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
第296章孟伯山、白春来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在正式工作之前,周兴然需要先给自己挑两个秘书。

之前他和陈文农说的那些话有一半真,一半假,真话就是他以后可能以后还得研究机器,所以他需要一名有机械知识基础的人做秘书。

假话是陈文农虽然负责文职,但他也能用得上,毕竟到了他这个位置,不需要整天泡在研究室,但是会议肯定不少开,所以他需要一名文秘来辅助他完成这些琐碎的事情,好空出更多时间来研究技术。

之所以对陈文农那么说,是因为他不想再用陈文农了,毕竟不是自己亲手选出来的。

带在身边那么多年也算给贾文昊面子了。

之前也没有太多要紧的事,以后可就不一定了,还是用自己选的人放心一些。

选秘书的事也好说,不过是厂里主任想多拉一个人进厂工作而已,厂里还出得起一份工资。

但周兴然依旧让劳资科按照程序张贴了招工告示。

经过初试,进入复试的人有五个,周兴然亲自去面试了他们,然后留下了一个机灵利索、嘴巴又严实的青年,名字叫白春来。

白春来就当他的文秘,至于技术助手周兴然是直接在技术一组里面挑的,他老早就看好的一个青年,名字叫孟伯山。

孟伯山也是通过招工考试进来的,不过他进来的晚,算是技术组最新的那批人了,今年应该算是他进入汽车厂的第四年,刚转为正式工一年。

技术助理该掌握的他都掌握的差不多了,有周兴然暗中看着,他也没有被其他人收用,要过来稍微调教一下,就能直接上任了。

周兴然带着已经入职的白春来笑呵呵的来找齐正阳,给齐正阳说了此次来技术一组的原因。

齐正阳听了之后,恍然大悟:“我说你怎么一来技术就往那个办公室钻呢,我原本还以为你是去建白他们聊天,原来你一直在挖我墙角!”

齐正阳逮着周兴然一顿说,最后同意了,他把孟伯山叫过来:“周主任想让你去做他的技术助理,你是怎么想的,想去吗?”

孟伯山猛的抬头,有些惊喜的看着周兴然。

孟伯山入职后不久,就发现周兴然对他和对与他同一批进来的那伙实习生不一样,面对他时,周兴然好像更亲切、关照一些。

虽然周兴然不常来技术一组,但是只要来了,总会关心一下他,还问了他家里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困难,工作上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之类的。

孟伯山有时会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被周兴然看上了,说不定自己能被周兴然要过去,当个干事或者秘书,前途一片光明。

但孟伯山左等右等,这么多年下来,也没见周兴然有什么表示,他怀疑是自己太自恋了,或许周兴然私底下就是这么和蔼可亲的一个人。

没看见周兴然对穆建白和林玖潇更好嘛,对这两个人的好可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十分明显,谁都能看出来这两个人和周兴然关系好。

今天突然被叫到齐正阳办公室,孟伯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自己工作上有哪里出现了问题。

没想到梦想成真,一块大饼从天而降,正中他的脑门。

孟伯山连连点头:“我愿意。”

——

从11月28日开始,全国停止了十年的高考又重新启动了,一直考到12月25日,全国各地才完成了招生考试。

临曲市高考是12月10日开始的,一共考三天。

考完试没几天,周兴然就收到了顾原的信,顾原在信上说这次考试他感觉自己发挥的很好,有一定的把握考上华庆大学,后面全是对周兴然的感谢,因为周兴然,才让他有那么多时间开始准备考试。

大部分人都是上面发了公告才知道要举行高考了,从看到公告到开始考试,他们只有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

这次报名考试的人有570多万,但是招生名额却寥寥无几(本届高考招生27.3万)。

其中还有很多本来正在上高二高三的人,还有刚刚下乡一两年的人,这些人算是应届生,他们还记得大部分的知识,考上的几率很大。

留给那些已经工作、下乡很多年的人的名额,只有很少一部分,竞争十分激烈。

尤其是那些从五几年就下乡的老知青,当他们得知高考的消息后,各个热泪盈眶,以为自己终于能回去了,但是翻开书本,发现自己竟然连小学的知识也不记得几个了。

考试结束后,有人高兴,自然也有人痛哭流涕,不过他们很快就收拾好心情,准备二战。

12月10日,上面宣布高考彻底恢复,以后的高考依旧在七月份进行。

也就是说,大半年后,他们就能迎来第二次高考,没有时间哭泣了,得赶紧去复习,下次竞争也不小,万一还考不上就完蛋了。

随着本年高考的落幕,周兴然也找到他下一步可以研究的东西了。

他手里的这份报纸算是一份喜报,报道了今年的农业总产值,比去年有所增长,全国工业总产值也有大幅增长,可不是可喜可贺嘛。

只是相比于工业,农业的那点增长实在是微不足道,现在仍然是公社和生产队把持着各村的农田,大家都是给集体干活,自然积极性不高,这么多年农业其实一直不怎么好。

去年下半年开始,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今年自然灾害比较多,虽然总产值比去年高一些,但也高不了哪里去。

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勉强果腹,一个国家要发展,肯定得先把人民的肚子给喂饱。

所以,提高农业总产值势在必行,这应该也是上面接下来两年的发展重点。

等粮食产量提高了,人民的肚子填饱了,才有后来的改革。

不管是现在的集体,还是后来的承包制,农业机器都是稀少的,很多村子想要购买却没有门路,没有货源。

随着发展,农村对农业机器的需求肯定会不断升高。

虽然他们厂子是研究汽车的,但是稍微歪个头,开条支线,把农业机器纳进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大不了去研究拖拉机,拖拉机难道不是车吗?

如果顺利,之后几年他们厂进账不会少。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