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96章 金开元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296章金开元

〖唐朝倒是真能看出来生活过得好了,武将人均大器晚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均年龄六十五岁跟你闹呢,相较于汉朝的动不动暴死,唐朝只能说达到了人类正常水平。

李唐的文臣武将人均高寿,结果反而是李世民这一脉基因有问题,跟老曹家似的。

那不一样,老曹家的基因是被卞夫人给带坏的,老李家的基因多半是被武则天给优化了。

李渊,69岁,李世民51岁,李治,56岁,武则天82岁,李隆基77岁;李治660年时候就跟二凤一样患上了湿病,而且还越来越严重,武则天也是因此慢慢掌权,身体如果能好点的话,唐朝走向可能确实会不太一样。

这么一说我记起来,李隆基年轻时候还是出了名的帅,羡慕武则天基因啊,又长寿又俊美。

这么一说要是玄宗和高宗能颠倒一下就好了,一个活得久点,一个活的短点,历史走向大不相同。

话说李治最大问题就是因为长在深宫,导致军事战略眼光不行,最典型的就是跟高句丽拼了命打十三年,却对吐蕃这个肘腋之患不管不问,最终就是精于权术但失于大局,成了有名的腹黑皇帝。

高宗但若论综合能力的话……只能说有个好身体的话可能会好点,以及对世家的削弱确实有水平。

疾病确实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这是真的,就比如660年起李治身体就不太好了,661年就喊着我要效仿父皇亲征高句丽,只能说还好没去。

去了高句丽不得笑死,三个中原皇帝都灭不了我!

反正高句丽最终还是融入华夏了,还是看看远方的小日子吧家人们。〗

抄录完最后一句话之后,杜如晦便捧着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小盒子上前,放在下面看其缓缓消失之后,方才回到位置。

而看到后世宋帝的评价,李世民气急:

“朕都没去封禅泰山,如何算得上好虚名?”

不过在看到后辈紧跟着一句不愧是完颜构,便让他瞬时放下:

“昏佞之辈所评,不值一哂。”

还以为是哪位呢,原来是被后世心心念念的知名昏君啊,那没事儿了。

早时对这赵构的评价李世民不太记得了,但依然清楚记得光幕随口所说的,刘禅远超懿宗,懿宗强于完颜构,其帝如何可见一斑。

故而他此刻就一个想法:多看彼辈一眼都算他这个千古一帝输了。

眼光往后看,瞧着凌烟阁人均六十几岁,李世民倒是颇为欣慰:

“爱卿等人奋战一生,奠唐基业,也宜享唐之福祉,此可称社稷之福。”

更是过去拉着秦琼的手道:

“叔宝宜安养,等身体好转,还需爱卿纵马奔西域,踏辽东,切不可留下暗疾。”

秦琼大笑,不过笑到一半就成了咳嗽,等咳嗽稍缓才道:

“臣今岁已五十有八,即使无孙药王妙术今岁病逝,所享之寿亦逾陛下。”

说着秦琼拍着李世民手背道:

“万望陛下珍重才是。”

对此李世民只能苦笑,已久不知肥羊之味矣!

不过看着光幕提到青雉亦有疾,再想到长孙皇后如今虽有孙药王调理,但能否扛过贞观十年之数还犹未可知。

因此最终目光瞄到了孙药王身上:

太医署何必大费周章搬迁到廷尉狱旁?直接扩建就是的!既要重算学,医学也不能落下才是!

而且李世民也很想问问,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药物,吃了之后让他既可食肥羊甘糖,亦不会加重病情?

既然这烽燧都能逐渐改进,那治病之法与治病之药,理应也是如此?

孙思邈狐疑的瞧了瞧陛下炙热的眼光,只当是惦记翼国公的身体,于是捻须道:

“翼国公如今只需静养补亏空,勿要劳心劳体,静养半载后自有好转。”

秦琼感激的点点头,李世民则是嘿嘿一笑,打算有空私下去找孙思邈述说要求。

……

汴京御苑中,赵匡义眼神略有复杂:

“兄长观此物有多久?”

看前面的他还以为这是天上仙人说评书,但后面看到那奇怪诡异的烽燧却又不确定了。

而在聊到弓弩时,数次聊到宋时,言语间那一抹轻微的不屑也是听得明白。

也就是看到后面飘过去的文字时,赵匡义心中才浮现了大胆猜测:

莫非这是晓未来的仙人?毕竟那赵构是宋朝的,那秦桧又称这赵构为陛下,联系一下,似乎就是他们这刚开国的赵宋了。

赵匡胤脸色微红,毕竟想也知道完颜构之称呼绝不是什么褒义,不过因为面色黢黑,倒也看不出来:

“仙机已赐福已有多次。”

“那倒是应贺喜兄长了。”

赵匡义面色平静,忽略过去那完颜构的戏谑之评。

但心中反倒是慢慢下定了决心,兄长的后代……看来也不怎么样嘛。

那如此说来,或是因这仙机对兄长之后亦不满?那岂不是……

平静的面容下,赵匡义能清晰的感觉到心脏在狂跳。

嘴角的一分讥讽一闪而逝,赵匡义将脑袋低下:

“弟必助兄长成就大业,不负仙机所托!”

赵匡胤这才笑出来,亲切拍了拍血脉兄弟的臂膀:

“来来来,且看前朝新奇之物展示。”

【给大家通报一下,UP主不日便要离开四川啦,这一趟几个月下来玩儿的一本满足,今天还是惯例开箱。

不过这次的两个东西就不需要费劲巴拉科普啦,因为两样东西都算是两个朝代的标志物之一,实在太好认啦。

噹噹~请欣赏,大汉冶铁巅峰之作,八面玉具汉剑;以及制式被沿袭一千三百年之久,可称宝钱典范的开元通宝。】

依然还是近距离的几张图片,首先是一柄剑和剑鞘分开摆放的宝剑。

剑刃寒光闪闪,剑镡是纯玉制,剑柄缠有麻线与皮革,看起来就感觉入手柔软,而且防滑性定然不错。

剑柄末端的剑首部分同样也是玉制,凿刻有槽孔和花纹。

剑鞘木制装饰有花纹朱漆,剑鞘上半部分有用来挂在腰带上的玉质剑璏,尾端还有三角形状的玉质剑珌。

另一物是简简单单的十枚方孔圆钱,质地金黄,上书开元通宝四字。

【说个不算很冷的冷知识,开元通宝是开唐时李渊铸的,贞观年间用的就是开元通宝。

那我补个真冷知识,古代没有贞观通宝,但是有贞观宝钱,铸造于西夏李乾顺当皇帝时,不过钱币上铸的是西夏文,比较难认。

话说西夏是能追溯到唐的,还记得李靖灭吐谷浑时李道彦突然袭击党项人不?当时的党项首领拓跋赤辞算是西夏能明确追溯的最早祖先,后来被打服之后还是投了唐并被赐姓李,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建议把党项人举族迁到夏州以防备突厥,故而当时党项人也被称平夏部。

懂了,唐朝正统在西夏,国号来源于唐朝的夏州不说,国君的姓都是李世民赐的。

我就关心这个金开元通宝值多少钱!

认真说的话是无价之宝,因为金开元不同于金五铢,在唐朝不流通的,基本只作为皇帝赏赐功臣的特殊赏钱。

我记得历史上唯一记载一次是玄宗的开元元年,在承天门撒金钱以庆祝,当时撒的就是金开元,玄宗撒的时候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去捡,目前金开元存世仅有三十枚,UP主这十枚要是真的话……保守估计,号子蹲到老,牢饭吃到饱。

话说这汉剑的剑身上似乎有字?

我把图片放大看过了,写的是闻莽不是丈育,缺乏神韵,值得夸的是用了好多玉饰,还原的很用心。

多说一句,这就是标准汉代宝剑的样子,因为汉承春秋战国和秦,留下了崇玉的习俗,宝剑的宝就宝在玉饰上。

不过现在估计没有很正宗的八面汉剑了吧,毕竟百炼钢这个制法太过麻烦,失败率也挺高,对直播带货的那种小作坊来说,要么灌钢要么直接买钢材加工,才最方便。

咱们老祖宗的冶铁史上,汉朝确实算是老大哥,百炼钢盛行的同时,灌钢和炒钢也都被发明,杂炼生鍒的灌钢法一直用到清,融铁为汁炉内复炒的炒钢直到咱们建国后都在用。

我记得灌钢法的发展也跟气候变化有关,因为宋朝时期京城特别寒冷,人口太多导致木炭不够用,因此开始大力开采煤炭取暖,结果煤炭又带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

确实,华夏古代的技术传承基本就是一代代接力完成,很多技术发明时受限于时代,直到遇到合适的时候才能大放异彩。】

“这石炭……不,还是从后世之称谓,称其煤炭。”

刘备放下这一点小纠结,心情倒是很美丽:

“幸有孔明之坚持,吾等煤炭之用,暂不愁也。”

无论是荆州还是益州,冬天冷,但远算不上严寒,故而几年前即使知道这煤炭好,但研究的动力并不大。

也就是孔明的一再坚持,才开江州南边的煤炭场。

如今煤炭稳步提供之后,也顺利成了荆州益州良好运转的一环。

荆州徐庶也有来信,称蒋琬在战前就以贱价买了数十船煤饼,如今已尽数发放于荆州北部,让这些饱经战乱之苦的人能安稳过个冬天。

“煤炭场之运作,全赖程畿一力维持,亮不敢居功也。”

孔明轻更重视的是那短短几个字:

“杂炼生鍒,冶钢有法也。”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