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我能听到鬼子战略部署
第433章 各取所需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433章 各取所需

单子上,都是根据地急需要的东西。主要是各种工业制品,以及一些工业机械,包括一些金属的提炼方法,等等对根据地有直接提升的物品。

除此之外,当然少不了各种枪械,以及各口径的火炮。温三手上的德械营各种武器弹早已经用光了。他的部队打了太多的仗,手上那点装备,根本够用。这东西在战场也是无法缴获的,如果能从汉斯手上弄来一批的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清单上的东西很多,但是温三也明白,想要全部弄到手,根本就不可能,就算双方能达成长期合作,有些东西汉斯也不可能给他们。只要是他罗列出来的东西,尽量去谈,能弄来多少算多少。

观察团在根据地转了大半天,见识了一下温三这个老巢的实力。虽然表面上,汉斯等人都保持着高傲的神色,不过暗地里对有些东西还是很看重的。

毕竟这个根据地建立起来的时间也就半年左右。能从无到有,建设到现在这种程度,换作是别人来,还真的办不到。

关键是有些东西还做得非常的精细,这一点汉斯等人还是非常佩服的。

谈判在第二天上午正式进行,一开始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但是并没有亮出自己的底牌,而是相互试探,看看对方愿意付出些什么。

不管明面上气氛有多和谐,到了谈判的时候,依然是唇枪舌剑,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的压榨对方的底线。

不过温三和朱明远也不是吃素的,为了给根据地谋取足够多的利益,为了自己这个小团体的成长,将一些关键的东西捂得死死的。观察团想要,也不是不给你,但是你得拿出相应的东西来做交换。

温三非常的清楚,如果自己一开始就唯唯诺诺的话,就算对方肯让步,也不可能得到多少想要的东西。

所以涉及到实际利益上的东西,温三都咬得很死。有时候就连朱明远等人都觉得温三有些过分了。只有那么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却想换一个盆满钵满。

但是温三死咬着不松口,朱明远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他才是这个团体的大脑,再说温三做事向来有章法,他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拖温三的后腿。

事实证明,温三的坚持是有用的。以汉斯为首的军事观察团确实愿意付出一些代价。此时的D国虽然在大肆搞工业发展,但是对军队的建设也是非常的重视,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打造他们的强军。

温三也正是抓住了对方的心理,一点一点的进行相互博弈。

“温先生,以前我们只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指挥官,没想到你谈判的能力也是一绝。”汉斯冲温三竖起了大拇指。

如果是别人,绝不可能在他手上换到这么多的条件。

为了得到温三在军事上的指导,光是工业上就付出了近十项相关技术。虽然这些技术在汉斯看来,已经是相对落后的东西了。可对于温三,对于华夏大地这个几乎为零工业的国家来说,依然是非常实用的东西。

除了工业技术和相应的产品之外,温三还和汉斯达成一些军火交易。最主要的就是肩扛式火箭筒,东西在近战的时候拥有极强的火力压制能力。

然后再是制式武器,以及相应的武器弹药。原本温三还想引进一条武器生产线的,但是汉斯死活不同意,说自己根本没有这个权限。

最后温三也只能无奈的放弃了。不过他只要把那些工业技术弄到手,想要建立起一条完整的武器生产线也并不是不能完成。只是需要自己这边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人员去进行研发。

就拿一些工业机械来说,汉斯答应只是给温三相应的零件,最后能不能组装起来,能不能顺利运行,都得看温三的本事。

本质上说,汉斯也是在学温三的谈判手段,将一些物品进行分拆,最后卖给他。如果温三手上没有相关的技术人才,就算东西到手,也未必能用得上。

对于这种情况,温三也是无可奈何。最主要的还是自己手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太少了,如果不进行分拆的话,根本换不来那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汉斯带领的观察团也不是傻子,有些物品分拆也是为了绕过列强之间的禁运条约。别看国际列强一个个说话都好听得很,真到了下手的时候,一个个都是狠角色。

各种禁令都在针对弱国,稍微有价值的东西,都很难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温三想要弄到这些东西,也要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才有那么一点点机会。

也真是难为了他!

双方经过了近两天的谈判,这才算满意的结束了相差议程。总的来说,谈判的双方都比较满意,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温三这边,也算正式与国际列强达成了贸易关系,尽管有不少东西都被分拆开来的,但总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开了头,后面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温三这个小团体可是妥妥的潜力股,随着他的实力越来越强,肯定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汉斯离开不到半个月,一些协议书上的东西就送了过来。毕竟有不少东西,他们并不需要从国内去调货,周边的国家可能就存在相应的物品。

当然,绝大部分东西还是要付钱的。好在朱明远的商业团队实力不弱,确实给温三挣下了丰厚的家底。否则就算别人想卖,都没有钱买。

这一批工业机械进来,立马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本一些部门只是立起了架子。现在有相差机械进场,很快就可以进行调试,慢慢投入生产了。

工人们工作热情也很高,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相当新奇的机械,以前是见都没有见过。要不是有一批留洋归来的技术能手,他们根本就无法上手。

这个时候,才真正体现出知识分子的作用。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