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处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回到中州,先散了一圈儿礼物,给束教授和其它老师的美国学术着作,给于静姝父母的美国电器,给小舅的时尚用品。

回到河阳照样来一圈儿,现在出国可是大事,你要是不给亲朋好友捎点洋玩意儿,可是会被人说闲话的。

去其他家的时候,顶多问点美国的见闻,到了邢书望这儿,他给李未说起了另一件事,“你最近那天闲了来我这儿一趟,有点事情要跟你商量下。”

李未答应了,然后带着满车礼物回到柳树乡,一听说他从美国回来了,全村人都过来听他讲述在美国的见闻。

甚至有些外乡人也闻讯赶过来了,看着他的带回来的照片啧啧称奇,“美国人这么有钱啊,满大街都是高楼!”

还有位隔壁乡发了财的老板看上了白宫,“这就是美国总统住的地方?看起来确实气派,你这照片能不能送我一张?我回去找人盖个一模一样的!”

那顶多外形差不多,里面是啥样子的可就不好搞了,李未也没拒绝,直接把照片给他,反正自己还有底片,想印多少都行。

一连三天,李未家里都没断过客人,几乎每天客厅、院子都挤得满满当当,都是过来听他讲述欧美国家是啥样的。

同样的话说了好几遍,李未实在是顶不住了,便借口去厂里躲清净去了,谁知道到了厂里,这些话还是要翻来覆去的说,没办法,厂里的员工也很好奇国外到底是啥样子的啊。

李未都无奈了,只能告诉他们,于静姝正在写一本关于此次旅行的书,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从书上找到答桉了。

认识于静姝这几年,一开始她只是翻译李未帮她收集到的外国着作,等到了柳树乡以后,生活阅历渐渐丰富,就试着自己写一些东西。

她所写的乡土短篇小说和贾平凹、莫言的颇有不同,倒是更接近路遥的路子,不回避农村的问题和落后,但也会正视淳朴和进步,有什么就说什么,她笔下的农村和实际情况更为接近。

这些小说也在一些文学杂志上零零散散的发表过一些,不过还没到出书的地步,现在出了趟国,积累够了素材,终于可以尝试出书了。

回中州的时候,和省里的出版社沟通了下,出版社的编辑非常欢迎,现如今大家对欧美发达国家充满好奇,于静姝有这么丰富的资料,这么多照片,一旦整理成书,出版后肯定会热销。

于静姝现在一边上课一边写书,还是和之前一样,有什么就写什么,不会无视欧美国家的有点,也不会回避问题和缺陷,《美国反对美国》的水平自然是赶不上的,不过也会尽可能地反映更真实的欧美。

几家工厂挨个逛了一圈儿,没发现啥大问题,养殖场、饲料厂、农机厂、养殖场的发展都很好,这也是多亏了之前架子搭得好的缘故,李未从来没有忽视过管理能力和规章制度的健全,现如今就算他短暂放手俩月,他们也能管得很好。

逛完之后就到周末了,刚好带上于静姝一起去邢书望哪儿,看看他到底有啥事儿要找自己商量。

饭桌上邢书望没说啥事儿,就好奇地询问些美国的见闻,吃完了才把李未带到书房,聊起了正事儿,“组织上最近找我谈话了,说我在河阳的工作还可以,所以就想给我加加担子!”

“您又要进步了?”这当上县长才多久功夫,就又要升了?怪不得日后能上新闻联播,这进步的速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啊!

不过想想也正常,现在讲究干部年轻化、学历化,老邢年纪不大,又是大学生,而且还有实打实的政绩,不提拔他提拔谁啊?

李未好奇地询问,“他们打算让您去哪儿?到中州去?还是直升市里?亦或是调到其它地方?”

邢书望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给他说起了一些政策上的事情,“改革开放这些年,国家通过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等措施,释放政策活力,解放生产力,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劲动力。”

“但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发展缓慢,贫困现象仍很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82年,国家启动实施“三西”专项扶贫计划,在甘肃河西地区、定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

这三个地方都是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极其落后的地区,其中西海固就是《山海情》发生的地方。

“今年六月,政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国家的扶贫制度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变输血为造血,从制定扶贫标准,成立扶贫工作机构,设立专项扶贫资金,确定国家贫困县,实施区域开发带动扶贫的开发式扶贫行动。”

李未边听边点头,这方面的资料他在编纂《新中国农业史》的时候看过太多了,国家从八十年代开始启动扶贫工作,一直到2020年才告一段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无数人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乃至生命。

“所以上级想让您去扶贫部门工作?这是要调到首都去么?”难不成老邢要一跃进入政务院?到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下属的机构工作?

“不是,还是在中原省!”老邢起身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鹿乡市是咱们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也上了政务院贫困地区名单,脱贫工作非常艰巨,省里这次打算让我去鹿乡市担任副市长,主管农业、林业、水利、脱贫等工作!”

幼,等于是迈过一把手的坎,直接跳到副厅级了,这可是大进步啊,不过县长直升副市长也不是没有没有先例,算不上太罕见。

“下个月我就要去鹿乡报道了,新县长你也认识,就是老任,所以也不要太担心。”老任是现在河阳县的常务副,思想也比较开放,很支持李未的事业。

“让您负责这么重要的工作,看来省里面对您还是很重视的啊!”邢书望分管的工作都比较重要,可以判断他在市里的排名不会太靠后,八成还是班子成员,要是干得好的话,说不定下一届就有希望转正了。

“不说这些,我喊你过来主要是想让你帮忙,看看鹿乡那边有啥合适的项目没有!”邢书望笑呵呵一摆手,他倒不是直接让李未过去投资,而是觉得李未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十分深刻,说不定能找到什么好办法。

“最近厂里也没啥要紧的事情,我明天就过去转一圈儿,回来给您汇报!”李未爽快地答应下来,无论于公于私,他都要帮邢书望这个忙,大不了在那边建个养殖场、饲料厂么,鹿乡市好歹几百万人,这点消化能力还是有的。

“不着急,等周末过完了再去,一星期就放一天假,我要是急着赶你走,静姝还不得骂死我?”邢书望对李未的态度很满意。

陪于静姝在县城逛了一圈儿,晚上会到柳树乡,周一早上就带着李新安和徐正阳出发了。

李新安经常在各地跑销售,鹿乡市也去过几次,对当地情况熟得很;徐正阳更是鹿乡本地人,有他俩跟着,就不用担心到地方摸不清楚情况了。

鹿乡市位于中原省北边,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人均耕地面积远比不上几个平原市,是中原省最穷的地方之一。

而且由于历史变动的原因,鹿乡市下面几个县不停地被划来划去,这几年属于这个地区,过几天又变成归其它地区管,中间甚至还牵扯到省份变化的大变动,今年还新划拉了两个县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把市里的事情理顺还真不容易。

好在这些事情跟李未无关,他要做的就是看看当地的具体情况,挖掘出几个好项目来,让邢书望一到任就能做出成绩,如此才好尽快站稳脚跟。

“新安哥、正阳,说说你们了解的情况吧,鹿乡那边有啥子值得开发的特产?”李未知道一些鹿乡市日后的情况,但现在是什么样还不太清楚。

“鹿乡穷得很啊,我们中原省十来个地级市,每个市的鸡蛋销售情况我都清楚,鹿乡排倒数第三,要是按照人均消费量算,就直接是倒数第一了!要是让我选的话,在本省建养殖场、饲料厂,我宁愿选宛城,那怕是三川市都比鹿乡强,三川虽然人少,但是有铁路,还挨着外省,把鸡蛋卖到外省就行了!”

“建在鹿乡市,本地人吃不了多少,运到中州又比从河阳运过去麻烦,实在是不划算啊!”李新安连连摇头,恨不看好鹿乡市场。

李未并没有透露邢书望的晋升信息,给李新安他们说的是去鹿乡考察,看看能不能建养殖场,所以李新安才会这么说。

“光看鹿乡确实如此,不过三川挨着渭水、盐湖,鹿乡也挨着开州和甘丹,开州有石油、甘丹有钢厂,这两个市都挺有钱的,我们可以在鹿乡养鸡,然后把鸡蛋运到开州、甘丹去卖么!”

“那还不如再往北一点儿,把养殖场建在安州,安州距离甘丹更近,到开州也就比鹿乡稍微远一点儿,综合算下来,还是安州更合适。”这个理由还是没有说服李新安。

“等看了再说,做生意么,也不能光考虑一些表面上的简单原因,当地政府是不是支持、老百姓是不是愿意配合,这些也很重要!”李未不置可否,李新安说的当然有道理,但要是加上邢书望,安州就怎么也比不上鹿乡了。

“老板,我们哪儿的山楂和杏很有名,中州买的糖葫芦,山楂几乎全都是从我们哪儿买的!省药材公司每年也都要从我们哪儿收一大批山楂、杏仁!”见李新安不说话了,徐正阳便介绍起家乡的特产来。

“哦,咋个好法?”一听说有特产,李未顿时来了兴趣。

根据徐正阳介绍,鹿乡因为处于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区域,所以很适合种植各种果树,鹿乡山楂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朔到康熙年间。

受山脉走向和海拔高度影响,鹿乡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山楂的生长,长出来的山楂具有色泽鲜红、果实浑圆、果面光泽和酸甜适口的特点。

清朝时候,就有人专门来他们这里收购加工好的山楂,然后带到河北安国药市出售,就是《大宅门》里白老七去收黄连的地方。

但是因为当地种植的山楂实在是太多了,光靠药材公司收购根本没办法消化,至于做糖葫芦,那才能消化多少山楂?

“当水果买也不行,山楂这东西是消食的,大家填饱肚子还没几年呢,谁愿意买这种酸了吧唧,一吃就肚子就喊饿的水果?所以好多都烂在山里了,老百姓看到山楂熟了都懒得去摘!”

鹿乡大杏的历史更加悠久,以个大味美、软嫩多汁、酸甜可口而着称,同时具有有良好的医疗作用,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

当地政府也很重视这一特产,几年前就拿到了全国杏生产基地的名头,但是也有和山楂一样的问题,产量太多,光靠药材公司的收购无法消化产量,没办法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经济收益。

河阳到鹿乡不远不近,差不多三百来里地,邢书望上任的时间还早,李未不用急着赶过去,所以中途还去自家在当地新开的养殖场看了看,第二天才进入鹿乡市境内。

一开始路两边的情况和河阳差不多,都是平整的土地和绿油油的庄稼,走着走着就到了山区,道路变得蜿蜒曲折起来,路两边的土地也贫瘠了许多,长势明显不如平原上的。

倒也不是没有好处,随处可见挂满了杏子的果林,李未看到林子边有人,便让徐正阳停车,下去招呼道,“大叔,这杏子咋卖?”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