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开庭审案。
刘半山身穿特制的条纹囚服,整个人面容憔悴,已经没有了昨日的嚣张。在如狼似虎的廉政署执法人员的押送下,显得乖乖地来到法庭的囚室,接受阳曲法院的判决。
虽然刘半山昨晚说得理直气壮,但烧村伤人是一个根本无法掩盖的罪状,且他的动机其实并不充足。
毕竟除了耕田外,山林土地其实一直属于国家财产或村集体财产,而不可能属于某个人的私有财产。
沈辉带伤出庭主审案件,当堂进行判决道:“青溪村虽是外乡人流落至青溪一带结庐成村,但至今已有二十年有余,且青溪村民一直依法向官府纳税,故乃我大明迁居于此的合法子民!恶徒刘半山仅以邻村赵四口头相约,便要强占青溪村舍,更是烧屋伤人。今证据确凿,本院判刘半山赔诸大山等人共计一百两,徒期四年!”
“我不服!这根本不合理,你分明是故意针对于我,报我昨日放狗咬你之仇!”刘半山听到要被关上四年,当即便是愤怒地咆哮道。
沈辉面对刘关山的咆哮,显得十分淡定地道:“你不服可以向太原法院上诉!若是你再敢咆哮法庭,本法官便可以依新律,判两罪并罚,将你延长刑期!”
刘半山原本还想要叫嚣,只是听到延长刑期的威胁,便是将吐到嘴边的恶言恶语生生地咽了下来。
尽管他一直认为没有什么事是银两解决不了的,但看着刘辉如此强硬的态度,加上朝廷推行法治的那份决心,亦是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命运。
其实他此次花费这么多银两想要平息这场风波,正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错,而今叫屈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但想到自己要被关上四年之久,心里不由得一阵滴血,已经开始后悔自己为何要做出那种无法无天的事情。
只是这又怨得了谁,明知道现在是一心为民的林相爷当政,却还做这等丧心病狂之事,简直就是咎由自取。
“果真是邪不胜正啊!”
“要我说,还是这个新成立的廉政署厉害!”
“我倒不这么认为,一切都还得归功于朝廷的那位!”
……
旁听的一百多名群众看到刘半山伏法,且连刘半山这种恶人都有上诉的权力,致使大家越来越感受到司法的公正。
当然,大家都明白司法公正的基础并不在于曲阳法院,亦不是刚成立的廉政署,而是朝廷的那一位。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谁都知晓这一切是谁的功劳,亦是清楚地知道大明如此的局面是谁一手创造的。
“山西之幸啊!”
晋商新任会长刘百恩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亦是由衷地欣慰道。
本来他还担心林晧然仍旧不信任他们山西,以为山西是出叛国贼的地方,所以才将山西作为法院体系的试点地区。
只是现在看来,自己已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林相爷哪里是不信任他们山西,分明就是恩泽于山西,给予山西百姓最好的司法体系。
原以为这便圆满结束,但第二天却是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由廉政署发起诉讼,将一纸罪状提交到阳曲县法院,正是状告太原知府陈三畴等官员收受贿赂包庇刘半山,阳曲县衙等官员不作为等。
虽然事前很多人已经有了猜测,但看到廉政署如此做法,直接指矛头指向官员群体,还是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
“我没有听错吧?提审太原知府?”
“这怎么可能?法院连这都能判?”
“有什么不可能的,亦不瞧瞧现在是谁在当政!”
……
随着公审太原府通判李智铭的消息传出,整个太原城像是炸开了锅,从古至今都是审民,哪里会审官的。
只是事实便是如此,太原知府陈三畴等官员被押到法庭,曲阳法院当天下午开庭审理此案,同样允许一百多名百姓旁听。
刘半山几经权衡后,最终在免除行贿罪责的诱惑下,选择出庭指证太原知府陈三畴等人接受他钱财的事实。
除此之外,他亦是指矛头指向了太原府通判李智铭,李智铭以助他脱困为条件而意图迎娶他女儿。
李虎拿出那晚抓捕太原知府刘三畴等人所缴获的银票,同时还有彩凤楼人员所提供的证词,便是坐实这帮官员跟刘半山同桌共饮且收受贿赂的事实。
太原知府陈三畴等官员看到刘半山出庭指证,且当晚收受贿赂是廉政署人赃并获,亦是无法进行狡辩,便是默默地点头承认了此事。
到了这一刻,他们同样感到了后悔,既为自己的贪婪感到羞愧,亦是痛恨自己低估林晧然推动法治设的决心。
若是他们拿到朝廷所颁发的《大明官员行为准则》之时,能够认真地对待上面的条文,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面对这个铁证如山的包庇和贪墨案,沈辉当庭做出判决道:“太原知府陈三畴等官员收受贿赂包庇刘半山证据确凿,太原府通判李智铭以权谋私,今着令退还赃款充入国库,一干人等暂时收监,静待朝廷最终裁决!”
“真……真的判了!”
“堂堂的太原知府只是因为受贿,便要革去官职?”
“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才是真正的贤相,这才是真正的盛世!”
……
看到曲阳法院的判决,虽然还要移交朝廷裁决,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堂堂的一府之尊竟然如此轻易便倒台了。
不过看到这个判决,想到朝廷那位定海神针,大家亦是纷纷称赞这个判决,隐隐间看到了真正的盛世。
尽管大明的经济变得越来越好,百姓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还有了富余的财产,但始终无法摆脱被欺压的事实。
哪怕像刘半山这种有钱人,亦是不得不牺牲自己女儿的幸福,从而借助太原府通判李智铭的人脉来摆脱罪责。
刘半山都尚且如此,普通百姓便可想而知。
尽管现在百姓的生活水准早已经超越以往任何一个盛世的经济标准,但离真正的盛世其实还是差点距离,毕竟广大群体仍旧是被权力所欺压的对象。
只是现在,一切都在慢慢地填补。
法院体系的建设给普通百姓捍卫自己权利的途径,而廉政署的设立一举打破了官员权力不受控的局面,进而创造一个廉洁的政治生态。
正是如此,百姓的生命变得更有保障,大明的衙门变得更加廉洁,而而整个华夏将会呈现更强的凝聚力,这才算是真正的盛世。
十天后,朝廷正式下达旨意,将太原知府陈三畴等官员一律革职。
至此,由刘半山所引发的案件圆满结束。《陈三畴等官员腐败案》注定要载入史册,既是廉政署反腐第一案,亦是大明法政建设的一项成果。
这个案子经《山西日报》的报道,而后各地媒体争相报道,让到这个事情很快就在整个大明传了开来。
“真的革职了啊!”
“如此朝廷怎能不爱呢!”
“真希望林相爷能长命百岁,永远执政大明!”
……
看到堂堂太原知府陈三畴等官员因为收受贿赂和包庇被革职,不仅整个山西感到了难以置信,而且整个大明朝都十分的震惊,更是看到了林晧然推动法治建设的决心。
虽然历朝历代都打击贪污腐败案件,但那种往往都是基于政治争斗为目的,哪像现在设立专门的部门对付腐化的官员。
而今由林相爷所掌控的朝廷显得雷厉风行,不仅做了他们所希望做的事情,而且做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此善政,当推行全国!”
“确实如此,不用继续试点,即刻推行全国!”
“若是谁敢阻止此等善政,必定是我华夏的罪人!”
“林相爷为我们做到如此地步,我等当誓死相随,不然让恶毒之人伤林相爷分毫!”
……
这个事情很快在整个大明迅速发酵,东南等地的民众了解到司法体系后,却是强烈呼吁这一套尽快在全国推广开来。
尽管这个事情难免会遇上阻力,但很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林晧然是真正的谋百世之策,故而更加坚定地站在林晧然的阵营中。
若说当世谁是神圣不可侵犯者,恐怕只有林晧然一人了。以林晧然现在的声望,凡是有人胆敢说林晧然一个不是,必定会被群起而攻之。
亦是得益于林晧然而今所具备的声望,尽管法司体系严重侵害着统治阶层的权力,但只要林晧然坚定推行,便无人民敢于阻挡。
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整个官场变得是人心惶惶。
尽管这么多年以来,朝廷一直推动着吏治,但终究缺少监管,特别一些偏远地区一直遗传着土皇帝的传统作派。
现在朝廷一改以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风,而是准备在全国打造一套完善的司法体系,设立监察官员的权力机构,从而大大地限制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正是如此,很多官员心知他们的好日子即将不保,更有人担心自己所做的龌龊事被抖出来,便是递交了辞呈。
据不完全统计,在《陈三畴等官员腐败案》传出后,全国有二十多名地方官员上疏请辞。
林晧然终究不是一个只会蛮干的人,在《陈三畴等官员腐败案》迅速发酵的同时,亦是签发了《官员薪酬新规》,给一至九品的官员不同幅度涨薪。
得益于大明财政收入迅猛增长,特别美洲大陆的金银源源不断运回京城,而今大明朝廷财政年年都出现富余。
其实自百历登基以来,林晧然已经几次给大明官员涨薪,而且每一次的涨幅都不小。
虽然他不认为高薪能养廉,但却知道吃不饱肚子的官员必贪,海瑞那种当官却半年不吃肉的官员只能是孤例。
正是如此,在推动司法体系建设的同时,他亦是抛有有利于百官的涨薪法令,算是打一棍赏个甜枣。
各地官员亦是明白林晧然的那份为民之心,虽然很多官员心里不是滋味,但还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至于广大群体都知道林晧然是在安排底下的官员,且朝廷的收入并非是盘剥大明百姓所得,自然不会有谁指责林晧然的涨薪之举。
在外界都在呼吁将司法体系推向全国的时候,山西的司法建设仍旧有条不紊地推进。
法治的阻力无疑是千百年以来的人治,一直都是“王权不下县”,但现在法院却是大小事情都要插手,故而难免会遭到阻力。
沈辉从刘三山的反抗中,亦是看到了法院本身所蕴含的弊病,在向海瑞讲明了情况的时候,亦是提出打造司法警察的构想。
海瑞将这个想法上报朝廷,朝廷很快便是同意了这个方案,同时户部给曲阳法院拨了一笔专项款。
沈辉有了朝廷的拨款,当即便以曲阳法院的名义对外招聘司法警察,直接给予月薪三两的高工资。
面对着如此的诱惑,加上这是在衙门中办差,大量的百姓当即蜂拥而至,都想要端上这个铁饭碗。
沈辉没有接受那些关系户,而是选择那些有胆色且尽责的人,甚至还选择几个前来应聘的蒙古人。
虽然选用蒙古人遭到了质疑,只是蒙古人员不会跟当地人有过深的瓜葛,更重要是有利于贯彻汉蒙融合的进程,故而他坚持了这项任命。
那些被录取的蒙古人犹如是被天下掉下馅饼砸中一般,当即便是表态道:“大人,请放心,我们一定忠诚于你!”
“错了,你们要忠于你的职业!只要你们能够尽守职守替法院办差,我保证会善待你们,而你们亦是我们大明的一份子!”沈辉深得林晧然融合的意图,亦是认真地表态道。
法院很快配备足够的司法警察,甚至还向朝廷申请了几条燧发枪,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法院的执法能力,亦是有效地维护了法院的权威。
在随后几个涉及到官绅的案子,其中一个甚至是晋王府的重要成员,却是再也没有出现公然抵抗司法的情况。
有鉴于现在司法体系受到全国人们的关注,加上法院增加了司法警察,很多原本无法无天的恶人亦是乖乖夹起尾巴做人,不敢再轻意做出犯罪之事。
一时间,太原城成为大明犯罪率最低的城市,而整个山西亦是开始重视大明律法和新法,都在约束着自身的行为规范。
至此,大明的司法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推广全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但想要打造法治社会无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第2402章 百历十年第一弹
眨眼间,已经到了百历九年底。
海上贸易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越来越的大明商人拥抱这个海上时代,致使大量的海上金银涌入大明。
虽然大量的金银推高了商品价格,但亦是有效地激活了大明的消费市场,一大批内销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月全国都会出现一百间以上的作坊,其中很大部分都并非传统的家庭作坊,而是会招募一定数量的工人。
一个熟练女织工的月钱从四两已经涨到了八两,而且还未必能招到人,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用工荒。
很多聪明的商人亦是看到其中的商机,却是出现了不少从事职业培训机构,为一些作坊送去合格的工人。
得益于坐拥庞大的消费市场,很多民间工艺得到了商业运用,而且已经有作坊主开始重视机械化发展方向。
大明朝廷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不管是出售到海外的商品,还是卖给普通百姓的商品,都从中收取一笔固定的商品税。
今年大明的财政收入突破五千万两白银,再度刷新了大明财政的新记录。
大明健康的财政,无疑给了林晧然深化改革的资本。
山西的法治建设遇到了一些阻碍问题,但朝廷的立场坚定,加上海瑞“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做法风格,致使山西的法制建设成为全国的标杆。
在山西取得试点成效后,林晧然并没有即将法治建设推向全国,而是仅仅增加了北直隶、南直隶、江浙和广东四个试点地区。
倒不是他不想将法治建设即刻推向全国,而是这个事情其实不能操之过急,毕竟法制人才还还没储备完毕。
其实很多社会顽疾不是没有方法解决,只是没有配备相应的人才和足够的武力,哪怕制度再好亦是无疑落实下去。
像当年的刘瑾整顿军屯便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所派遣的大理寺少卿周东等官员只想下去捞钱;一个则是他实质没有足够的武力来做成这件事。
刘半山放狗咬沈辉不能算是一个孤例,而是执法过程中必定遇到的问题,而只有充满血性的执法人员才能有效地开展法治建设。
正是如此,尽管海瑞和各地的声音一再请求他将山西的法治体系推向全国,但他还是仅仅签署四地的扩点法令。
林晧然在明确推进法治建设之时,亦是向外界直接表明了一个基调:“想要发大财,就别当官!”
尽管一直以来最快实现财富增长的方式正是当官,从严嵩和徐阶被查抄的财产,便可以看到当官敛财的速度和规模。
仅是短短的数十年间,便是聚集到让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亦是坐上当世第一富豪的宝座。
只是廉政署创立,不仅是打击贪腐的问题,而且还要消除内部的阶级,给予华夏人们真正的平等,让财富在内部良性地流转。
林晧然知道司法建设最难的是顶层设计,在山西推进法治建设的同时,亦是让陈以勤主持立法会事宜。
想要彻底摆脱人治,解决大家通过找关系才能解决问题的顽疾,那么就要确立一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法典。
虽然大明律已经汇集了华夏千百年来的经典,只是这部终究是产自于封建时代治民的法典,且涉及的方面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
正是如此,接下来大明王朝出台一部完善的法典,包含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司法》和《劳工法》,这才是当下法治建设最重要的一环。
随着年底到来,各国的使臣纷纷聚集于京城,向大明皇帝送上了一份厚礼。
各国使臣早已经看清了时势,知道这个帝国谁才是真正的掌舵者,故而亦是给林晧然捎上一份重礼。
得益于大明王朝晋升为新一代海洋霸主,越来越多的外藩不远万里前来。既有南洋诸国藩王,亦有来自西洋的英格兰和葡萄牙,还有来自于美洲大陆的邦国使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从日本前来的藩国使臣足足有十个之多。
日本的战国历史跟华夏相似,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大小战事难以数计,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两百年之久。
由于拥有争夺天下资质的织田信长陨落,加上新任将军无能,而天皇更是一个吉祥物,这种情况至今还在持续。
只是在政治妖孽林晧然的运作下,日本的局面又发生了变化。
随着九州岛龙造寺隆信接受大明“九州北王”的册封成为大明的藩国,仿佛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般,越来越多的日本大名选择了龙造寺隆信的路子。
毛利家凭借跟联合商团这么多年白银贸易的交情,得到了大明的“本州西王”的册封;浅井家得到大明的“本州中王”;长宗家得到了“四国王”的册封;而岛津家拿到了“九州南王”等。
日本有崇拜强者的传统,而今他们完全看不上有名无实的天皇和将军,故而是纷纷成为大明王朝的藩属国。
他们得到王号后,每年只能缴纳一定数量的钱币和提供一些人员,便会得到大明海军的庇护,让他们能够成为世世代代的领主。
终究而言,并非每个大名都有织田信长统一全国的野心。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固守自己的领土,让家人平平安安,成为这片土地上永久的统治者。
正是如此,在意识到投靠大明王朝的莫大好处后,便纷纷放弃了日本大名的身份,而是选择自立成王。
至此,日本其实已经名存实亡,成为大明王朝的藩国之一。
由于西班牙的殒落,而大明坐拥最先进的炮击技术,在今后的十年时间里,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很难被动摇。
只是林晧然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今已经打败所有海上的威胁者,那么现在就应该实行“远交”政策。
林晧然选择跟英格兰和葡萄牙列为重点外交对象,在招待完毕远道而来的西蒙后,又是接见了英格兰的使者。
“呃……上帝,竟然是你,我亲爱的朋友林!”罗伯特伯爵走进值房看到林晧然,当即便是震惊地竖起眉毛道。
咦?
随行的两国外交官见状,不由得面面相觑。
林晧然看到竟然是豌豆先生,亦是难得露出笑容地道:“嗨,我的朋友豌豆先生,你这些年还好吗?”
“托你的福!我当年回去就继承我姑母的遗产,过得一直很嗨皮!我的朋友林,你过得怎么样呢?”罗伯特还是当年那般模样,显得心直口快地道。
缘分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当年林晧然诓骗罗伯特将沈六爷一堆滞销的破布运回欧洲,而今不想在这里相见。
只是罗伯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毅然是英国青年的伯爵,此次是代表伊丽莎白女王前来造访大明。
不过似乎又什么都没有改变,豌豆先生还是那般的充满热情,亦是仍旧记着他在大明所结识的唯一朋友。
林晧然亦是会心一笑,便是轻轻地点头道:“当年跟你一别,便是参加科举入仕为官,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翻译官听到这话,当即目光复杂地望向林晧然。
虽然罗伯特回去继承姑妈的财产让人心生羡慕,只是林晧然至今为止的人生,已然是活成了一个传奇。
“哦,你都是这个帝王的首相了,当真是神奇!”罗伯特亦是后知后觉,便是重重拍着自己的额头道。
林晧然的心情不错,原本不需要安排酒席,但终究是许多年不见的朋友,当即便是邀请罗伯特到家里做客。
罗伯特亦是一个厚道的人,携带自己的妻子前来,还给林晧然的家眷送上了礼物。
吴秋雨等人得知当年有如此奇遇,倒是颇为惊讶。
只是一些事情终究还是纸包不住火了,关于林晧然当年蹭马车蹭到电白县的糗事被揭开,惹得三个女人当场开怀大笑。
却不知是谁多嘴,事情还传到了陈太后的耳中,让陈太后见到林晧然先是忍不住咯咯地扶腰笑了起来。
林晧然跟直肠子的罗伯特相谈甚欢,临走前做出决定地道:“我愿跟女王结下深厚的友谊,为此想转你之手赠给女王一首诗!”
“林,我的朋友,我知道你是大明最有才的才子,但你们大明的诗实在太难翻译了!”罗伯特知道女王不懂汉语,显得为难地道。
林晧然自是知晓这点,便是默写那首高中时期所学的英文诗《老虎》。
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
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
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
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
你炯炯的两眼中的火
燃烧在多远的天空或深渊?
……
虽然现在的英格兰不足为虑,但在欧洲有着强劲的同盟无疑有助于大明的统治力,亦能够更好地维护欧洲的市场。
眨眼间,春节过去,百历十年拉开了序幕。
林晧然改革的脚步并没有停歇,此次改革的方向更是指向了教育。
太祖朱元璋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
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
虽然这种形式兼顾了公平,用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能够降低弄虚作假,但却抹杀了思想的创新。
就像摊丁入亩一般,他们将会视“摊丁入亩”为邪学,而是会一直坚持着“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为正学。
正是如此,这将会导致整个社会思想上的停滞不前,从而让社会发展一直缺乏有效的理论作为指导。
除此之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让官场会出现派系的争斗,从而朝堂屡屡上演朝堂争斗。
有鉴于此,林晧然意识到是该做一些事情的事情,便是在今天的大比之年直接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春节刚过,朝廷便发放今年的《科举考试新规》。
跟往年不同,大明王朝对科举进行了改制。除了内容增加了其他的考试内容外,举人将不得再直接进入官场,但明年会试录取三千人。
从三百个名额到三千个名额,这足足是以往三十年的会试录取量,导致明年会试的录取率是大大地增加。
相应地,下面的乡试、院试和府试自然都要放开名额,让更多的书生能够得到进士功名踏进官场。
当然,这种做的后果便是进士的质量大幅下降,很多水准不高的书生将会得以进入官场。
林晧然对此并不以为然,而今大明的官员受到四书五经的腐化太过严重,除了懂得一些大道理外,对日常事务却是一窍不通。
既然不好直接否定八股文,那么亦可以将八股文的地位拉低,从而让更多头脑灵活的士子进入官场,给官场这摊死水注入活力。
只是所录取的三千名进士中,很大一部分只能是以九品官员到地方任职,都将从最底层的官员做起。
若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自然会得到朝廷的提拔。若是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那么永远都按在底层,而后再慢慢地淘汰掉。
或者短期还不能看出成果,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会意识到拿到进士功名不是终点,而是有真才实学在官场才能如鱼得水。
“三千个进士名额,这是不是太多了!”
“不能算多,而今朝廷的事情并不少,各方面都缺少人手!”
“或许这是好事,既让更多的读书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亦能解决衙门人手短缺的问题!”
……
随着朝廷实施科举改革的消息传开,很多百姓对此突然的扩招感到担忧,但更多的人纷纷表示支持。
由于各地经济得到发展,不仅地方衙门需要进行人员扩编,很多征收商业税的衙门亦得增加人手,甚至朝廷还决定增设了劳工署等衙门机构,故而是相当有必要“扩招”。
正是如此,虽然这个举措会削减进士的含金量,但却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支持。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