吴承恩这种超前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
“后来自己人到不惑了,认为自己时日不多了。”
“吴承恩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专心的把《西游记》全部写完,中国一代名著由此产生。”
“正因为吴承恩这样不同寻常的经历,才让他看透了人性,看清了世态炎凉,写出了《西游记》这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著。”
张居正:吴承恩隐身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才是他真正的化身。
《西游记》仿佛距离现实最远,但其实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了诸多现实问题。
比如教派的虚伪,人性的复杂,官僚体系的腐败等。
誓要将批判进行到底的吴承恩更有妙笔生花,把自己也写进了书中。
吴承恩化身为书中人物,以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直接鞭挞腐朽。
吴承恩在书中的化身不是旁人,正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孙悟空是吴承恩的化身,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充足依据的。
玉皇大帝请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遭受灭顶之灾。
书中有一首诗评说道,偷桃偷酒游天府,受录承恩在玉京。
这首诗感叹的正是孙悟空的身世遭遇,而吴承恩的名字赫然在目。
吴承恩把自己名字嵌入其中,与孙悟空同病相怜的情愫一目了然。
孙悟空一心想施展远大抱负,却不料被官僚体制戏弄玩耍。
虽然被封为齐天大圣,有了天庭官职。
但已厌烦了腐朽与没落,便毅然决然抛弃所谓的天恩厚禄,走上一条改天换地的道路。
而这,正是孙悟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吴承恩的遭遇跟孙悟空有着惊人相似,也是因为不溶于官府衙门而退隐山林。
随后奋笔疾书鞭挞丑恶,潜意识中也有着换了人间的想法。
只不过,吴承恩没有能力和条件付诸实施,只得借神话小说里的孙悟空来痛快发泄。(本章完)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