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43章 文圣欧阳修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欧阳修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文圣。

不仅在当时北宋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创作具有高度的成就和正确的古文理论,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和词作都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007年,北宋年间,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

“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

“三年后,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

“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背诵。”

“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报喜。”

“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借得书籍,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复古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1029年春天,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

“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

“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一天晚上,王拱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自己穿了状元袍子。”

“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

“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

“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

“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

“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成了他的恩师胥偃的女婿。”

“新婚不久,欧阳修就辞别家人,到洛阳去做官。”

朱棣:正是因为有欧阳修推崇古文运动,这才有了宋代的文化盛世。

欧阳修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学家,一生在宦海中浮沉了四十年。

但由于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尤其是他继韩愈之后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开创了宋代散文的新局面,在中华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代的文学经历了五代的衰落,直至宋代欧阳修再度振兴。

他挽回了文学的颓势,抑制了千古的错误观念,使正派的文化气息得以传承。

然而,欧阳修得到了赏识,却未能完全发挥其所能,实在可惜。

宋代欧阳修之前,学子文风守旧,没有气势。

自欧阳修以后,天下以通经学古为评价标准,这都是欧阳修的功劳。

欧阳修大力倡导诗文复古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

他指导了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文学家,对他们的诗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

甚至直到如今的大明王朝,欧阳修的文风还一直影响着万千学子。

“当时欧阳修的上级是前朝五代十国末代吴越王钱俶的儿子,钱惟演。”

“宋朝厚待吴越贵族,《百家姓》开头就是赵钱孙李。”

“赵是宋朝皇帝的姓,钱就是吴越王族的姓,紧跟在皇帝后面。”

“再加上个人的努力,钱惟演在北宋政坛占据着显赫的地位。”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

“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

“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

“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

“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

“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

“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和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

“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

“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仿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

“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

“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官员,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

“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

“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

“你们看寇准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

“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准,怎么还敢这样呢?”

“大家都被训得不敢作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

“寇准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

“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王阳明:欧阳修提倡诗文复古运动,反对盛行一时的西昆体文风,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唐代的韩愈开创过一场文化上的复古运动,提倡古文风,提倡文风要务实。

而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开启的,是提倡以韩愈的思想为主的北宋诗文复古运动。

而唐宋八大家这些人,就是以这个思想为前提的推出的。

在欧阳修革新之前,北宋当时的主流文风是西昆体。

宋真宗时期,官员在编辑史书的同时,效仿起白居易和刘禹锡等人的唱和。

这些官员将这些唱和编辑成册,也就是所谓的西昆体。

不同于白居易和刘禹锡一人一句的唱和,西昆体当时是起一個名字,然后几个人一起作诗相互比拼。

西昆体流传开后便风靡于当时的街巷中,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文化元素。

欧阳修出生在宋真宗时期,他就职的时候已经到了宋仁宗赵祯的时候。

当时随着社会稳定,面临着历朝历代都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不断兼并,贫富差距正在加大,需要一些更加务实的文风来揭露一些社会问题。

当时流行的西昆体文风变得越来越刻板,大家都在相互套词。

这样的套词并不能准确的描写内心感受,只是单纯的秀技。

欧阳修认为文人所表达的应该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而不是框框条条制定规则,然后在规则里面天花乱坠的套词。

而这,就是欧阳修倡导的诗文复古运动的意义所在。

“1034年,28岁的欧阳修回京任职,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成为了他在京中的成座右铭。”

“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

“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

“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

“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

“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

“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

“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和欧阳修的连襟。”

“欧阳修写诗调侃,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1043年,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

“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

“两年后,推行庆历新政的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被贬。”

“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太守。”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

“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

“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

“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

“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

“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

“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

“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

“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

“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

“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

苏轼:《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章一经问世,立即就在文坛造成了轰动。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时,常在附近的琅琊山游玩,因此与山下琅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

智仙和尚为了方便他游览山中风景,便在山腰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

亭子建成时,欧阳修前去祝贺,并为其取名醉翁亭,还写下《醉翁亭记》这样流传千古的名篇。

文章刚写成时,欧阳修拿着文章向人请教,只听得一片赞美声。

后来,他读给一位樵夫打扮的老人听。

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老人才听到开头,便认为文章的字好像多了点。

老人上山砍柴时,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

话还未完,欧阳修明白了,划掉一串文字,将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

短短五个字,便是如今《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

这篇《醉翁亭记》已经被尊为游记中的绝品了,堪称是千古名篇。

这篇文章造成不小的轰动,之所以成为名作。

第一,它是欧阳修发自肺腑之作,具有真情实感。

《醉翁亭记》打破了固有的文体界限,在文章体制上有创新。

文章的创作,历来重视情绪表达,因情而造文是美学的要求。

第二,欧阳修开创了一种新的文章体制。

北宋的陈师道在《后山诗话》里面提到:“退之作记,记其事尔;今之记乃论也。”

韩愈以前在写记的时候,只是写记事的文章。

到了北宋,大家写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表议论了。

从《醉翁亭记》开始,记事文章的里面,不但有了议论,还有赋的表达手法。

所以《醉翁亭记》的创新性,是其他文章无法比拟的。

第三,这篇文章并不是游戏之作,而是欧阳修匠心独运的作品。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看起来比较随意,比较彰显个性。

所以提倡灵性学说的文人,非常推崇它。

第四,这篇文章乱中有序,思想立意很高。

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刚被贬了官。

可是他反而把自己放逐,当成是一种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同时,在这篇文章里面,还体现出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句,尤其耐人寻味。

换句话说,《醉翁亭记》之所以好,是因为文章兼具抒情性、独创性和思想性。

“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欧阳修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太守。”

“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

“欧阳修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

“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

“后来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好好款待欧阳修。”

“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

“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

“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

“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

“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

“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

“他的政敌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

“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

“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让欧阳修留下来修《唐书》。”

“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

“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

“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

“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

“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

“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

“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

“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

“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八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

“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原来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

“欧阳修笑称是在模仿宋祁修《唐书》的笔法,宋祁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

“宋祁听了,明白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王安石:欧阳修两次被贬都伴随着巨大的丑闻,导致他的名声极差。

欧阳修在唐宋八大家之首的盛名之下,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甚至被泼了两回脏水,却永远没法洗净,以至于成为自身的两大污点。

欧阳修两次科考都名落孙山,直到后来得到了汉阳府知府胥偃的赏识。

在胥偃的保举之下,欧阳修才在24岁时金榜题名。

随之而来的是洞房花烛夜,胥偃在欧阳修高中后把女儿嫁给了他。

遗憾的是,这个第一任妻子没能陪多久就病故了。

欧阳修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帮范仲淹发声。

完全出于义愤,有些冤,但值得。

但欧阳修第二次被贬,名声就不好听了,有人弹劾他和外甥女暧昧不清。

欧阳修有一个早年失去父亲的外甥女,准确地说是妹妹的继女。

后来这个外甥女嫁给了欧阳修一个族兄的儿子,成了欧阳修的侄媳妇。

但这个侄媳妇不守妇道,和仆人好上了,被丈夫发现告到官府。

也可能她是被欧阳修的政敌收买了,也可能是她被折磨蒙了胡乱攀咬,反正她居然说和欧阳修还有一腿。

这下子无异于扔了个炸弹,炸得欧阳修有口难言,狼狈不堪。

虽然最终因为证据不足,这个事儿不了了之。

但是欧阳修的名声,是真的给搞臭了。

此时的欧阳修才四十岁,对男人来说正是上升的好年纪。

这一盆脏水泼下来,是怎么洗也洗不白了。

第二个丑闻,就是和儿媳妇不清不楚。

欧阳修晚年的时候,文学上桃李满天下,成了领袖人物。

但是御史蒋之奇的一个折子,说欧阳修和大儿媳妇不清白,让他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如果说上次的绯闻已经使欧阳修灰头土脸,那这回则是彻头彻尾地身败名裂。

不管真假,欧阳修在做人这块已经失败了。

和儿媳妇的丑闻风头过后,欧阳修一再向皇帝请辞,而皇帝却一再挽留。

然而因为名声扫地,官职一降再降,最后去了偏远的蔡州。

“1057年二月,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

“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

“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

“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

“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最后得知这是苏轼的。”

“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

“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

“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

“他对苏轼褒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

“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

“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复古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张居正:欧阳修住持的这一场科考,成为了千古第一榜。

当时担任翰林院学士的欧阳修,深刻知道当时无论是文章还是诗歌,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关注的也是辞藻声律。

如果要改变这种现象,真正为国家选出有用的人才,必须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欧阳修早已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对文坛风气的改革就落在欧阳修的身上。

欧阳修成就了这一场千年科举第一榜,以及他那几名不可一世的学生。

宋仁宗亲自主持殿试,对这届学子非常满意。

所有参与殿试者都赐予进士及第或进士出身,一个不落。

苏轼夺得殿试第一,但他诗赋成绩一般,最后以甲等赐进士及第。

殿试结果,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日后虽籍籍无名。

但在这次进士及第的诸人中,有众多流芳百世的人物。

苏轼、苏辙、程颢、吕惠卿、曾巩、曾布、王韶、张载、章惇、林希、王韶。

他们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颗巨星,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传奇。

他们自带光环照耀了时代,闪烁在历史的星空之中。

苏轼、苏辙、曾巩位列唐宋八大家,加上当朝的欧阳修、苏洵,居然有其五。

程颢是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理学受到后世帝王尊崇,对元明政治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载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经久不衰。

曾布、吕惠卿、章惇、林希都是著名政治家,都曾居两府要职。

章惇是政治强人,任宰相八年,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农业上多有革新。

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主要人物,是变法的实际推行者。

王韶是北宋后期最著名的军事家,主导宋夏熙河之役,拓边两千余里,这是以和平为主的宋朝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

因此,欧阳修住持的这一场科考,被称为千年第一名榜,毫不过分。

(本章完)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