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突然做出让步让中枢各方势力都有些措手不及,蓄谋已久的攻击都打在了棉花上。
李鸿章首先做出的让步是同意分出部分北洋系部队交给中枢。
这些人以叶志超为首,自认为在北洋中没有发展前途而接受王启文和李鸿章的建议脱离北洋。
这在中枢看来是李鸿章示弱的最直观体现,特别是叶志超这个关键人物被交了出去,这让中枢压力大减。
不过对于后党反复试探的舰队归属上李鸿章寸步不让,而帝后2党对于新军上的某些算盘李鸿章则坚持中立态度,
不去做有损于王启文控制新军的事情,也不主动的提出有利于王启文控制新军的条件。
这不是因为别的原因,纯粹是出于对军情局的考虑,在他分析京师局势的时候,许多高价值的情报是军情局的干员交到他手上的。
这对于他来说即使帮助也是1种隐晦的提醒,军情局在京师的渗透是远超他想象的,王启文手里握着的某些资源非常致命。
李鸿章在新军上的坚持让帝后2党有些失望,不过李鸿章马上又提出让王启文掌握东北部分偏僻地区的权力的提议让他们又多出了许多想法。
慈禧认为这是李鸿章不想将事情做的太露骨,打算选择先分散王启文的力量然后再慢慢蚕食。
而且李鸿章已经表示他们对东北已有的管理体系没有任何的兴趣,现在在盛京等地聚集的北洋部队将在旨意下达后从这些要害地区撤离。
思来想去慈禧觉得这笔买卖可以做,李鸿章交出叶志超为首的旧军,又主动拆分北洋新军,是1种自保的行为。
但是直隶总督的位置以及舰队李鸿章死抓住不放也证明北洋在某些关键问题上的底线,1种在和解态度下对某些问题的底线。
而除了北洋的问题外,李鸿章希望丁汝昌为台湾巡抚让刘铭传上位闽浙总督对于中枢其实是1件好事。
虽然刘铭传在战争中好像没出什么大力,只是组建了1支官方性质的袭击舰队跑去日本航线上干打劫的营生。
但是慈禧还是决定将他提拔起来,原因无他,刘铭传与李鸿章并不融洽,虽然战争前北洋通过出售新式战舰为台湾招商引资让双方关系拉进了些。
但是战争后北洋迟迟不解散两洋舰队的举动让南方各总督巡抚肯定不满意,慈禧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让刘传铭上位减弱李鸿章对他的控制与影响,最后慢慢与北洋对立。
而丁汝昌南调台湾看起来像是北洋搞的联盟实力增强了,但是他们的力量实际上是从直隶1地分散到了其余地区。
北洋实力的分散也就意味着李鸿章对北洋控制力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下降,分散的北洋也有利于朝廷击破。
不过中枢依旧觉得这不安全,毕竟在现阶段北洋从1个山头分散为多个山头,但还是挂着北洋的牌子,所以有其他牌子的山头就更重要了。
在战争中,北洋多年来推行的新式教育提供了许多的人才,而全盘模仿欧6强国拉起来的工业体系和军队更让中枢感到恐慌。
而因为商贸和从事工业而富饶起来的北洋控制区和督抚联盟区也让中枢眼红。
所以慈禧决定在这方面努力,除了北洋以外其他包括中枢在内的区域都要发展,
在这其中刘坤1是1个不太坚决的守旧派,他实际上并不是很喜欢西方的技术,如果不是战争,他是不会同意西方那1套在自己管辖地铺开。
而张之洞则不同,北洋在战争前对他的重点项目进行了投资,而且战争中北洋的表现已经证明学习西方是可以1天天强大起来的。
所以现在张之洞决定加快步伐,进1步扩张自己的钢铁产业,推行新式教育,并且招来更多的投资建设更多的工厂,甚至组建自己的西式军队。
而慈禧可是非常愿意帮助这位清流出身的封疆大吏。
唯1的问题是钱,李鸿章为了报复中枢战前克扣他北洋军费和造舰经费的举动,只肯拿出5百万两,借口其他钱全部要去还北洋战争时期向外国借的外债。
最后好说歹说北洋才同意拿出部分赔款来发展盛京等地满人的军工企业,算是双方各让了半步。
慈禧原来并不满意,但是李鸿章表示东北工业体系将得到北洋的全力支持,并且不久后就会将南洋水师放回自己的防区,并且继续接受南洋的军舰订单。
出于担忧李鸿章扣着南洋水师,并导致海上力量失衡而让南方被北洋控制,慈禧同意了资金上的分配。
而除了扶持山头外,帝后2党还需要1支完全属于满人的强大力量,在慈禧的操纵下,依克唐阿成了真正的盛京将军。
并由他统筹管理满洲的工业发展以及满人新军的军事训练,荣禄虽然是个废柴,但是他的西北练军还是扩充了,并调到了山西和直隶地区保证中枢安全。
通过1系列的安排后,慈禧总算是觉得这大清平衡了,虽然打了1场仗后中枢没拿到多少钱,但是这权利却进行了重新分配。
北洋被分成了许多的山头,挑动各地督抚之间关系的时机也在慢慢成熟。
而北洋在慈禧的操作中还得到了1份意外之喜,慈禧通过战争见识到了大工业的重要性,虽然她依旧排斥工业,但看到北洋这个先行者后,她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也开始了工业化
这就相当于整个国家都开始学习西方的工业,而作为工业化的先行者,北洋会肩负起协助全国进行工业化的重任。
李鸿章推后了1步,帝后2党几乎达到了他们短期内所有的目的,在外部的矛盾消失后,他们内部的矛盾开始凸显。
尤其是从北洋中分出来的叶志超与帝党的翁同龢开始秘密接触后,慈禧开始对帝党保持警惕。
接下来的时间里,后党开始刺探帝党对叶志超等人的价码,最终多方打探出给光绪要叶志超负责训练新军的消息。
而其他的1切消息,帝党都严格保密,不过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叶志超所部很可能是光绪唯11支能掌握的武装力量。
光绪不可能不重视,而翁同龢掌握着户部,也就掌握着财政大权,这些东西摆在叶志超面前,再加上皇帝的名头,叶志超很可能直接投靠帝党。
帝党已经有了做大的可能,现在北洋的事情慈禧必须放在1边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