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和认识到自己说得有些过分,被莽子1阵抢白后便不说话了,莽子见陈义和不说话,也觉得自己有些冲动,便缓和了语气说:“我不怕死,我刚才给排长说了,如果要突围,我掩护你和排长,我用命保护你们,我死了也算尽了军人的责任,如果我受伤了,你给我1个痛快,不枉我们兄弟1场。”
洪戈文见莽子说得气馁,好像这仗已经败了1样,便不客气地对他和陈义和说:“你们两个不要闹,莽子你也经历了不少战斗,我们还没有失败嘛,我都说了,我们1定能战胜吴佩孚嘛,道理我也说清楚了,这个时候你要振作,像个袍哥,像个军人。”
莽子申辩道:“排长,我晓得要坚决服从命令,但是刚才老炎也说了,这个团长到底有多大本事?我们不晓得,战士们也不晓得,咋个有信心嘛?死不怕,不能亏死噻。”
莽子的说话,让洪戈文想起了课堂上教官说过的话,1支军队的战斗力,关键还是在于领军长官,只要战士们对长官有信心,这支军队就有很强的凝聚力,也就有很强的战斗力。
补充排的战士之所以出现慌乱,还在于战士们不熟悉指挥这场战斗的最高指挥官——叶团长的能力,就无法树立起跟着叶团长战胜眼前敌人的必胜信心。
洪戈文对叶团长也不了解,但他此时作为排的最高指挥官,他必须让这个排有凝聚力,这是他作为排长的责任。
洪戈文对3个班长说:“从北伐开始到现在,北伐军还没有打过败仗,这你们都看到的,独立团在北伐开始就是先遣队,1直都冲在前面,也没有见这个团吃过败仗;我们的最高司令官也和我们在1起,他们就在我们背后的咸宁城,这你们也都看到的;1路上民众对我们的支持,你们也是看到的,现在看似我们这个团正陷入包围,但是你们要相信,右翼第7军和左翼35团很快就会过来了,只要我们自己不要乱,固守待援,1定会等到援军过来打破包围,你们放心。”
洪戈文的说话,让3个班长脸上看起来又恢复了信心。
洪戈文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他担心干部离开战士们时间太长,对军心可能造成更不利的影响,便结束说话:“你们都是带兵的,只要你们明白各自的责任,就1定能增强战士们的信心,现在你们赶快回去稳住军心,等候命令。”
就在3个班长起身准备各回队5时,1连长孙聪带着微笑过来了,后面跟着卫兵,等3个班长都离开后,他的眼睛前后扫了1眼补充排的战士们,问:“洪学弟,战士们没事吧?”
孙聪连长是1张国字脸,身材不高,说着1口安徽话,他是黄埔1期生,因此叫洪戈文学弟。
洪戈文猜到孙聪连长是听到了补充排战士们的动静才过来,便说:“学长,战士们士气很高,他们都在等待命令,吵着要第1个冲进贺胜桥。”
洪戈文知道孙聪连长不会相信自己的说话,但是他不能让这位学长小看自己,小看补充排,甚至小看36团。
孙聪连长丝毫没有露出不相信洪戈文说话的神情,而是对洪戈文说:“好,你们排在汀泗桥打出了名,在横沟桥也打得很英勇,相信你们的战士1定能成为第1个冲进贺胜桥的勇士。”
这时,左右方向的枪声越来越响,头顶上飞过的子弹也越来越低,敌人也越来越近了。
孙聪连长拉着洪戈文蹲下说:“刚才3营营连长和我们营的营连长们在1起开了个会,讨论了下1步的行动,现在情况比较紧急,我们正受到敌人的3面夹击,在正面是印斗山刘玉春第8师1个加强营,东西两面是第8师的1个旅和第25师的部队,我们可以选择固守待援,等待第7军和35团来解围,但是我们独立团是北伐先锋,1直冲锋在前,现在前面就是贺胜桥,如果你是团长,你看我们是被动等待友军来解围,还是发挥我们的主动性歼敌呢?”
孙聪对洪戈文这个学弟还是不错,他没有直接下命令,而是进行启发式的开导。
洪戈文听孙连长问,便说:“连长,枪声已经告诉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了,我刚才自己在想,要打破敌人的包围,我们就是坚决固守,等待援军,其他的,你说的主动性,我还想不出来。”
孙连长说:“敌军越来越近,友军什么时候来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被动地固守待援,就是把我们全团1半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即便等待友军过来解了围,也使得贺胜桥敌军能从容布阵,加重我们攻打贺胜桥的困难。”
洪戈文1边听1边不自主地点着头。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我们面临3面夹击,看似很不利,其实不利里面就隐藏着对我们有利的因素,敌人增兵到这里,贺胜桥敌军的力量就减弱了,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攻破正面的印斗山,然后1鼓作气打到贺胜桥,贺胜桥敌军将不攻自破。”
孙连长说到这里,看着洪戈文,似乎在询问他:理解了吗?
洪戈文赫然开朗:“连长,你的意思,我们现在应该放弃左右两翼,直接进攻正面,只要攻破印斗山,贺胜桥敌军将不战而退。”
“不是我的意思,是团长的意思,现在我们大家各就各位等待命令,和3营统1行动。”
“是。”洪戈文站起身要向孙连长敬礼,被孙连长1把拉下,“小心子弹。”
孙连长回去后,洪戈文细细品味着孙连长传达的团长的应对方案。
叶挺团长放弃两翼日益逼近的敌人,专攻正面之敌,用1营吸引1部分敌人,用3营和补充营向印斗山之敌进攻,击退印斗山之敌后,1鼓作气打到贺胜桥。
确实是1步妙棋。
洪戈文有总结的习惯,这得益于中学时廖老师的培养,每次读书会上,廖老师都会让他和王青阳对几天来的所见所闻进行1个总结,并提炼出1个精炼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就增加了他们的人生阅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