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炮弹依旧不断飞舞的阵地里,韩多田一边小跑着一边大声叫嚷,而士兵们也一个个是冒着炮火从防炮洞里出来,然后趴在了战壕上,手中的步枪已经上好了子,随时就能迎击冲上来的敌人。
在这个时候,进攻的第六镇士兵遭受着重机枪以及炮弹的打击,而身为防守方的第三镇其实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同样也得忍受对方的炮火打击,战壕毕竟不是地洞,躲的了子弹可躲不了炮弹。
尤其是较为暴露的重机枪阵地那边,人家虽然无法精确打击,效率也低,但是十几门火炮打过来,只要有一门火炮发射的榴散弹在重机枪阵地上空爆炸,那么这一个重机枪组就得报销了。
只不过这种小几率的事情暂时还没有发生罢了!
尽管攻防双方都是面临着对方的火力威胁,但是战争就是一个比谁更悲剧的游戏!
大家都同样忍受着打击和伤亡,然而谁死的更多、谁先顶不住,那么谁就输了!
在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里,毫无疑问作为防守方的第三镇的伤亡比例是要远远少于进攻方的第六镇。
当第六镇的两个队士兵冒着炮弹发起冲锋的时候,李元军手下的两挺重机枪已经是充当了防御的主力,两挺重机枪持续不断的长点射下,一旦命中就是得倒下一片,不过人家第六镇的军官也不傻,他们不会不知道贸然发起进攻会遭到密集的重机枪火力拦截。
所以之所以继续发起进攻,那是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当近,最接近的地方实际上不足百米!
第六镇为什么要发起反击,就是韩多田把战壕挖到了第六镇的防御阵地前头,本来之前的对持距离是有三四百米的,然而现在被韩多田这么一搞,一下子接近了百米左右,并且还大摇大摆的后边部署了两挺重机枪,有这么一个眼中钉在这里,对面第六镇方圆上千米的阵地也不用干别的了。
所以他们必须把这个钉子给拔掉!
一方面是这个突出部对他们威胁太大,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距离相当近,这发起冲锋的话时间不会太长,士兵们如果用尽全力,顶多十几秒也就能跑过去了。而且韩多田的这段战壕新挖,还没有来得及部署铁丝网以及木栏等障碍物,便于冲锋。
在诸多情况相结合下,人家第六镇才是发起了这一次的进攻,可别以为他们是傻乎乎来送死的!
此外,在这一场进攻战中,虽然攻克韩多田、李元军所在这一小段阵地为核心目标,但是打起来却远远不止这里,周边上千米的宽度内,其实都有第六镇的部队在发起进攻,而作为防御核心的李元军的两个重机枪组,实际上承担的不仅仅是韩多田所在的这一小段阵地,实际上是承担着整个席鹤知第二营的防线。
当上千人对席鹤知的第二营阵地发起进攻的时候,李元军手下的这两个重机枪组根本是忙不过来,甚至都没有时间给韩多田防御的战线给予足够的支援。
前线的韩多田眼中,他已经可以看见对面战壕的敌人渐渐爬出战壕,他所处的地方和第二营的其他部队不同,他所处的地方距离敌人只有百米左右,平时别说跑出战壕去了,甚至都不敢随便趴在战壕上开枪,因为百米距离下就算是枪法普通的士兵,运气好的话也能一枪爆掉你的头……
趴在战壕后方的韩多田那四五十个手下此时此刻都是紧张无比,担心的已经是开始颤抖,哪怕是镇定的也是忍不住大口大口呼吸着。
沉重的呼吸声在爆炸声和重机枪的嗒嗒声中隐约回响着!
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那段第六镇战壕里也是和其他方向一样响起了一连串的铜哨声,铜哨的尖锐声音甚至一直能够传到韩多田的耳朵里,这个时候也是拔出了自己的手枪,一手继续挥舞着军刀,而另外一手则是拿着一把左轮六响手枪。
就在对面铜哨响起的时候,韩多田也是立刻大声喊了起来:“准备!”
下一刻,大量同样身穿深蓝色的,但是手臂上却没有缠有布条的北洋士兵们从战壕上冲了出来,他们有的大声叫嚷着,有的低着头不停地往前冲,此时此刻他们手中的步枪都是插上了闪亮的刺刀。
“射击!”韩多田也是第一时间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同时也是扣下了手枪的扳机,当然不是为了打敌人,上百米的距离这手枪根本就打不中人,而是为了充当开火的命令。
在这种关键时刻,很多士兵甚至都是会愣住,听不见口头命令,或者说干脆就反应不过来,然而人们都是有盲从的心理,也就是说别人开枪了自己也会开枪,所以这种关键时刻,直接开枪比传达口头命令更管用。
随着韩多田率先开枪,他手下的四十多名士兵也是迅速的扣下了扳机,不管打没打中都是立即拉动枪栓,然后再瞄准开第二枪。
对面冲过来的第六镇士兵们则是被陆续击倒,然而剩下的人继续埋头冲锋!
这些冲锋的士兵没有用枪支反击,但是不代表第六镇的士兵们就任由韩多田他们开枪拦截了,实际上在同一时间里,一挺第六镇的重机枪也是在持续开火,这挺机枪此时此刻的任务就是压制战壕里开枪反击的韩多田等人。
随着李元军手下的重机枪嗒嗒声,收割着一个又一个第六镇士兵生命的时候,韩多田所部的战壕上也是激起烟尘点点,随着敌人重机枪的一个长点射打过来,一连串的子弹在战壕掩体上扫射而过,而多发子弹却是直接击中了趴在战壕上射击的子弹身上,其中一个人的脑袋更是被掀翻了一半……
哪怕是战壕时代,也不可能说防守方就能够安安稳稳的呆在战壕里开枪不受一点伤亡了,实际上伤亡依旧会很大,一战的欧洲西线里,人们听说的大多是发起进攻的英法士兵被德国机枪一天杀伤好几万,但很少人会去关注,其实作为防守方的德国军队死的也不少。
在阵地战的年代里,其实大规模战役大多都是绞肉机类型的,都是你死我死大家死,就看谁先受不了导致全面崩溃。一战的德国之所以惨败,不是因为什么坦克的出现,资源的紧缺,理由简单得很,就是玩绞肉机玩不过英法两国,换句话说德国人可以去送死的人没有英法多……
所以当李元军指挥着他的两挺重机枪给进攻的第六镇两个营,上千名士兵制造重大伤亡的时候,对面的第六镇也是用火炮以及重机枪进行压制,而且也是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席鹤知再一次从隐蔽的指挥部观察战壕上下来,然后一脸深沉地道:“给标部去信,请求标部的炮火支援!”
席鹤知虽然得到了后方一整个炮营的支援,但对于目前的战局而言依旧是不够用的,而席鹤知的第二营本身只有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的营属火力以及两挺重机枪,至于六十毫米的迫击炮那是队级火力,上不了台面。
第三镇的装备编制里,和其他的北洋部队有所不同,因为很多装备尤其是重机枪和迫击炮这两种大多是赵东云自己掏钱采购的额外武器,所以各种编制大多也不算正规,再加上第三镇的武器装备水平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去年开始受到奉天编练其他两个镇部队的影响以及日俄战争时期呈现的各种战术影响,造成第三镇的装备编制一直都不太稳定。
比如说火炮方面,本来北洋军已经制定了标准编制,那就是一个营十八门,第三镇之前也弄过这种编制,但是去年为了编练奉天两个镇,抽调了诸多炮兵人员甚至现役火炮过去,造成第三镇的炮兵部队不满编,后来一直都是欠缺了十几门的火炮。
一直到入关前夕才从奉天两镇抽调了火炮,重新补满了一营十八门,然而这个编制让很多炮兵军官有所意见,认为一个营所辖的火炮过多,影响机动力,认为还不如在师属炮兵标里建立四个炮兵营,一个营弄个十六门,这里头固然有着炮兵军官妄图扩大炮兵编制,把师属炮兵从五十六门提高到七十多门的野望,但是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十八门制的炮兵营是不符合时代的。
如今奉天陆军司令部参谋处的人已经是着手缩小现有炮兵编制,回归一标三营制,一营十六门火炮的老路子去了,这样不单能提高营级炮兵部队的灵活性,也能够腾出更多的火炮来装备其他扩编的部队。
要知道刚成立的第四混成协和第五混成协还眼巴巴的等着火炮呢,这新购自然是来不及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从现有部队里抽调,所以这种情况下缩小炮兵编制也是一种无奈下的措施。
炮兵编制变来变去,这重机枪编制其实也是经常变化,第三协时代是集中到一个营,然后第三镇初期则是分属到每标六挺,然后1904年开始扩编重机枪编制,所以又在营级配属了两挺,而1905年后继续扩编,又在标部所属的机枪队里再增加了三挺,让标属机枪队的重机枪数量增加到了九挺。
不过这还没玩,去年年初,赵东云又搞出了一个所谓的独立机枪队,装备了十二挺的重机枪,这个重机枪队平日里也是归属第三镇管辖,成为第三镇的镇属机枪火力,不过后来这个队被拆散,内属机枪都被调到了奉天第一镇。
然而入关前夕,又是从奉天第一镇、第二镇抽调了大量机枪,重新组建了两个机枪队,分别配属奉天常备军第一骑兵协和第三镇。
这变来变去后,到目前为止,第三镇拥有的重机枪还是比较多的,达到了七十多挺,这水平已经可以比肩日俄战争后期的日俄军队了,不过那个配属给镇的独立机枪队乃是临时编制,估计战后又会被拆散,如果只说固定编制的话,那么第三镇以及奉天第一镇、第二镇的重机枪标准数量是五十六挺,战时加强就得另外再说了。
这样一来,第十标的标部还拥有四门的八十毫米迫击炮以及九挺重机枪,这些火力尤其是那九挺重机枪,其实才是一个步兵标的核心支援武器。
如今,席鹤知感觉有点撑不住了,所以就是立马请求标部的支援,尤其是请求重机枪火力的支援。
席鹤知感觉到自己整个营都受到了重大压力,而位于战线最前端,争夺最激烈,同时也是这次战斗的核心地带,韩多田所处的突出部就打的更为惨烈了。
韩多田此时手臂上已经缠上了白色的绷带,脸上沾着不知道是他自己还是战友的鲜血,他在的视线里,数十米外敌人的步兵再一次站了起来,然后朝着己方冲了过来。
韩多田大声喊着:“手榴弹准备!”
数秒后,一圈的手榴弹就是被扔了出去,然后对面的敌人虽然倒下了众多,但是依旧没有停下步伐,韩多田此时已经是面色狰狞,甚至不顾安全,狂妄的踩着弹药箱,把半个身子都探出了战壕,手中挥舞着军刀大声叫嚷着:“刺刀准备!”
一时间里,战壕里的士兵们相继停下射击,然后紧张的从腰间抽出刺刀,然后插入步枪的刺刀卡槽里,也有的士兵紧张的手一直在颤抖,半天都没能把刺刀插入卡槽。
然而对面的敌人却是已经端着步枪,挺着刺刀叫嚷着杀了过来,紧接着韩多田的这片阵地里枪声停了下来,敌人的压制重机枪已经停火,韩多田的部下也是停止了开枪,剩下的只有呐喊和惨叫,一道道血迹顺着伤口流出,浸染着这片让无数人为之死亡的大地。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