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戈文尾随着当前那个排的敌人向前追,渐渐地,从各个山头往下撤的敌人越来越多,刚开始的撤退还比较有序,到后来就变成了溃败。
敌人被起义军俘获了不少。
洪戈文团俘获的俘虏中,军衔最高的是1名少校营长。洪戈文审问后方才得知,这股敌人并不是昨天被击溃的乾达军部中央军,而是王绍洪的桂军。
原来,在会昌被击溃的乾达军带着主力转移到了会昌西南的信丰,并没有到筠门岭,在筠门岭的是王绍洪桂军的2个师。
王绍洪是桂系3巨头之1,有很强的战略眼光,他已经分析出了起义军可能的行军路线,也清楚在会昌起义军会有所准备,便果断放弃从会昌南面进攻的路线,改由南迂回到西北方向发动进攻。
桂系军队习惯山地作战,进攻凶猛强悍,只是他们没有想到长途跋涉而来的起义军竟然还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不得不后退数十里才压住阵脚。
桂系的第7军和粤系第4军是北伐的两支劲旅,他们在汀泗桥和贺胜桥都以左右两个纵队的战略姿态进行过配合作战,只是他们相互之间还没有较量过。
王绍洪所带的桂系两个师虽然没有参加北伐,战斗力却不弱于北伐的第7军。
反观起义军的第11军则脱胎于第4军。因此此时桂军和起义军的作战,可以看作是北伐战斗力最强两军的碰撞。
但此时的第11军又和第4军有了很大的区别。
第11军麾下第24师是在武汉后的新编师,因此广东人的比例已经很少,军官大都是外省人,而第25师则是以73团为主力,到南昌后扩编了74团和75团才成立的师,其中73团是北伐赫赫有名的独立团,有强大的战斗力,另外两个团都是新团,因此第25师只能算有1些第4军的血统。
总起来说,此时的第11军虽然有老4军的血统,但是已经经过了改造,是1支组织掌握的有理想和信仰的军队,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大强过了老4军。
1贯凶悍的桂军立足未稳就被起义军打了个反击,他们不得不退回筠门岭,老老实实做起了坚守的准备。
饶是如此,起义军的损失还是很大,战后清点人数,洪戈文团又伤亡了100多人,全部的第11军伤亡了1千余人,第20军伤亡了800余人,敌军的损失更大,仅俘虏就有1千余名。
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洪戈文还是感到了不乐观的气氛。
北伐以来,洪戈文参加的每1仗,无论多么激烈,损失多么惨重,打完1仗后总会得到补充,有时候补充的人数比打仗之前还多。独立团每次打仗冲锋在前,损失很大,却总是保持着2千余人的编制,就是因为有兵力的补充。
可是会昌战役后,洪戈文团却没有得到兵力的补充,不仅他的团,所有的起义军部队都没有得到补充,这意味着起义军的兵力会越打越少。
洪戈文焦虑和迷茫起来。
在会昌城内1夜间就遇到战斗力强大的中央军和桂系军,说明敌人正成系统的源源不断过来堵截,南面的筠门岭有正在重整旗鼓的桂军,西南的信丰有乾达军中央军,他们也随时准备反扑。如果起义军再按照原定的南下路线,即通过会昌南下寻邬、平远进入广东,将会困难重重。
这条路上,起义军不仅会受到敌人的重兵阻击,而且崇山峻岭,山路崎岖,补给困难。伤员和辎重更加难行,而此时对起义军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为敌人正源源不断开来堵截。
可是,走哪里合适呢?
直观告诉洪戈文不能再走原先计划的老路了,但他说不出道理来,因为他只是1个团级军官,相对于起义指挥部的高级将领们来说,他的眼界和信息都很闭塞,对各地方的地理和群众基础也并不了解,而这些也都是起义军赖以生存的条件。
中级军官洪戈文的直观感受,在起义军总指挥部却有严密的论证和分析。
刘参谋长就最先发现了这个问题。
刘参谋长意识到了按照原有路线南下会遇到敌人的重重阻击,但是他并没有立刻否定这条路线,因为他还没有看到更好的路线,也还没有认为这条路线完全不可行。
刘参谋长是川军名将,他打仗之所以胜多败少,自然是他的军事素养了得,可是良好的素养来自习惯。他有1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走到哪里都要先收集情报,除了各侦察小组,地下组织的情报外,他特别注意收集国民党政府机关留下的报纸,文件等等的东西,他能从上面分析出非常及时而准确的情报。
他的所有判断都来自于真实而精确的情报,这使得他不会想当然。
就在会昌城内,刘参谋长在1张报纸上看到了贺总指挥第20军参谋长的叛变通电,这份通电让他意识到,起义军的计划和路线已经被泄露。
刘参谋长立刻将这个情报通报了参谋团主任江淮庵。江淮庵又立刻召开参谋团会议,商议下1步的行动方案。
参谋团会议室的墙上,挂着1张闽赣粤地区的十万分之1地图,参谋团的成员们对着地图展开了讨论。
华荣提出的方案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他来到地图下比划着。
如果还是按照原有路线通过寻邬南下,首先就要过筠门岭桂军1关,桂军的战斗力不可小觑,他们占据有利地形,起义军即使冲过去,后面还会遇到国民党军的重重堵截,而且崇山峻岭中,起义军1千多名伤员和辎重无法运动,补给也困难。
东面福建的敌人相对空虚,起义军可以从瑞金向东到福建长汀,上杭,永定进入广东东江,这条路除了6路,还有1条水路,方便伤员,机关人员和辎重运输,而且福建1路物产丰富,可以解决大军的补给问题。
华荣的方案,受到刘参谋长和叶副总指挥大加赞赏,尤其叶副总指挥曾跟随孙先生在福建干过,对福建很了解。
江淮庵当即拍板。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