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午前,十一时三十分。
幕府军的全体部署到位是在凌晨四时左右,距离此时,已经有七个多小时了,而且整体布局是经过数日的反复研究和检讨。
以仙台藩所部六千余排在正前列,加贺藩、麻生藩、谷田藩三部五千余在其右侧,黒羽藩、须坂藩、津藩、彦根藩、大沟藩等数部五千余在左侧。
上述为幕府军的第一队阵列,第二队则包括御三家尾张藩、水户藩、纪州藩(或称纪尹藩),以及谱代土浦藩、下馆藩、高崎藩、左仓藩、宇都宫藩等藩军两万五千余。
作为主将的堀田正俊自然不能居于后阵,在通讯条件不发达的这个时期,主将距离前军太远则必然造成消息闭塞和传令滞后。于是堀田正俊选择了距离前军不到两公里的平野川高地扎下两万余幕府主力。
而平野川,是这处广大平原上唯一地势稍高的台地,架起瞭望塔,可以俯瞰整个战场。
相对的,齐军的部署则显得比较仓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处于一片广阔的平原之中。而且,因为人数也不到两万,在幕府军摆下的庞大军阵面前,显得孤零而单薄。
然而,就在齐军匆匆布阵之际,堀田正俊命令仙台藩率先发动进攻,试图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却未料到,仙台藩在交战不到半小时,便被齐军给打了回来,军势倒卷着,朝第二阵列奔来。
堀田正俊当即命水户藩所部四千余前出阵列,上前接应,并设法止住仙台藩的溃势,防止其冲击本阵。
首战失利,使得堀田正俊的心中不由蒙上了一层阴影。适才,战场上铳炮齐鸣,硝烟弥漫,望远镜里看得不太真切,但感觉打得似乎非常热闹,有来有往的。这一度让堀田正俊充满了希望,以为仅凭仙台藩所部六千余士兵,就能撼动对面齐军的阵势。
于是,他正要下令让左右两翼的前锋部队出击,准备配合仙台藩,冲击齐军的大阵。可是,转眼间,仙台藩却败退回来,让他好生失望。
看来,经过数十年的和平,尹达氏的武士们已经不复当年政宗(初代藩主尹达政宗)时期的武勇了。
本来,在等待决战的这三天时间里,堀田正俊除了与各军将领精心研讨如何排兵布阵外,他还一直期望来自中国(指本州岛西部地区)的各个藩国军队能抵达战场,以便可以聚集更多的兵力,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能予以齐军致命一击。
但令人失望的是,一个多月前,来自中国的几路藩军于兵库津(今神户)大败后,便畏缩不前,不敢再向大坂进军。及至后来,又听说那个桀骜不驯的长州毛利氏在周防、长门两地动作频繁,意图威胁广岛藩和津和野藩的后路,迫使上述两藩不得不引军回返,以应对毛利氏的威胁。
失去了两个西南强藩的军力护持,那些实力弱小的中国各藩就更加小心翼翼,顿兵不前,暂时驻于姬路城。而姬路藩的越前松平家在兵库津被齐军击败后,愈发胆小怯懦,以再次动员藩中武士和足轻需要时间为由,迟迟不出兵应援大坂。
至于四国、九州等地的藩国,因为有强大的齐国海军的存在,连一片小舢板下海都是一种奢望,就更谈不上能派兵来援了。
尽管如此,堀田正俊对于手头上掌握的八万余军队仍充满信心。即使齐军铳炮犀利,战力强横,但毕竟兵力不到他们的四分之一。而且,双方还是在这种地势平坦、一览无余的平野川上进行一场野战。
要知道,当年德川家康征战天下时,向来就以擅长野战而称雄于诸侯,庆长五年(1600)的关原之战,德川氏更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野战中完败西军,取得空前的大胜,从而奠定了日本一统的局势。
今天,堀田正俊也决定在平野川复制一场伟大的“关原之战”,准备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向天下宣告,尽管元和偃武数十年,德川氏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战力。
“命令尹达氏收拢败兵后,就地休整,重整队列。”
“命令水户德川家引兵向前,攻击齐军前阵。”
“命令加贺前田家引兵从右翼发起攻击。”
“命令黒羽、须坂、津藩等部,从左翼发起攻击。”
“命令尾张德川家引兵向前,视前阵突入情况,准备发动第二波攻击。”
“命令松平君领所有骑兵于两翼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发动突击。”
“发射响箭,通知道明寺附近伏军立即进攻大坂城!”
“……”
随着堀田正俊的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幕府军随之动了起来,一万余前锋以决然之势,向齐军发动了全面进攻。
-------------------
“预备!”
“放!”
“轰!轰!轰!……”
随着炮兵指挥官的命令下达,炮兵阵地上的12磅和8磅陆军炮首先打响,一颗颗巨大的弹丸,狠狠地砸向数百米外的幕府军。
强大的后坐力影响下,射击后的火炮被震得倒退数米。两边的炮手立即向前,奋力地将火炮推回原来的开火位置。要不然,火炮和弹药车发生的碰撞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在费力将火炮复位后,炮长马上进行水平瞄准,并招呼炮手重新调整炮口水平方向。不同于步兵和骑兵的是,齐国目前的炮兵已经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兵种,在战场上,炮兵火力发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炮位设置和瞄准的技术以及经验。
所有的炮兵军官均是从中级学堂毕业后的学生中征召,在炮兵学校里要进行长达三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基本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几何应用,空气阻力,简单的距离测算,以及正在研究中的所谓射击诸元等等,都需要在三年里切实掌握。
因而,对于齐国炮兵而言,瞄准开炮已经成为一道物理、几何应用题而不像以前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现在炮兵军官只需要测定距离、高差等参数,对照射表,即可利用象限仪测量火炮角度,然后调整方位、高度,实现精确瞄准。
齐国的野战加农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已经将此前五花八门、数量繁多的火炮种类改革精简为三种,即12磅、8磅和4磅三种口径。并且随着齐国冶金工业和铸造技术的进步,在保障威力和有效射程的前提下,所有的野战炮的重量也都大为减轻。
现役的12磅加农炮长2.4米,重980公斤,最大射程为1600米,有效射程为800-900米,射速每分钟一发。而最轻便的4磅炮,长1.6米,重量仅为290公斤,但最大射程仍可达1000米,有效射程为400-500米,射速更是可达每分钟3发。上述三种加农炮都可根据需要切换霰弹,而且,齐国陆军火炮基本上也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和通用化,损坏后可进行快速修复。
由于齐国火炮和炮车均在不同程度上大幅减重,炮兵的部署和机动更为灵活。炮车能够快速在发射模式(前置)和行军模式(后置)之间切换,而且,火炮、弹药和炮组人员可以搭载同一部炮车机动。
因而,齐军将领明知道幕府军早早于平野川开始排兵布阵,却依旧不慌不忙地在约战当日,徐徐推进至战场,从容列阵迎敌。
在堀田正俊下令发起正式进攻后,齐军配属的三十余门火炮,立时发出震天的怒吼声。12磅炮和8磅炮利用自身射程远的优势,在两军相距七百多米时,便开始勐烈轰击缓缓逼近的幕府军阵。
一颗颗巨大的弹丸砸进密集的幕府军队列中,然后迅速形成跳弹,依靠强大的势能,高速横扫步兵纵列,几乎毫无阻碍地蹚出一条条血路。
以密集队列缓步推进的幕府军,对齐军勐烈的炮火来袭明显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不论是倚为核心的御三家之一的水户藩,还是作为前锋炮灰的加贺藩、黒羽藩、须坂藩等外样藩军,阵势立即乱了起来,不复此前严整队列。
水户藩总将德川纲条见状,立即命令所有冲锋的武士和足轻加快步伐,以小跑的方式,加速前进。只要抵近齐军阵列,与对方展开混战,他们的火炮必然会成为战场上的一种摆设。
随着幕府军的逐渐逼近,齐军火炮阵地上的4磅炮也开始轰击,面对铺天盖地般涌来的幕府军,几乎不需要再进行瞄准射击,炮长们只需大致朝着人群多的方向,下达开炮命令。
两军距离在接近到两百米时,所有的火炮都已开始换装霰弹,然后狞笑着看向蜂拥冲来的幕府军。
“轰!轰!轰!……”
随着一阵勐烈的炮声响起,一道密不透风的金属风暴骤然地刮向幕府军密集的人群当中,硝烟弥漫,时间仿佛被定格,后阵的幕府军突然看到前方的同伴齐刷刷地倒下了一排,视野里为之一空,自己也突然暴露在齐军的阵前,惊愕之下,不由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冲至近前的幕府军瞬间被打懵,但齐国的炮兵却仍旧按照操典中规定的动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轮炮击。
清膛手急忙用蘸了水和醋的炮刷清理炮膛,副炮长会同时俯身移动螺杆,进行竖直瞄准,弹药手将散弹和装药包放到炮口位置。清膛手此时会马上将弹药推入膛底,副炮长则用戴着皮手套的手指堵住火门,阻止空气从火门倒灌进入炮膛内,避免残余火星复燃引发事故。引信手用锥子由点火口处探入,弄破此处的装药包,并将引信放入火门。点火手点燃手中的火绳,举起自己的右臂,请示炮长是否开火。
“放!”
随着炮长的一声命令,点火手立即点燃引信,随后扭头,双手捂耳,张开嘴巴,等待火炮打响。
“轰!轰!轰!……”
密集的散弹噼头盖脸喷射而出,以一个宽大的扇形面,覆盖了继续蜂拥而来的人群,使得幕府军的冲锋之势,为之一滞。
“啊……”
一路奔来,经历了数轮炮击,弹丸所经之处,无不骨断筋折,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已经让冲锋的幕府士兵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好不容易进抵阵前,却连遭两轮密集弹雨轰击,一时间,无数的士兵未及哼一声,就变成一个个血葫芦,纷纷扑倒在地,死状极其惨烈。
此种情势下,如何不让幕府军士兵感到肝胆俱裂,随之而来的便是惊骇莫名。这火炮之威,岂是凭血肉之躯就能与之抗衡!
众多的足轻们发一声喊,丢下手中的铁炮和竹枪,扭头就朝后跑去,试图快速逃离这片恐怖的杀戮战场。
指挥和督阵的足轻大将和武士们也在稍稍错愕片刻之后,望了一眼前方黑洞洞的炮口,随即丝毫不顾武士的身份和荣誉,也跟着溃败的兵势,向阵后涌去。
居于阵中的幕府军主帅堀田正俊见状,立即派出千余督战武士,迅速奔向前阵,阻止败兵继续后撤,以免冲击到第二队攻击阵列。
同时,为了提振军心,堀田正俊引德川氏主力两万余,向战场前方缓缓移动。位于两翼的三千余骑兵也在收到命令后,在稍事整理一番马具和武器,便绕了一个大圈,奔至齐军后阵,驻马停在旷野中,虎视眈眈,准备随机而动。
待午后一时,经过一番休整的仙台藩被指派到左翼,而损兵一千余的水户藩被置于右翼,第二队的尾张藩、纪州藩、土浦藩、下馆藩、高崎藩、左仓藩等部一万八千余被直接顶在了最前列。
这一次,足足四万五千余的前锋部队,呈品字形,朝齐军阵列再次逼来。
如果,于高空中俯视整个战场,就会发现幕府军凭借人数上巨大优势,对不到两万的齐军阵列已隐隐形成四面围攻之势。
以齐军犀利的火器,凶勐的炮火,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怕是根本不足以撼动他们的阵势。
既如此,索性在留出一定的预备队后,将所有的进攻兵力一次性全部投入进去,以汹涌的人海战术,将齐军淹灭于荒野之中。
此战,今日当见分晓。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