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12月13日,建业。
二十多年前,从建业城建立的那一刻起,这里仿佛一直都是一座巨大的工地,每年,甚至每月,都会有一栋或者几栋建筑物拔地而起,城区面积从当初一个方圆不到一千米的小型堡寨,发展到现在占地面积近三十平方公里的“大”城市,人口规模也达七万六千余人。
在这个初夏的时节,建业城中几乎三分之一的街巷和道路,到处被挖得是一条条坑道,纵横交错,无数的碎石、水泥、涵管堆砌在坑道附近。数十名汉洲第二建筑商社的匠人们,一边研究着手里的图纸,一边指挥着几个工头驱使土人们挖掘或者埋设管道。
从去年开始,建业城便在大规模地进行城市下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因为地处热带地区,极易滋生和泛滥各种热带疫病,所以,建业城在建设之初,便对整个城市的下水管网和供水系统进行了早期规划和建设,同时也竭力维持城中的清洁卫生状况,减少疫病的滋生环境。
在这个时期,无论中外,人们将一些传染病更多的归为“天灾”,或“对人类不道德的一种惩罚”。而在汉洲本土,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人们基本上都已知晓,清洁饮用水供应、污水排放与公共卫生方面有密切的关联。
但是,随着二十余年的发展,原先规划的城市下水道管网和供水系统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和城区规模的扩大,已渐渐难堪重负,亟待改善和扩建。
后世,曾经有人说过,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在某个地区下暴雨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拿下水道能否有效排水,去衡量一个城市的基础建设是否发达。
然而,比起下水道,整个城市的供水系统才是“真正的良心”。前者属于后者的一部分。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完善的交通设施,但一定要有好的供水系统。
有关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被人忽视了。许多人天然地认为,一个城市生来就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即便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每天都在使用它,却很少知道它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城市的给排水管道早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得到普遍应用,并且给排水系统逐步完善,典型的有齐国临淄城(人口高达30-40万)完整的排水管道网。给水最初依赖于凿井取水,最早的引水工程是约公元前700年东周阳城的地下输水陶质管道系统,以及澄水池和阀门坑等配套设施。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供排水系统不断发展。到了西汉时期,长安城修建的龙首渠(引水渠)并开挖了相当规模于昆明湖的水库,用于调蓄排水。至蒙元时期,大都开挖的金水河引水,并建有明渠暗沟组成的排水系统。
而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给排水系统,则是约公元前300年古罗马。当时罗马人口已增长到50万,建成了以河道、管道(铅质)或地下隧道组成的引水渠,长达四百余公里,中途还设有到虹吸管、沉砂宽水槽、人工水塘等设施,将水供至部分私人住家或公共喷泉。除饮用外,还有大量的水用于沐浴和娱乐,人均综合用水量达200-1 200升水。
这个时期的欧洲,在17世纪初,英国伦敦也建成了约三十多公里长的明渠,引城外泉水和河水入城,城内输配水地下管道总长达五十多公里,并且还在关键部位使用部分铸铁管道输水。
建业城最早的供水系统,源于当初在城中建立了几座大型净水池,通过水泥修建的饮水渠,将附近水库里的水引入城中,再经过数道沉淀和过滤,便成为全城居民可饮用的清洁水源。居民们每日挑着水桶或赶车马车,将一桶一桶的水接入自家的储水缸中。
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以前发展缓慢并且效率低下的的城市供水,一下子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几万人,乃至以后十几万人挤在一起,如果仍旧依靠人力或者是地下水井进行取水,成本会非常高昂。而且伴随着各种工业污染,整个供水系统如果不升级完善,整个城市就会变得非常糟糕。
可以说,建业城中下水道的修建,一开始的目的,不是为了“排水”,而是为了“健康”。完善而有效的城市供水系统,更是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了清洁水源,减少疾病传播,亦是为了服务居民的健康和民生的福祉。
尤其是当汉洲本土开始大规模应用钢铁,这使得城市管道有了坚固的载体,且更容易替换维修,建业城遂展开大规模的下水道管网和供水系统建设。
位于建业城的北边城区,聚集了大量的政府机关,齐王宫也在此处,所以,在今年初便已率先完成了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这里的居民就成为最早享受“自来水”服务的民众。
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接受自来水的供水,建业城供水事务局在正式供水之前,特地安排了一个免费试用期。供水事务局选择了一些热闹地段的龙头加以开放,由事务局雇佣的水夫负责控制龙头,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下午五点到七点,“放水奉赠,不取分文”。
可是,习惯了在城中几个储水池里挑水的建业城居民,对于家门口附近的自来水呈现出一半欢喜,一半忧虑。欢喜的是,此后不再费力地跑几百米的距离去挑水,省却了不少劳力;但忧虑的是,听供水事务局的人说,这以后吃水,是要花钱了,于各自小家中平白多出一分消耗。
虽然,建业城供水事务局在公告上用白话文宣城:“事务局所经营的这个自来水是奉王上和内阁的命令承办的,集的全是全城居民的财力,使用者也是全建业城的居民,不是净为图利,只因水这个东西,是人人不可离的,一个不干净,就要闹病,天气暑热,更是要紧。”
不过,依然有很多人对自来水持怀疑态度,见水中含有许多泡沫,称之为“泡沫水”、“肥皂水”。建业城供水事务局又赶紧发白话文公告辟谣:“这水龙头开始放出来的水带一点白色儿,这个白色并不算什么毛病,拿放大镜仔细看就知道,全是极小的白水泡儿。因为这个水起自北城供水塔楼,借着塔楼高度的压力,然后再送到各街市的水龙头。水塔高,压力大,那水管子里面有些凉气被水的压力催得紧,一时散不尽,就跟着水一块儿出来了。所以水里头有些白泡儿,片刻之后,那水泡就化得干干净净了,这个水就全变清了。有不知道的,以为是管子洗不干净,说跟肥皂水一样,殊不知这个道理,一说就明白了,大家就不要误会和谣传啦。”
不过,这自来水免费使用即将在这个月底结束,届时,建业城供水事务局正式向部分城中居民售水。居民向事务局购买“水筹”后,凭水票到水龙头处购水。每张水票合2分钱,可以买一挑水(两桶),使用期限为一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别水票,“专为清道用水而设。无论何处放水龙头,均可交票取水。计每票一张取水两挑(4桶),其水价比照普通定价八折实收。”
当然,这个时期,水管没有阀门,没有办法按需断水,所以,只能由水夫看管水龙头。一年四季,暂定取水时间为早上六点左右和晚上六点左右,居民均可持水票购水。
“生活不易,世道艰难呀!”一名四十许的汉子挑着两个空水桶等在取水的队伍中,朝旁边的人抱怨道:“这以后,吃个水洗个澡,都要花费银钱了,这还让人怎么过哟!”
“我说老艾,你在机械制造工场里,一个月拿八块钱的大匠薪水,就这样,还抱怨生活不易,世道艰难?那我们这些一个月只拿三五块钱的普通工人,岂不是要喝西北风,或者上街要饭去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精壮汉子朝地上啐了一口,不无自嘲地说道:“再者说了,一挑水,也不过2分钱,这就让你一个大匠人家过不下去了?”
艾义富闻言,面色一滞,犹自不服地说道:“你以为一挑水就够一家人所用?每天要洗脸,做饭,喝水,洗衣服。另外,这忙碌了一天,不得还冲个澡,泡个脚。家里六七口人,一天下来,那还不得至少用四五挑水。你算算,这就有1角钱了。1角钱呀,足够家里十来天的菜钱了!那要是一年,岂不是要一块多钱,够给一个孩子扯几块棉布做两三套衣服了。”
“你一年怕是要赚一百块吧,这用水才不过花了一块钱,你就心疼得要死。”另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带着一丝嫉妒的神情,酸酸的地说道:“怎么,这个时候就开始存棺材本了?”
“呸!”艾义富横了那名妇人一眼,“老子虚岁才四十六,还有许多年头活呢!……老子挣得多,花销也多呀。家里三个小子、两个闺女,那不得给他们准备聘礼和嫁妆呀!尤其是娶媳妇,聘礼少了,人家女子都不愿意过门。唉,谁叫咱们齐国女子少呢!”
“老艾,若是想让家里的小子娶媳妇不花钱,那就让他们主动申请移民东南地区,或者西南地区也可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说道:“到了那里,官家不仅分配土地,还给发媳妇,费用肯定比你准备的聘礼要少的多!”
“官家发媳妇?”艾义富一听,立时翻了翻白眼,“官家能发什么样的媳妇,你们都不晓得吗?运气好一点,说不定能捞到安南、日本、朝鲜的女子,运气不好,给你弄一个红毛绿眼的夷人女子,那可多多少少混淆咱们汉人的种!”
“这话说的!”另一名吏员模样的男子说道:“我大齐明文规定,凡是齐国正式子民,不论肤色和种族,一律平等。更何况,生出的孩子。管他母亲是汉人也好,夷人也罢,都是我大齐王国的种!”
“……”艾义富瞟了一眼这名吏员模样的男子,有心反驳,但又顾忌他的身份,聂聂地站在那里,不再言语。
不过,他心里却是不以为然。老子当年孑然一身地来到汉洲,无奈之下,才接了一个柔佛婆姨当媳妇。虽然生下的几个孩子也都是汉人模样,但多少参杂了几分土人血脉。如今,自己辛苦二十年,也攒了些钱,自然想让自己的孩子娶一个汉家女子为老婆。
截止到去年底,齐国人口粗略估计已超过一百七十万(鉴于人口增多和管理地区扩大,人口详细数据暂以5年期进行普查统计),但国中男女比例仍旧难以达到平衡,基本上维持着130:100左右的比例。这就引起国中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男子在正常情况下,娶媳妇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你还想要娶一个正宗的汉家女子为媳妇,那就更加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聘礼。
齐国自立国以来,拳打荷兰东印度公司,脚踢南洋诸多土邦王国,在大明还揍得清虏满头是包,并随着国势的蒸蒸日上,已然成为该地区的头号霸主。这使得齐国臣民们从骨子里渐渐生出几分骄横,觉得除了我们齐国人,余者皆蛮夷。
顺带的,在选择婚配对象时,也充满了挑剔的眼光。但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民众,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娶一个纯正的汉家女子为妻,以延续自己的华夏血统。就算难以达成此目的,也会尽量找那些汉家特征明显的女子为妻。
因而,齐国移民部每年通过几家大商社在南洋、印度、波斯,以及欧洲(巴巴里海盗手中获得)购买的数千女奴,基本上也是分配给新到的移民。
尽管,政府层面和教育部门一直都在强调国中所有民众,不分肤色和种族,皆为齐国合法臣民,在法律地位上,以及享受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因为外貌特征和肤色原因,那些明显有异族特征的臣民,或多或少都会遭到一些歧视。
“这要是哪年,官家专门从大明迁移数十万汉家女子,那该多好呀!”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