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对做皇帝我没有想法,我会尽力带着各位打下宁国,皇帝你们其中谁做都行,也不要叫易国,谁做皇帝后才定国名。”易九霄不是谦逊,说的是真实想法。
“我做皇帝,那该叫齐国,已经有了一个齐国,再出现一个齐国不好,就叫易国,以后不管是不是你做皇帝。”
齐清茹知道易九霄的脾气,就用话套着他,只要叫了易国,就不怕你不做皇帝。
易九霄无奈,他没有什么理由再反对了,齐清茹说的有几分道理,她做皇帝叫齐国也不合适。
其实叫易国并没有什么,易九霄只是不想做皇帝,至于用他姓氏确定国名,也不十分在意,毕竟天下姓易不只有他一人。
最后议定第二日便拔营赶往宁国,宁国距离现在驻地有九千里之遥,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到达。
此时正值魏国内乱,无暇顾及和亲队伍,否则他们未必就能走出魏国,即便如此,也是风险重重。
他们必须尽快离开魏国京畿所在地庆州,因为庆州是魏国的核心地带。
如果从庆州直接朝东北行进,那是去宁国最近的路径,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选择向东原路折回。
先离开庆州地界,进入庆州东面的密州,再从密州赶往宁国,这样既可以远离魏国京畿,也可以用返回齐国作为托辞。
当夜,正好有两名在庆州的探马赶回,带来魏国朝廷最新的消息。
皇后厉家的势力和静妃封家的势力正在庆州城外激战中,各地援军源源不断地赶到庆州城助阵。
还有就是关于皇帝魏文之死的传言,魏文突然驾崩让易九霄等人很是困惑。
魏皇魏文是杀死兄长夺取了皇位,但也被兄长震裂了金丹,根基损伤。
自他登基之后便很少打理朝政,一直设法疗伤,朝政一直由皇后厉容代我处理。
皇后厉容把持了朝政,一心扶持自己的儿子魏央为太子。
而魏文的宠妃封秋水也在暗中培养势力,为她的儿子魏通争夺太子之位
皇后厉容和静妃封秋水,都是魏国的名门大族出身,各自势力都很大。
厉容权倾朝野,足智多谋,朝中官员多是其亲信。
兄长厉睿担任赋部尚书,执掌全国钱粮,自身修为也很高,是金丹中期高手。
同时魏国最精锐的军队皇家禁军,也被厉家牢牢地掌控。
而静妃封秋水自身虽无实权,但其封家却长期掌握魏国的军界。
其二兄封熙海,被封为镇东将军,手握重兵,其长兄封熙山乃是兵部尚书,也是金丹中期高手。
兵部虽然无法左右禁军,但除了禁军之外的军队都由兵部掌控,可见其实力比皇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股势力之前多为暗争,少有明斗,直至此前魏皇魏文驾崩。
魏文这些年都在闭关中,对外宣称修炼神功,冲击元婴,其实只是苟全性命。
他曾差遣人手走遍整个大陆寻找灵丹妙药,企图修复金丹,可惜无果,直至每况愈下,最终境界掉落。
传言,魏文居然在皇宫藏书中找到一本功法,叫做神魂挪移大法,其实就是夺舍方式的一种。
修士肉体被破坏之后,神魂如果能逃遁,便可寻找一名修士,用自己的神魂吞噬对方的神魂,从而占据肉身,重新开始修炼。
每个修士一生只可夺舍一次,所以在夺舍时都是精挑细选,不是随便找个低阶修士就夺,对于被夺舍者的资质和灵根都有要求。
如果被夺舍者的资质鲁钝,灵根驳杂,即便夺舍成功后也难以修炼,只能苟延残喘,庸庸碌碌一生。
魏文同样在选择夺舍的人选,他所修功法为魏国皇室的功法,此功法犀利霸道,对修炼者的血脉和灵根要求极。
所以魏文将目光瞄准了太子,太子是自己亲身儿子,血脉和灵根同自己一样。
太子二十九岁便已是筑基巅峰,夺舍后随时可以进阶金丹境。
要么说皇家很冷酷,为了长生久视,为了自身的强大,根本不顾人伦和亲情。
魏文对太子的肉身觊觎已久,一直找不到机会下手。
终于在前些日他想出一个办法,跟皇后厉容谎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临死前用秘法将自身修为灌注给太子,以助太子修行。
厉容很是高兴,她非常希望儿子可以强大,便让儿子魏央配合父皇,接受父皇的修为。
父子俩选了一间静室进行闭关,在闭关中魏文使用了神魂挪移功法,企图与魏央互换躯体。
谁知被魏央察觉了意图,拒绝与其互换,父子俩的神魂就在太子的躯体中争斗了起来。
魏文高估了自己的修为,本以为自身虽已掉落境界,毕竟曾是金丹修士,神魂肯定比魏央强,在神魂互换中能占据主动。
他并不知道,自从他金丹受损后,神魂得不到滋补,已虚弱至极。
太子正年富力强,神魂境界虽不高,却是锋芒正盛。
所以最终,魏文的神魂被魏央吞噬,没有神魂,魏文就死得不能再死了。
皇上驾崩,皇室肯定会对外发布了消息,其具体死因自然不能直说。
但是如此大事,皇室那些长老肯定要知情,皇后和太子都不敢隐瞒,只能实情相告。
其中有长老查看了魏文的尸身以及现场,认可了皇后与太子所说,毕竟错的是皇上,便不再追究。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后厉容便欲扶持太子魏央立即登基。
但是静妃封秋水不甘心,她已准备多年,迟迟未曾发动,是以为皇上还能多活些年头。
争夺太子之位她敢,谋朝篡位她却不敢,那样皇室会诛灭其厉家。
现在皇上驾崩,也算是个机会,她岂能拱手将皇位让给魏央。
所以,静妃便向皇室长老提议,说皇上其实因为太子而死,如此不孝,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必须另选其人。
静妃所提也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皇上虽非太子刻意谋杀,也并非太子之错,却与其有着不可推脱的干系。
于是在各长老之间也发生了分歧,毕竟这些长老也不是铁板一块。
争执的结果是各不相让,最终分化成两派进行对垒,甚至长老之间都动起了手。
长老都打起来了,下面怎会安宁,厉容和封秋水两股势力也动起了手。
厉容依据禁军的优势突袭了封家,几乎将庆州城内的封姓灭绝,却被封熙山带着封秋水和魏通逃出了庆州城。
随后,封家在各地的援军陆续赶到,封熙海更是带着几万边境守军回来了。
各路援军在庆州城外结集成营,开始攻打庆州城,与城中的禁军进行了鏖战。
禁军虽然很强悍,但是外围军队众多,又有同样不弱的边境军参与,彼此势均力敌,大战数日也没分出胜负。
但是随着城外援军的日益增多,最终禁军肯定会优势不保。
听完探马的所述,易九霄虽然面容冷峻,但他的内心却很释然,齐清茹几人也是同样如释重负。
即使他们不取消和亲,如此乱局,和亲也未必就能进行,如果太子一方战败,和亲的结果可能是背道而驰。
一句话,在现今的局势下,不和亲才是明智之举。
目前,厉家和封家还在混战之中,未分出胜负,无暇顾及和亲队伍,也正是和亲队伍撤离的大好时机,可以说探马的消息更是坚定了众人的决心。
天未亮,队伍就拔营出发,顺着原路急行军朝密州方向而行。
还有两名探马未能赶回,齐斌便在扎营处留下暗记,探马看到后会追上队伍。
为了逃离危险地带,整个队伍起早贪黑赶路,每日行军近两百里,三日时间就离开了庆州,进入了密州的地界。
到达密州,易九霄心里才稍微安定了一些,队伍离开庆州城一千三百里,魏国朝廷无论哪一方想追赶都不太容易。
现在行军的方向是向东,易九霄决定再向东前行五百里,便向北而行。
到了第四日的时候,剩下的两拨探马便追上队伍,同样带回了一些大消息。
随着封家调遣的援军陆续赴京,原本双方的势均力敌被打破,局面变成了一边倒。
城外的军队杀进了庆州城,杀死杀伤了近四万禁军,剩余有两万禁军保着皇后厉容和太子魏央逃出了庆州城,向北而去。
这次内战魏国是元气大伤,皇家禁军死伤大半,外围军队同样伤亡惨重,从边境和各州县抽掉而来的军队伤亡有十万之众。
同时,皇室长老和朝廷高官也有参与了战斗,金丹以上的高手都陨落了几位。
最后要不是有一位元婴境界的太上长老出关弹压,恐怕死伤更为严重。
可以说,此次内战在魏国史无前例,举国的精锐在这次内战中都大受损失。
听到了这四名探马的报告,易九霄不禁担忧了起来。
皇后和太子所逃的位置乃是庆州城之北,追兵肯定也跟着向北。
而自己的队伍是向东北而行,虽然跟皇后逃走的位置不完全一致,但比较靠近。
中途会不会遭遇,会不会被之波及,从而变成了自投罗网。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