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315章 美味的红薯,征服皇上太后与皇后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报,启禀皇上,李巡抚于宣阳府送来的折子和东西。”京城驿站的信使,在收到信件的第一时间,便传送到了皇宫。

信使在海公公的带领下,拿着东西来到了御书房,于是就出现了刚刚的那一幕。

祁连澈闻言,放下手里的朱笔,先是抬手捏了捏自己的鼻梁,这才懒洋洋的说道:“起来吧,把东西呈上来。”

海公公接过信使手里的东西,恭敬的递到祁连澈面前。

“启禀皇上,除了书信文件之外,还有两个竹篓子装着的,像果子一样的东西,放在了门外。上一站送信的人说,这猪肉里的东西很重要,让我们切莫摔了。”信使弯着腰,低着头,双手拘束抱在腹前。

“朕知道了,下去吧,有赏。”祁连澈点了点头,然后随意的朝他摆了摆手。说完,他又瞥了海公公一眼,“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把他说的竹楼抬进来。”

“奴才这就去。”海公公麻溜的转身,去找他的小徒弟们抬竹篓子去了。

见他出去了,祁连澈慢条斯理的把信封拆开,取出里面的折子。

打开折子第一页,就见里面夹着另一封信。

信的封面上写着:父皇母后亲启。

嗯,看来是自己家儿子给他和皇后写的信。

既然都说了要他和皇后一起看,那就等会儿去皇后宫里,找她一起看吧。

祁连澈拿起李延清写的折子,如往常一般打开。

视线定格在那飞龙凤舞的字体上,在心里感叹一声,这李爱卿的字写的越发好了。

欣赏了一下字,然后把注意力专注到内容上。

只见折子上写着:

【臣李谨初恭请皇上圣安,

去年前往庆阳府巡视,意外在一农家发现了一种粮食作物。

这种作物,生如藤蔓,是农家用于喂猪之物。臣遇见之时,恰逢其农家小娃儿拿着一红色疙瘩,进入院中。

臣心下好奇,便让其带臣至发现之地。此物生长于半山腰,臣掘其根部,发现其于地下生长着硕大的果实。

曾恰巧于一古书上见过此物,得知此物名为红薯。其根茎可作食物,并有饱腹之能。

其茎叶也可用作畜牲之食物,且人亦可食之。

臣当机立断,收购了那半山腰上的所有红薯。

今年年初试种,至今已收获矣。

年初共种植一百二十万棵红薯苗,共种植了三百四十亩地。其中,三百三十六亩为上等良田,其余四亩皆是劣质土地。

经过三天的采收,得知上等土地平均产量为两千六百斤每亩。劣质土地约为一千斤每亩。

此次红薯种植共收获约九十万斤。】

看到这儿,祁连澈猛的一下站起来,拿着折子的手,止不住的颤抖,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亩产2000多斤,这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什么?

有了这红薯,意味着他大祁的百姓都能够饱腹!

有了这红薯,意味着镇守边关的将士们总算不用饿着肚子保家卫国!

有了这红薯,意味着以后赈灾,将不再为粮食发愁!

有了这红薯,意味着大祁的国力将更进一步!

有了这红薯,意味着大祁即将迎来兵强马壮,国家富强,百姓富足的时代。

有了这红薯,……………

祁连澈越想,就越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呼吸越来越急促,眼中的笑意越来越深,喉咙里压抑着的笑声,终究是爆发了出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天佑大祁,天佑我祁连澈!”

海公公见着皇上如此高兴,心想无比好奇,这李大人究竟在折子里写了什么?居然让皇上笑得如此畅快。

这怕是天大的好消息,才让皇上说出天佑大祁这等话吧!

祁连澈胸腔振动,笑声不绝于耳。笑意让他阖着眸子,在眼皮的挤压下,一滴晶莹的泪珠从脸颊划过。

这一滴泪,可以说是喜极而泣。是快乐的象征,是高兴的象征!

祁连澈抬手,随意的擦过脸颊,做了几个深呼吸,调整了一下自己过于激动的情绪。

待稍稍平静了些之后,重新把注意力回归到折子上。

【那四亩劣质土地,自称为了验证红薯的生长及其适应能力,设置的实验田。

通过对比结果,臣发现,这红薯的适应能力极其强悍,无论是在沙土地还是在下等土地,都能够很好的适应土壤。

虽最后的产量会比上等土地少上许多,可就最后的数据来说,种植红薯比种植小麦,亦或者是水稻要强上许多。

臣不日将发动车队,把红薯运往至京城,还请皇上派人接收。望红薯能早日遍及整个国家。

在此,臣需要说明一点,在收获红薯的过程中,红薯难免会有破损之处。

只这破损的红薯,不利于储存,臣便将这破损的红薯,赏给了参与红薯种植的弟兄们。

还请皇上在收到臣的折子后,立刻派人挖掘存放红薯的地窖。

想要更好的储存红薯,各方面的因素都很重要………………(这里着重描述了,红薯的储存条件,咱们就不必过多赘述了哈。)

臣只愿天下百姓有衣可穿,有食果腹,家有余钱,有病可医。

天成九年,九月十二日。】

祁连澈看到最后的日期,原以为这封折子就结束了。

手指无意间翻动了一下,结果发现后边还有。

仔细一看,原来是红薯的菜谱。

看到这,祁连澈哑然失笑。

这李爱卿,真真是再贴心不过了。

“小栓子,你过来。把这菜谱拿去抄一份,等朕把这红薯瞧个稀奇,等会儿合着这个竹篓子一起送到御膳房。

剩下的一个竹篓就放在御书房里,明天早朝,朕带去给满朝文武瞧瞧。”

海公公逮这个机会,恭敬的问道:“皇上,奴才瞧着您如此高兴,可是李大人又有什么好消息?”

“你猜猜。”祁连澈这会儿高兴,也愿意和底下人唠唠。

海公公眼眸一转,把视线放到那两个竹篓子上,瞧这里面那一个个圆溜溜、红彤彤的疙瘩。

心下有了主意,笑着回应道:“莫不是因为这竹篓子里的东西?”

祁连澈举起手指,远远的点了点他,“还得是你这个老狐狸,一猜就中,这眼睛还利。”

“哎哟,皇上这么说,可就折煞奴才了。奴才不过是仰仗皇上平日里的教导。若不是跟在皇上身边,奴才哪能有机会有现在这眼界呢。”

“还得是数你会说话,你可知这是什么?”

“那这可是难倒奴才了,请皇上为奴才解惑。”

“这个是李巡抚,发现的一种新作物。其生长出来的根茎,可以当做粮食,饱腹感极强。”

“那叫红疙瘩,就是它的根茎?”

“不错,红疙瘩倒也挺符合这红薯的形象的。”

“竟不知这红薯,有何特别?能让皇上如此高兴?”

“也没甚特别,就是产量特别高,在上等土地里,可亩产2000多斤。”

海公公不可置信的瞪大了双眼,愣了一会,反应过来,伏在地上,大声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有了此等作物,天下百姓将不再饿肚子了。”

“起来吧,朕今日高兴,御书房所有人,赏两个月月银。”

“奴才多谢皇上。”

祁连澈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

随即走到竹篓子前面,随手拿起一个红薯。

他拿到的这个红薯,与他的巴掌一样大,他屈起五指,堪堪能把握住这个红薯。

“别说,这红薯的个头还挺大。”

“奴才瞧着,这红薯有大有小呢。不过每一个都长得很喜人。”

“来,那这一篓子红薯全部给朕摆出来。一排一排的,摆整齐咯。朕倒要瞧瞧,这篓子里还有没有比朕手上这个更大的。”

“是,皇上。”

海公公眼疾手快的把红薯一个个排出来。

那些个红薯跟列队一样,成排成列。这下,高低大小,一眼即可分辨。

祁连澈瞧着,确实还有比他手上的那个红薯更大的。

居然有一个,比他平日里饭桌上的汤盆还要大。

他想,就这一个,恐怕就够七八个三岁小孩填饱肚子了。

看着从大到小排列着的红薯,祁连澈眼睛里的有流光闪过。

仔细又瞧了瞧,发现了一个好笑的点。

这李爱卿做事,真可谓是滴水不漏。

若是其他人的话,这篓子里恨不得全部都装着碗一般大的红薯,以此来邀功。

也就李爱卿,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一点儿心思都不耍。

“小栓子,把这个最大的,和这俩最小的,合着你刚刚抄的菜谱,送到御膳房去。让他们立马根据菜谱做几道菜出来。

做出来之后,送到太后那里去,朕今日和皇后一起,去太后那里用膳。其他的就先放在御书房。”

“是,皇上。”

祁连澈已经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这红薯的味道了。

其实他心里已有猜测,这红薯的产量如此之高,味道也许没有那么如意。

但这新吃食,就算不知味道如何,他也想和自家母后、皇后,一起分享。

这红薯才刚刚到御膳房,皇上和皇后已经到了太后宫里了。

御厨们瞧着这新鲜玩意儿,有些拿不准,可根据菜谱做菜,他们还是有把子水平的。

很快,由红薯做成的几道菜肴,就送到了太后宫里的桌上。

太后和皇后早已听皇上说了红薯一事。

现下见到这几道新菜,心下了然,这便是皇上说的那红薯了。

祁连澈率先夹了一块拔丝红薯,放到鼻下闻了闻,就闻见一股香甜的味儿,争先恐后的往他鼻子里钻。

其实刚刚这红薯一端进来,他就闻到了一股香味,这下近距离嗅着,只觉得这香味越发诱人了。

把那块红薯放进嘴里,那香甜瞬间在嘴里绽放,这美妙的味道,让祁连澈眼睛一亮。

可能是一开始的期待值太低,这会儿香甜的味道瞬间征服了他,真正尝到嘴里后,只觉得惊为天人。

“母后,皇后,快尝尝,此番美味,不由错过。”

太后和皇后将信将疑地夹了一块红薯放进嘴里。

嗯,好吃!珍馐美馔不过如此。

“皇帝,这红薯可否有多的?有的话,送一些到哀家宫里来。”只一口,就让太后想着下一顿了。

“不是儿臣不想送来,只是这红薯,李爱卿一共就送了两竹篓来。明日早朝,儿臣还得匀出一部分来给朝臣们尝一尝。

李爱卿倒是在折子里说了,后续会送一批红薯来。可这送来的数量,远远不够来年育苗所需。

这红薯的产量极高,儿臣想尽快将其推广至全国上下,所以,这一批红薯尤为重要。”

“既如此,还是留着育苗更重要,哀家这口腹之欲,也不急于一时。哀家相信皇帝,定能让哀家早日吃上这红薯。”

“母后大义,儿臣佩服。”

“少给哀家戴高帽子。”

“儿臣每一句话都是真心实意的。”

“好了,快吃吧。这红薯不仅闻着霸道,吃着也更香。”

“是啊,此等美味又能饱腹的食物,只愿天下百姓有朝一日都能一尝。”

“那一天会有的。”

在他们说话的间隙,皇后倒是默默的吃了不少。

这会儿,见他们母子俩谈话结束, 便给他们夹起菜来。

过饭后,皇上皇后又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

等天渐渐暗了,皇上这才随皇后去了她宫中。

“今儿个,李爱卿送来的折子里,有咱们皇儿,写给咱们的信。”

“那皇上,咱们快回去吧,皇儿一个人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臣妾这心里可担心了。”

这天底下最尊贵的夫妻俩,本是在漫步。可皇后一听,自家儿子来信了,那脚步不由自主的就快了。

他们的太子来信,得找个地儿安安静静的,看太子给他们写的信。

太子在信里都说了,他这段时日都干了些什么;吃到了什么好吃的;又跟着老师学到了什么……以及中间用极大篇幅的文字,着重讲述了他参与种红薯苗,挖红薯的过程,还有吃到红薯时的惊喜之感。其中写的最多的是,在得知红薯的产量时,那无以言表的感受。

最后的最后,是一个儿子对自己父母最真挚的祝愿。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