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三联书店的邀请
《当代长篇小说精选丛书》在一月中旬上市,首印十万套,放在别的出版社是极为夸张的数字。
但在国文社和《当代》这两块金字招牌的号召力下,十万套属于情理之中。
上市一周时间,书店和邮局反馈良好,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林为民闲来无事去了一趟王府井书店和中国书店。
现在书店都是开架销售了,丛书被放到了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读者们可以任意选购。
林为民站在放着一旁观察了半个小时,购买的读者不在少数,他不觉欣慰的点了点头。
对于编辑们来说,看到自己辛苦工作的成果能够得到读者们的认可,这种成就感并不次于作家们的感受。
周六上班,林为民接到了一封来信。
是作家程建功寄来的,林为民与程建功素不相识,也从来没有书信往来,不知道他给自己写信干什么,带着几分疑惑,他拆开了信。
程建功在信中讲明了他来信的原因。
今年程建功应邀到米国访问,利用过境的机会,在香江逗留了几日,结识了三联书店的负责人潘耀明。
一次茶叙时,潘耀明询问他回到内地后,是否可以代为联系几位内地的作家。
潘耀明希望可以编选几位作家的作品结集,介绍到湾岛出版。
程建功欣然应允,而潘耀明让他联系的作家当中有几位是林为民的熟人,黄安仪、刘心武、谟言、石铁生……总计十位作家都是近几年来冒头的新锐中青年作家。
林为民看完信之后沉思片刻,然后准备给程建功打个电话,辗转两通电话,等了半个小时,才接到程建功的回电。
“是。湾岛方面尚未解除所谓的‘JY’,引入大陆的作品对于出版社方面是有一定风险的,一开始我是有顾虑的。
不过耀明兄和我谈到了现在香江和湾岛文化界的一点情况。随着国内的开放,现在香江和湾岛都在掀起一股‘大陆热’,出版我们内地新锐作家的作品,恰好迎合了湾岛读者们的期待。
为民兄,我在香江待了几天,也见了几位香江文化界的朋友,大家多次跟我提到了你,对你的作品评价非常之高。
《星岛晚报》连载《情人》与《霸王别姬》给你带来相当多的读者,这次《香江文学》发表了伱的《有话好好说》,走之前我特意买了一期。
……”
程建功在电话里给林为民解释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好一顿恭维,林为民也不好意思拒绝。
再说了,作品出版总归是好事,反正给稿费就行。
“只是,我的作品多以长篇为主……”
“这一点你不需要担心。湾岛主推此事的是林白出版社,他们打算以十卷本的规模来完成这次出版。”
经过一番商谈,林为民口头答应了下来这件事,但因为程建功只是个中间人,所以后续少不了要继续沟通。
这年头大陆的作家要在湾岛出版作品,绝非易事。
沟通完这件事后,林为民挂断了电话。
下午,海晏找到办公室,请教剧本创作问题,林为民和他谈了两个多小时,直到下班。
下了班,林为民开上车,直奔木樨地。
来到万先生家楼下,林为民下了车,正准备上楼,就听见一个公鸭嗓。
“哎呦,林老师!”
林为民转头望去,是几个月之前见过的冯晓刚。
两人握了握手,林为民不禁问道:“你怎么在这?”
“我过来给人送点东西。”
林为民看了一眼木樨地1号楼和2号楼,你小子能往这里面送东西?
冯晓刚冻得耳朵通红,直流鼻涕,一脸热切的看着林为民。
“这大冷天的,忙完就赶紧回去吧,别冻感冒了。”林为民说道。
“没事,我这人皮糙肉厚的。”冯晓刚浑不在意的说道,他犹豫着开口说道:“真是赶巧了,在这还能碰上您。相请不如偶遇,要不我请您吃顿饭吧。”
林为民笑了起来,冯晓刚那点小心思,他怎么可能不清楚。
“吃饭就不必了。”
他抬手看了看表,说道:“这样吧,我这会儿有点事。你明天上午到我单位找我吧,有什么事,咱们到时候再说。”
冯晓刚闻言顿时喜不自胜,忙不迭答应道:“诶诶,好嘞好嘞,没问题,那我明儿一早就去找您!”
“行,那就先这样。”
林为民说完跟他摆了摆手,进了木樨地1号楼。
冯晓刚看着林为民进楼的背影,脑袋不自觉的向楼上望去,心里有一股说不清的情绪在蔓延。
这可是“尚书楼”啊,人家出来进去就跟自家一样。
冯晓刚和林为民初次见面的时候还在夏天,在那不久,他便被分到了城建公司。
燕京城建,甭管是现在还是后世,都是好单位。
可对冯晓刚来说却不是什么好地方,他进了公司被安排在工会打杂,没学历、没专业、没背景,感觉前途一片灰暗。
就这么混了两个多月,冯晓刚实在忍不住了,他不想这辈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当个打杂的小兵。
他回想身边能够得着的人物,想到的第一个人选就是林为民。
冯晓刚在部队的时候属于文艺兵,干的是美术设计。想要转行,肯定要干文艺沾边儿的工作。
他想着,夏天时候认识的林为民林老师那在文艺界可是一号人物。
万先生的关门弟子,人艺的编剧,《当代》的副主编,作品改编电视剧火遍全国,还给春晚写小品剧本。
只要能跟林老师搭上关系,跟自己安排个文艺相关的工作,还不是举手之劳?
锁定了林为民这个目标,冯晓刚就想着应该怎么搭上这层关系。
他知道林为民在《当代》工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找上门,可那样太生硬了,冯晓刚有一颗七巧玲珑心,绝不想干这样的事。
他家住在三里河三区,隔着一条路就是木樨地1号楼,燕京老百姓口中的“尚书楼”。
冯晓刚知道万先生就住在尚书楼里,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上面。
林老师是万先生的学生,少不了要登门拜访。
所以这段日子,冯晓刚只要一下了班,就跑到木樨地东门门口,找个楼栋口猫着,风雨无阻。
林老师的车他见过,燕京城跑的没多少辆,盯着车就行了。
每天他也不多等,就等下班后的两个小时。他估摸着林老师要来拜会万先生,只能是这个时间。
冯晓刚也知道自己守株待兔这招其实没比直接登门去找人高明多少,但胜在有天时地利配合。
他家离着尚书楼近,这是地利。现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他在这里这么等着,真要是等着了,即便林老师猜到了他的目的,可冲着这份诚意,至少不会有什么恶感,还很有可能博个同情分。
只要能搭上话,一切就好办了。
天可怜的,等了半个月,真就让他给等来了林老师。
刚才搭话一听到林老师说“吃饭就不必了”的时候,冯晓刚心都凉了,好在林老师给面子。
冯晓刚当时心中对林老师充满了感激,在拒绝吃饭之后又说了第二天见面的话,证明林老师必然是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可人家还是愿意给个机会。
冯晓刚将目光从楼上的灯光处收回,心中一片火热,对明天的见面期待无比。
林为民已经好长时间没来万先生家蹭饭了,吃完了晚饭,他和万先生坐在沙发上闲聊。
林为民主动和万先生说起了他正在写的小说,听说他这部小说要历史题材,万先生有些诧异。
“怎么想起写这类小说了?这可不是你擅长的领域吧?”
“试试嘛,写的不好就不发表了。”
万先生感慨道:“你这样想是对的。趁着年轻,就应该多拓宽拓宽自己的思路和上限,不能总墨守成规,只写自己擅长的东西。”
聊着聊着,万先生又主动提到了《触不可及》在米国演出的事,之前林为民来时说过演出的情况,万先生关心的是后续。
“还没动静,我也懒得问,等有信儿我告诉您一声。”
万先生点点头,道:“难得作品在米国能够受到欢迎,有机会的话你出去走一走也是好的。”
“看看是哪种邀请吧。要是出版社或者运营公司的邀请,当然可以去。不过要是像现在那些邀请……”
林为民说话的时候蹙起了眉头。
八十年代,中国作家走出去的风头盛行。就比如之前和他通信的程建功,他们受邀到米国去访问。
米国有读者看过他们的作品吗?连发表都没发表过,出版都没出版过,人家为什么邀请,你心里没数吗?
要是官方交流也就罢了,这个年头的邀请很多都是非盈利性机构和组织的邀请,这里面说道可大了。
对于那些欣然受邀前往的同行,他不会去苛责,毕竟刚刚开放,宣传的大方向对于西方国家还是非常友好的,谁不想出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啊!
错过了这个机会,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出不去。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