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帝师
第863章政治设计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全军进抵乐(lao,第二声)陵,果然,原本望风而逃的捻军突然胆子大了起来。

此刻的谭伦与徐鹤骑在马上,看着源源不断进发的大军有些担忧地说道:“大都督,捻军突然不断骚扰我军,这应该是明军已经快要抵达了!”

徐鹤点了点头道:“周于德是我见过最擅长用兵的将领,原本我以为明军南下,最少还要三天,可是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出现了!”

谭伦道:“听闻周于德也是南直人,还中过武进士,最后却因为无钱打点蹉跎十余年,直到快四十岁才得了个卫所副百户的位置!”

徐鹤叹了口气道:“我叫人查过了,此人最初习文,还中过秀才!”

谭伦点了点头:“所以一战并非功成,而是新的开始,若是不能将这些附着在大魏身上的贪官污吏一网打尽,将来还有更多的周于德!”

徐鹤点了点头道:“是啊,所以我请叔大最近一直在研究,到底怎么把咱们大魏变好,究竟我们要从何处着手,改变些什么!”

谭伦好奇道:“有进展吗?”

徐鹤点了点头:“有了一些,不过他的方案被我推翻了!”

谭伦没有说话,这种大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推翻了也是可以料想得见的。

“但凡一个国家革除旧弊,那一点是祖宗之法实在无法再用,朝廷陷入困境,不得不改了!”

徐鹤这话没毛病,若是这时候再有人说祖宗之法可以

延之万事,那绝对是脑子抽抽了。

要不是徐鹤在三年前紧急救险,力挽狂澜,要不是明军昏招迭出、要不是鞑靼人无意间帮了大魏一个大忙。

明军挟攻破北京之威南下,当时士民官绅俱都人心惶惶,金陵只有旧卫所军一万多人。

说不定那时大魏已经不存在了。

既然差点都要亡国了,那自然是制度层面和社会生态出现了大问题。

徐鹤给张居正的信中写到大魏目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几点:

曰宗师骄恣;

曰庶官颟顸;

曰吏治因循;

曰边备不修;

曰财用大匮。

前三条,宗室、选材和吏治,说白了是大魏维持统治的手段而非目的。

真正的困境是后面两条,军事危机和财政危机。

而这两条又是相互联系的。

至正年间,北虏南倭,证明卫所军制已经彻底崩溃,卫所军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算是大魏最苦命的一群人,流血、流汗、流泪了一百多年,最后你还要求他们有战斗力!

这不是说笑话吗?

而募兵制的镇戍体系在九边已经普及,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魏在开国之初,太祖、英宗并没有考虑到这笔支出。

开国时,万象更新,土地兼并还不严重,吏治也算清明,那时候国家有钱,所以英宗过得还算潇洒。

但之后,几任皇帝那是阴天背稻草,负担越来越重。

到了至正帝时期,财政体系更是几近崩溃。

张居正收到徐鹤的信后,针对徐鹤提

出的问题,进行了自己设想中的改革。

用大白话总结张居正的办法就是四点:

一,压制言论,降低改革阻力

二,推行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

三,实行货币改革,为军改提供充足资金;

四,实行军事改革,强化各行省和北方的防务。

这四条循序渐进,每一条都是为下一条打好基础。

看起来很美好,但徐鹤为什么将他的方案打回重新设计?

因为这里面涉及很多问题,比如加税,大魏给农民的税其实是很少的,国家要发展,那加税是必然,张居正的办法就是清丈土地之后,按比例把税款摊派到各行省。

看起来很合理。

但他没有想过,这些实际的税收到底是由谁来缴纳的?

另一个时代的历史上,黄宗羲曾经说过,任何财税改革,不管怎么设计,到最后埋单的一定是社会的最底层,记住,是任何时代。

所以,想要公平公正,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交税,那就要打破瓶瓶罐罐,将压在农民身上吸血的宗室、官绅、地主拉下马。

但这里有个很为难的问题,大魏的政治基础就是这些宗室士大夫,砸烂了他们的饭碗,大魏也就不存在了。

怎么办?

徐鹤没有那些穿越人士开天辟地的伟大抱负,一代人管好一代人。

他想要的效果就是比张居正历史上的改革效果再好一些,张居正改革之前,平行时空中的俺答直入京畿如无人之地,在北京周边饱

掠八日才退兵,京畿明军无敢战者。

但到了万历年间,大明竟然“数十年得无事。”

可见,不管张居正的改革出了什么问题,但最少他的改革大方向是没错的。

错的只是细节考量和底层百姓的获益方向出了问题,最后才导致人亡政息,落得了个开棺戮尸的悲惨下场。

徐鹤对张居正改革了解过一些,也曾经看过一些专家学者对张居正改革的经典评述,徐鹤准备在细节方面给予张居正一些建议,在顶层上帮他扛住一些压力,然后慢慢扶植张居正的威望,最后循序渐进挑选几个行省尝试一番再全国推行。

想到这,徐鹤记得张居正也曾经搞过改革试验田,但因为当地官员为了讨好他,故而谎报成绩,屡放卫星,导致志得意满地张居正愈发刚愎自用,这也是导致他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徐鹤想要避免这点,就需要培养再培养些人才。

其中有威望高,但性格平淡,不喜欢争权夺利的,而且深受皇帝信任。

这个人要能制衡张居正,但又鼓励改革,在改革中发现问题,还能对张居正给予批评。

徐鹤脑子里莫名其妙出现了储渊的身影,最近储渊颇受绍武帝信任,更高国光两人成天研究学问,如果小舅子把徐鹤当成老师,又敬又重,还有点害怕的话,那他对储渊、高国光两人就是关系很铁的同学。

有绍武帝支持,将来储渊必然平步

青云,倒是个制衡张居正的好人选。

还有就是眼前的谭伦,他这个人耿介方正,跟张居正关系也不错,他再锻炼两年,就可以放出去担任方面之才,有他在,张居正的改革试验就能得到第一手正确、真实的反馈。

还有吴德操、张鹗等人,如今都已经放出府开始锻炼,而且他们的身份也是张居正需要小心应付,且能听得进谏言的人。

就在徐鹤思绪万千,还在考虑大魏改革之事时,周于德率领的明军已经悄悄进驻旧黄河边的旧县,距离乐陵已经咫尺之遥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