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第212章 212快打起来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212章212快打起来

“都抄家了,找什么线索,直接找脏钱等物证啊!”

王布犁瞥了朱标一眼:“我倒是觉得陛下一丁点都不像是要找线索的模样,太子哥可能想错了方向。”

“额。”

朱标也瞥了一眼王布犁眼里露出疑惑,你一个断案如神的名头,怎么还直接找脏钱,不找线索呐?

“脏钱就是证据。”

“哦!”

朱标恍然大悟,是他思维陷入死胡同了,觉得应该抽丝剥茧,诸如王布犁先前一样去断案。

钱唐等人自是没言语。

“父皇对于赵兴胜等旧军人如此疯狂敛财,很是恼怒,我估摸会派人去各个巡检司暗中查探一番。”

王布犁对于赵兴胜死不承认贪污这种事,也并没有什么好办法,说明他们都是单线联系的。

朱明秀脸上飞过一朵红云,轻微低头,又点点头。

毛骧只得回宫禀报,说赵兴胜家里并没有多少脏钱,还需要再查一查。

毛骧的搜查很是彻底,直接把赵兴胜家里的妻儿老小全都控制起来,顺便翻个底朝天。

这些人能不能活,还是个问题呢。

朱标还在思考,为什么新朝建立后,许多得了权力的人,全都开始往自己的口袋里搂钱的问题。

王布犁瞧着朱明秀身着粉色小裙子,脸上的酒窝都带出来了,跑上台阶,站在他面前,轻微气喘:

胡惟庸听着涂节的汇报,说他方才瞧见陛下正在鞭打一个士卒,听说叫赵兴胜。

听着也就是翻来覆去的争宠的手段,纵然是老朱这个强悍的工作狂,对女人也是有着不小的需求的,更不用说在仙境当中,观摩自己女婿的运动当中,学习了新姿势。

明明单线联系,如何他就被抓住了。

主打一个及时行乐,老子只有往上爬,才能有更多捞钱的机会。

待到搜了不少玩意,就是没见到多少钱财。

二人并行而走,朱明秀叽喳的说着宫里的事情。

胡惟庸琢磨不透。

赵兴胜到底是如何同王布犁之间结上仇怨了,非得要去找他的麻烦。

要不然就光凭借着赵兴胜一个人,怎么会护住刘有江呢。

于是他站起身来说:“胡相,我差人去县衙扫听扫听,到底是怎么个事。”

“不知道,此事还得问王布犁。”涂节倒是不知道这個小卒子:

少女青春的气息,可实在是太让人心情愉悦了!

王布犁呼啦了一下她的头发,笑道:

“陛下。”

“可是问清楚发生什么事了?”胡惟庸稳住心神之后,继续盘问了一嘴。

现在案犯又主打一个死不承认,总之就是我没有问题。

赵兴胜并不惧怕有人去他家里搜查,俸禄全都给家里了,刘有江给他的孝敬,他拿来孝敬别人之外,也全都消费了。

兵部尚书林荣把账本放在了一旁,这账本是刘有江所作不。

赵兴胜的妻儿哭闹着不停,毛骧丝毫没有什么同情心。

朱元璋看向一旁哼哧的赵兴胜。

他稍微显得有些慌乱。

“嗯。”

胡惟庸轻微颔首。

县衙那么多人,总是有人禁不住诱惑,在钱财的驱使下,说出一些事情来。

“王郎,你好长时间都没有来皇宫看我了。”

“王布犁先是去了兵部,然后林尚书才去找了陛下,陛下差人抓来赵兴胜的。”

怎么回事?

胡惟庸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同赵兴胜划清界限,只是不知道陛下会不会相信。

胡惟庸一下子就站起来了。

这还是大明刚开国,朱标想起后代子孙当了皇帝之后,办了许多不务正业的事,那底下的文臣武将不知道要贪墨多少属于朝廷的银子呢!

等成亲之后,咱俩就住进去。”

但王布犁可以肯定,赵兴胜上头还得有人。

涂节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提到赵兴胜这个名字的时候,胡相稍微显得过于着急了。

可问题是前后没有印证,连脏银都搜不到。

“最近在忙,我去看新建造完的公主府了,修的不错,你要是不满意,咱们到时候再搞。

承认了就全家都玩完了!

但朱元璋又不能把赵兴胜进入夜秦淮消费的事给抖搂出来,否则将来这些贪官污吏的钱,还怎么流入他的手里?

别人不知道,但朱元璋自从发现假钞案后,便开始叫人记录每天进入夜秦淮消费的人群,将来一旦出事,也好对照抓人。

“你带下去好好审一审,别让他死了,也别假手他人。”

朱元璋吩咐了一句,毛骧连忙差人把赵兴胜给带走。

然后他又拿起一封奏章继续看,是国子监校长李文忠发来的,目前国子监的风气已经大为扭转了。

朱元璋为了巩固和维持皇权,手里有两把武器,一个是军队,另一个就是官僚集团。

武力镇压。

公文统治。

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公文。

老朱从亲兵的位置爬到皇帝的位置,靠的就是武力起家,这么多年下来,他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度很强。

但是另一只手里的武器就显得比较孱弱了。

那就是从朝廷到地方上所需要的官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各级官僚加在一起,十万人都是往少了说的。

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没地方去找十多万忠于他,且能干的文人!

元朝的旧官,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存活下来的不多了,会办事识大体的一批人,早早就投效了老朱。

剩下的大多都是贪官污吏,要么就是老了昏聩,要么就怀着旧国的恩宠,北迁沙漠。

还有的是那种害怕老朱的报复,诸如罗贯中这类人,隐名埋名,遁迹江湖的。

尽管朱元璋费了很多的心思,要凑齐这个班子,但人数还差的远了。

朱元璋又开始找补元朝吏员,因为元朝是以吏治国的,甚至执政大臣也用吏员出身的来担任,造成了很不好的风气。

尤其是法令越发的多,越发的详细,一般人不会办,甚至都不能懂,这就越发的方便吏员从中作弊,搞成了吏治代替官治,甚至是代替了君治,这是万万不能的。

还有一个法子是启用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读书人想当官,但也有顾忌,大明政权算不得稳固,对内尚未统一,对外北边蒙古尚且保持了不小的力量,顾忌这个新生政权要完蛋。

尤其明朝的高官位置,全都被“淮人”给占满了,只剩下些许的小官位留给他们。

再加上老朱对于做官之人有着高标准严要求,一旦有罪,不是枭首灭族,就是戴着镣铐做事,更是吓退了不少人。

最后一种就是任用地主为地方官。

可是人依旧不够用,而且这些人做官干出来的事情,十分不符合朱元璋统治的需要,于是在空印案后干掉了一批人,顺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老朱对于为官之人是有着极高的要求的,所以他才会在国子监当中大量招生,作为新官僚的储备人才用。

为了防止出现认老师不认皇帝的现象,国子监从上到下的老师们全都是朝廷官员,甚至连校长什么的也都是吏部任命的。

李文忠也没有资格去亲自聘任老师来国子监教学。

国子监自从设立以来,学生来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官生,一种是民生。

官生又分为两种,最为尊贵的便是官员子弟,另一等就是外夷子弟(西南土司、日本、琉球、暹罗),是皇帝亲自指派的。

民生就是各地地方官保送府州县等学生。

官生占一百五十人,民生占五十人。

朱元璋设立国子监立学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官生如何去执行统治。

因为在他的政策里,你爹是干啥的,你就是干啥的。

但随着不断扩招,民生反倒占比越来越多。

等到了洪武四大案全都整完之后,国子监八千多名学生,就只有四个人是官生了,其余全都是地方官依法保送的学生。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忽悠大批人去北方历练倒是没有什么反感的,这帮人主动去总比被吏部派去更加有动力。

现如今北方那个苦寒之地,怕是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

朱元璋开始只是让国子监教育学生四书五经,因为这些学生的出路是当官。

四书五经的儒家的经典,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都在里面,孔子的一些思想老朱是十分喜欢的。

尤其是那一套尊王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最符合他的口味了。

至于孟子的一些话,还有苏秦张仪等人,都不让读。

现在国子监的风气既然转变开来,朱元璋决定得让这些学生继续学习大明律才行。

如此才能减少他们犯罪的机率,就如同王布犁一样,熟读大明律,做事是极为有分寸。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提笔写下,让国子监的老师去教授最新版的大明律。

然后他又开始想法子把国子监的监规再次增加一些。

膳食全公费。

有家眷的特许带家眷入学,每月额外支食粮六斗。

监生和教员请假或回家,都要经老朱特许。

老朱其实对于王布犁有关把班级打散重新聚在一起训练的做法十分的不满意。

因为在朱元璋制定的监规里面,是禁止监生们团结组织的!

甚至班与班之间,也禁止来往。

以此来避免他们在国子监之内,就有早早就结党的可能性!

这些人都是“监生”出身的。

跟后面的清廷的田文镜都是他妈的监生出身,凭什么在大明耀武扬威啊?

但是这些监生出身的官员,在洪武朝还真挺容易耀武扬威的。

从最高级的地方二品大员布政使到底下没有品级的教谕,无官不做。

而且除了毕业做官之外,在学校的监生,还可以奉命出使,巡视各个地方,稽查百官案子,到地方去兴修水利,执行丈量、记录土地面积,定粮的任务,去各个衙门实习。

再加上因为朱元璋制造出来的大案牵连数万人,许多官员的职位都空缺出来,朱元璋大力提拔这些监生,有效的补充了官僚集团的正常运转。

但是在朱元璋恢复科举之后,监生的好日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做官要从进士科出身了,许多监生也去参加科举。

渐渐的国子监就失去了培养官僚的独占地位,进士们开始抢占原本属于监生的饭碗,而且他们也更加容易抱团。

进士的身份越发重要,监生的身份越来越拿不到台面上说话,只能被迫的去基层以及各个衙门当吏员了。

朱元璋又想起了王布犁要在永安村设置学堂,无论男女幼童都可以前去学习,他大笔一挥,决定下诏在地方上设立“社学”——乡村小学。

主要任务是让他们学习大明律令,这样才能更好的本本分分。

朱元璋已经打定主意了,趁着现在宝钞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变得一文不值,必须得干更多的事。

写了一通之后,朱元璋叫来宦官康长民把这件奏章交给王布犁。

顺便把新刻出来的驸马都尉的铜牌给他送过去,叫他也看一看奏章,再同李文忠商议一二,认为朕这个主意如何?

康长民连忙捧着托盘本着工部走,一路上又被不少人看见了,不敢出声询问。

等到了工部尚书的办公房里,康长民发现驸马爷不在这,连忙惊问:“太子殿下,驸马爷何在?”

“父皇找他有事?”

朱标不是很明白,父皇也没想着要赶快同王布犁见面,怎么还找他呢?

“嗯,这个奏章陛下让驸马爷同曹国公仔细看看,是否有修改的地方,还有这个腰牌也送给驸马爷。”

朱标颔首,便催促身边伺候的人去把王布犁叫回来,儿女情长当然不如国家大事重要。

况且他们二人就要结亲了,没必要总是腻歪在一起。

于是当王布犁被叫回来之后,脸上有些不愉快。

王布犁接过那块铜腰牌,大概宽十厘米,高十二厘米,掂了掂,就把自己的临时木牌子还回去了。

耳边听着太子朱标的话,王布犁打开朱元璋反馈的奏章,从头到尾的看了一眼,对于老朱如此泯灭人性的规矩,心里十分鄙视。

但是对于他建议国子监的人学习大明律,以及设置乡村小学学习大明律的事情还是比较认可的。

国子监的人去当官之后,多是要很多工作一把抓的,学习大明律至少能够减少自己犯错的频次,免得被手底下人给坑害了。

就算是监生,王布犁也觉得十分不合格。

这也是学习四书五经的主,至少将来这群人是有进步的,老朱让他们开始集体学习大明律了。

“你总是皱眉做什么?”

“规矩过于严苛。”王布犁指了指朱元璋又强调了一下:

“纵然是学生也不能全都培养成死读书的,班级之间课上不能互动也就罢了,怎么下课也不能互动呢?

大家在学校一同学习两三年,结果出了校门全都是陌生人,这如何能行?”

在中国古代,说到底是人情社会,大家都攀关系。

结果你老朱不让监生攀关系,可那些进士全都攀关系,最终就成了进士这么一个小圈子掌握朝廷的话语权了。

“一个人如果三年不同陌生人交流,等他为官了,要去同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交流,他不在国子监历练历练,如何能行?”

朱标颔首,是这个道理,不沟通的话,如何能行?

“还有这一条,敢有毁辱师长的,杖一百,发配广西。”

王布犁哼笑了一声:“毁辱师长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语言、文字、行动上的不同意,以至批评,都可任意解释。

至于生事告讦,更可随便应用,凡是不遵从监规的,不满意现状的,学生要求对教学及生活有所改进的,都可以援用这条款片面判决之。

这根本就不合理。”

天地君亲师,在朱标看来,既然是老师的身份,那自然就有权力狠狠的责罚学生。

“妹夫,伱未免也太宅心仁厚了吧?”

朱标瞧着王布犁轻声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夫子严厉些,也好出高徒。”

“我呸。”

薛祥想要站起身来,像他这种老实人,实在是有些惊诧于王布犁同太子交流的坏习惯是如此之多。

他生怕最后自己忍不住掺和进去。

反倒是刑部尚书钱唐一脸的吃瓜模样,最好能够吵起来,这样才能更热闹些。

也算是给枯燥的工作带来一些茶后的谈资。

王布犁哼笑了一声:“太子哥,你要知道,天底下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大明整个天下能出几个能人?

你凭什么要用圣人的标准,去严格要求普通人呐?

纵然是像陛下那样的人物,我往前数也就是找到刘邦、刘备二人有相似的经历吧。

为官者若是只懂得掉书袋,连人际交往都不知道,那才是治下百姓的悲哀,才会让他手底下的吏员更加的胡作非为。”

“好好好。”钱唐连连点头:“驸马说的不错,太子殿下,你觉得呢?”

对于刑部尚书钱唐的拱火,朱标倒是没听出来,只是轻微颔首道:

“妹夫,你方才是在偷换缘由,夫子对学生严苛,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成才!”

“驸马,太子殿下说的有道理。”钱唐又看向王布犁,鼓励他反驳朱标。

“太子哥,你确定夫子严厉教学就一定是对的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太子哥。”王布犁指着奏章里的那段条文:“好一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好好瞧瞧这段话,再跟我说这句子。”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