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
第625章 跟大家倾诉一下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625章 跟大家倾诉一下

[贾耽是何等的大佬呢,就这样说,贾耽撰写的相关著作,成为唐朝政治、军事的重要依据。

可想而知,《皇华四达记》又是何等风采,所以,大佬看看我看看我看看我,要是能顺便写几本游记就更好了,期待.jpg。

总而言之,隋唐时期大佬云集,再加上是因为客观原因,让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来往商船可以说是相当热闹,连带着出国的唐人也有一些。

在当时,出口的商品仍然是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这些。

而进来的,却是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

宝,咱就是说,多好的一条路,多好的薅羊毛机会,你用来吃喝玩乐,合适吗?

虽然吧,做生意嘛,哪个赚钱进哪个也是能理解的,但就是很可惜啊。

叹气.jpg。

然后,接下来是两宋,在这一事实,让丝绸之路也正式进入到了鼎盛时期。

但原因,你们都知道吧,北方被辽金占据,他们只能往南,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南方成为了我国的的政治经济重心。

尤其是南宋,我觉得这都不用说,他们的造船技术纯纯是皇帝逃跑选择上船的地步。

在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也被广泛应用于航海,再加上他们与东南亚的关系还算是友好,让两宋时期的海上贸易更加顺利。

其他的不好说什么,但有一点是要说的,宋朝时一个难得的,并不限制“商”的朝代,相反对于赚钱事业,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都多多少少的有些热衷。

如果说其他朝代的士人们,对商人的态度退避三舍,让他当马前卒,那么宋朝士对行商赚钱,就可以说是相当热心了,比如进个京顺便卖点东西什么的。

在这样的行情下,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廷的管辖下,制订了一套系统、完整、效率的贸易规则,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能在宋朝进入鼎盛期的主要原因。

宋朝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态度是显然的,他们鼓励商人们可以多多参与海外贸易,除了要求货币不要外流,要以丝绸、瓷器交换外国的舶来品之外,并没有过多的限制。

因此,在这在那的政策下,同宋朝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很快就扩大到亚、非、欧、美各大洲。

宋朝的工商业是十分发达的,虽然完颜构那玩意儿不干人事,但他商业方面,也是有一番的真知灼见的,“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说实在的,对于完颜构能说出条理这么清晰的话,我还是有些惊讶的。

毕竟在岳飞那件事上,任谁看了都得说一句,这皇帝不是脑瘫都不能干出这事儿来。

但完颜构也说了,他可不是脑瘫,他就是单纯软骨头而已,你看,跟战争无关的方面,他逻辑瞬间清晰了吧。]

宋朝。

已经下台了的赵构闻言,简直目眦欲裂,天幕,我招你惹你了,你害我至此。

他好恨。

且这一次,他说的难道不对吗,天幕凭什么这么说他。

事实上,时至今日,赵构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他花自己挣来的钱不想打仗,还让大宋百姓们也一起享受了和平,这有什么错,天天幕凭什么这么对他,那些朝臣百姓们凭什么想推翻他。

他们凭什么,赵构不理解,赵构很生气。

但无能狂怒。

此刻还在期期艾艾的赵构哪里知道,他那点小心思压根就没人在意,天幕下的大多数人,在对天幕的话认可以后,瞬间投入的,还是海上丝路的怀抱,他们就想知道,除了贾耽之外,这丝路还有什么大佬,他们也想看看。

倒是唐中期之后,听过贾耽名讳的人想得更多。

他们也不想做别的,他们就想知道,后世人看不着的那本《皇华四达记》,他们这里努把力,能不能看着。

从前,他们对这方面是不好奇,也不关注的,但天幕的描述实在是太引人入胜了,冒险什么的。

就是没有,他们看看听听沿途的风景也很好啊,也不知道外国人生活的地方,跟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的不同。

明朝。

百姓们则关注更多,在他们这一事实,长短篇小说渐渐兴起,代替那些咬文嚼字平仄押韵的古诗词。

可以说,小说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全民识字率。

因此,他们不仅是最快接受天幕书城的,也是最期待他们这里小说更新的。

之前陆上丝绸之路出现后,也带动了不少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是的,虽然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发扬光大,但明朝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应用也是得心应手。

当然,写古代历史幻想故事的也不少。

一个个的故事,简直不要太精彩。

而这一次,是海上丝绸之路,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故事能精彩到什么地步,如果有人亲自站出来写一本,就更好了。

如果故事精彩的话,他们真的不挑文笔的。

……

[在宋朝,他们出口的主要商品从丝绸变成瓷器,主要以青瓷为主,又以龙泉青瓷为重。

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瓷器出海后到底能有多好卖,我国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在为《龙泉县地名志》作的序中说:“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青瓷开拓出来的。”

就是如此火爆。

另外就是,在北宋一本叫《萍洲可谈》的文言琐谈小说中,也对此有描述,说宋朝的对外贸易,属于是:“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意思是说,船中主要是瓷器,多得堆满船舱的所有空间,人晚上只能挤在货物上睡觉。

但尽管宋瓷有着如此大的出口量,却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瓷器一运到国外,立马价比黄金。

而拥有我国的瓷器,也成为外国人珍藏和身份的象征。

所以,懂了吗,想要赚钱,制造需求,只要这玩意儿够罕见够出名让人觉得这是个好东西,就是智商税,也有人愿意上当。

另外,我联系,如果有那种好用的、方便运输的胭脂水粉口红之类的,也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他们水平比我们好,去偷偷师,回来就能赚钱,如果没我们好,出去也能赚钱,怎么着都不亏。

其他东西也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学会了赚一次,赚钱了赚一次,你一个人赚两次,这不是双赢是什么,你一个人赢麻了。

两宋差不多讲到这里,最后给大家当个数据,大家就知道工商业有多赚钱了,海上丝绸之路又给宋朝赚了多少。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后期某年北宋税赋总收入为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占30%,工商税占70%。

其中对外贸易绝对占了很大一部分,而这一切,是因为啥,当然是因为被宋元视为黄金生命线的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元代,海外对瓷器的狂热仍然不减半分,这也让他们对我们国家的称呼,直接变成了瓷器,就是时至今日也是如此。

中国的英语是“China”,而前面那个c小写了,这个“china”的意思就是瓷器。

另外,我多说一点,小日本的英文是“japan”,这个词除了表示他们国家之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漆器。

这玩意儿就不对劲,这是能这么论的吗。

要知道,漆器在我国的历史,那是能直接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论的,那真就是比夏商周还早,然后,《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舜造漆器,谏者十馀人,此何足谏?”

漆器那是能直接跟舜挂钩的,比历朝历代的命还长,结果这就成为“japan”了,你说离不离谱吧。

所以,买卖归买卖,什么时候独家手艺得藏好了,当然,在我国的传播也是可以宽容点的,不然一不小心失传了真的会脑溢血。

但这种莫名被认领的感觉,现在说起漆器就是岛国那边的手艺,是真的超级无敌不爽的。

跟大家倾诉一下,说出来我可就轻松多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