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三百九十八章,新方向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新城大学的校长王焕初,被喊到办公室的时候,还是很懵逼的。

“顾主任,熊猫同志,您二位喊我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这么神神秘秘的。”

“老王,你先坐,我们慢慢聊。”

顾海山没有官架子,为人处世都极为和善亲民。

等王焕初坐下来,寒暄了两句之后,顾海山这才把话题引向大学专业的事儿。

一听说是关于地震学专业的事儿,王焕初顿时惊疑不定地问道:

“我们新城真的可以开设地震学专业么?”

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

即便王焕初在新城这边也呆了七八年了,可依然还是有些疑神疑鬼,按部就班,根本不敢乱搞什么创新。

主要是害怕,毕竟地震学这样的专业,本身就不是什么好学科。

好像跟什么传统的地质学,或者说风水师,有很大关系一般。

反正在普通人看来,地震学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情况。

“为什么不可以?”

周济民反问了一句,不等对方回应,他继续说道:

“开设地震学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我认为十分迫切,我不想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得不到验证.........”

“古代封建王朝是怎么毁灭的,我们都知道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小冰河.........”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天灾人祸也是其中之一,不过我们现在要说的是天灾......”

“关于天灾这些方面,除了地震灾害之外,还有陨石、泥石流、海啸、龙卷风等等........”

“我们绿洲新城即将发射新的通讯卫星,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全球通讯系统,到时候全球气候方面........”

“后续,我们会成立新城气象局,每天晚上我们新城电视台会更新我们全国各地区的天气预报......”

听罢周济民的话,王焕初和顾海山两人才知道前者的格局,真不是一般的大。

并且周济民身上那一往无前的气势,也让人十分敬佩。

这才是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态度。

“好,那么便依照熊猫同志所说,老王,你们新城大学开始着手组建地震学专业吧,今年九月份招收学生,肯定还来得及......”

顾海山大笑着说道。

“没问题,既然二位都那么支持,我责无旁贷!”

王焕初点点头,随后一脸感慨地说道:

“其实当初我曾经去过几次京城大学的地震楼,对他们这个专业学科是非常感兴趣的,奈何......”

京城大学的地震学学科创立于一九五六年,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地震学专业,也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地震学研究方向最全的。

研究领域包括理论地震学、结构地震学以及震源地震学等。

只不过,现在的京城大学,地震学这个专业已经形同虚设了。

他这番话,把周济民和顾海山两人也说沉默了。

“这些事就不要再提了,我们绿洲新城好好发展我们的科技,其他的事情,不要去讨论!”

沉默片刻,周济民如是说道:

“王校长,除了新城大学需要建立地震学专业之外,你们还需要建立地质学专业、气象专业等学科。”

“比如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雷电防护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我们国内急需的人才,必须抓紧时间培养......”

“不要担心学生们毕业之后没岗位安排他们,我跟你说,我们最起码需要在全国每个县城建立一个气象局或者气象小组......”

全国那么大,每个地方都需要一个气象局来保障当地的农业发展。

接下来,周济民便跟他们开始普及最新的通讯卫星技术更新之后,将会带来哪些变化。

同时也跟王焕初和顾海山两人科普了一下,有关气象方面的技术影响。

“你们应该还记得五九、六零和六一这三年的自然灾害吧?”

听到周济民的询问,王焕初和顾海山两人连忙点头。

“我们不想再次看到这三年自然灾害,那么就必须人为干预和预防这样的灾难发生.......”

“除了之前我们伟人所颁布的修建水库等一系列政策,我们气象局也必须要进行人为干预,进行人工降雨........”

“关于人工降雨这件事,技术突破是非常简单的,我已经花费一周的时间大致上解决了人工降雨的技术问题.......”

众所周知,人工降雨发射的是装有干冰等人工降雨物质的炮弹。

人工增雨防雹炮弹简称人雨弹,人雨弹是通过高炮射击。

将弹丸发射到云层中爆炸,以爆炸和爆震产生的冲击波把催化剂播撤到云中,使催化剂产生大量人造冰核,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使雹云、雨云的机制产生转化因而达到增雨防雹目的的一种民用炮弹。

然而,人工降雨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地发射人雨弹就可以了,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毕竟人工降雨作业只有在一定的自然云的条件下才能获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结果,技术条件还无法做到人工造雨。

因此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等专业人才就派上用场了。

顾海山和王焕初两人听完周济民的话,都激动到浑身颤抖。

如果这件事真的成了,那必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儿啊。

按照周济民描述的情况来看,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一旦把气象局在全国建立起来,干旱问题,或许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了。

“老顾同志,你们政务部门要开始组建气象局,最后是跟军方合作,因为后续的人工增雨所需的高射炮,还得从军方这边大量采购呢.....”

“没问题,熊猫同志,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周济民笑了笑,继续道:

“你们也别激动,还得在我们绿洲新城这边慢慢形成规模,把技术给摸索清楚之后,再向全国铺开,不要急嘛....”

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事情还得一步一步来,脚踏实地去完成任务才行。

三人会议结束了,王焕初便火急火燎地离开了,顾海山也忙着开始组建气象局这些事情。

而周济民则是回了一趟家,然后开着飞机前往京城。

文津街,元宵节刚过没多久,周济民再次来到这里,领导们都有些奇怪,怎么最近来的这么频繁?

随即,老林等几位领导跟周济民聊了一会儿,很快就召开了会议。

想要在全国各地建立气象局,这一点倒是简单,然而,这必然会增加正府的负担。

毕竟全国大概有一千六百多个县级或同等级单位,就算这些单位都只增加两名气象局成员,那全国来看,就需要三千两百多人。

这些的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了。

更别说两个人肯定是不够的,最起码也需要三五个人才行,搞气象监测的专业人才、高射炮发射和维护人员、联络员等等。

所以不管如何精简,最基本的配置,就不能少。

关键是,上哪找这些优秀人才?

母庸置疑,高射炮这些,肯定是由部队这边来负责,可是其他专业人才,就没那么简单了。

“领导,我是这么想的,今年七月份,我们绿洲新城需要更多的中考之后的考生来报名参加考试.......”

周济民提出了他的要求,那就是拔高考生数量和质量。

因为他不仅仅需要气象、地震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医学等方面的人才。

所以十分迫切,也想着老林他们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此时有位领导,却突然对周济民的通讯卫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好几个问题。

天气预报嘛,京城这边能不能提前安排上?

“领导,快了,我们预计是上半年先发射三枚火箭,下半年三枚,到时候有了六颗卫星之后,通讯、气象等方面的功能就可以得到加持了.....”

原本的通讯卫星系统,只能做到个大概,很难在局部范围内有所成就。

听完周济民的话,领导们接着又询问了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

他都一一作答了。

空间站的建立过程,遇到的问题太多了,但这样的情况下,能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机制,让国家受益,而不是胡乱花钱,这样才是最好的。

技术嘛,研究出来之后,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那才是大遗憾。

作为科研工作者,务实的作风才是正解。

和领导们聊完之后,周济民离开了文津街。

针对气象局这些机构的建立,领导们也需要时间消化,并且也再次旧话重提,那就是在新城这边建立试点。

如果到时候可行性确定了,再推广全国。

其实,在绿洲新城这边建立气象局试点,难度系数还是蛮大的。

主要是这边的气候特点是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老干旱了,想要实现人工增雨的目的,难度很大。

不过周济民还是答应了下来,毕竟现在的绿洲新城可不是以前的绿洲新城了。

从六四年开始建立绿洲新城,到现在已经十年了。

当初成立的时候,新城就已经大不同了,毕竟整座城市都是由周济民自己一人完全建立起来的。

后续的扩张,也是由他出了很大力气。

要不然,真指望农学院那些植物学家和学生们,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小城快速扩张的目的。

十年过去的绿洲新城,气候特点也慢慢改变了很多。

最起码现在的降雨量是增加了很多,而且降雨也基本上可以被存储起来,用于花花草草的浇灌。

整个城市内和周边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是非常高的。

如此情况下,人工增雨的试点工作,也不是不行。

当然了,新城附近的农业,其实大部分都不是靠天吃饭,而是运用了高科技。

很多花花草草,菜园子、水稻等,基本上都是大棚种植。

是的,新城附近也开始试验杂交水稻了,这是西北大学建立之后,开展的新方向。

跟新城大学相比,后面才建立的西北大学,并没有什么优势。

因此,想要发展,只能另寻出路。

不管是什么专业都好,都需要创新,要不然恐怕很难得到市政方面的大力支持。

且不说赶超新城大学,最起码不要被新城大学拉开太远的距离吧?

而西北大学的农学院,就另辟蹊径,想要在杂交水稻、杂交西瓜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回到绿洲新城的周济民,再次召开了会议,这次他把新城大学、新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和新城科技大学这四所学校的领导层都喊了过来。

剩下两所医学院,周济民并没有喊他们,到时候让顾海山发文通知一下就可以了。

“可能大家已经猜到我请大家来开会的原因,很简单,接下来......”

会议刚开始,周济民便直奔主题,根本没有寒暄或者闲聊其他。

新城大学要开设的专业是最多的,剩下三所大学需要开设的专业也不少。

毕竟气象和地震这两个学科,都属于理工科范畴,他们需要开设这样的专业,理所应当。

除了这两门学科方向之外,还有就是农科技术方向的研究了。

“王校长,我记得新城大学是开设了电动汽车方面的专业学科,对吧?”

王焕初听到周济民的询问,连忙点头,并且解释了一下。

电动汽车这玩意儿,其实早就出现了,在绿洲新城的电动汽车,最早的时候,就是观光车。

因为观光车非常简单,并没有汽车那么复杂。

而且观光车一般也只是在城里的固定路线,比如动物园等这样的场所,电池可以供应观光车行驶的距离也仅在五十多公里的范围内罢了。

只不过,去年开始,电动汽车就迎来了春天。

并且跟电动汽车相关的电池专业、材料学等等学科,都成为了热门,发展前景巨大。

“既然这样,那么接下来,你们还需要再多开设几门其他技术学科.....”

农业需要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的进步。

早之前,周济民就已经开始布局了,只不过,发展缓慢。

现在通讯卫星系统即将升级,气象局也要建立了,那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带,可以建立农业经济了。

不说成为粮仓,最起码可以解决新城自给自足的问题。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