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辣妻,带着亿万物资嫁糙汉
第818章 制盐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可是咱们可以自己制盐!”

乔婉从空间里拿出iPad,这上面已经下载了一堆的东西。

如何制盐?

像他们这个地方不靠海,大多都是井盐或者是池盐。

方法全都有了就看能不能找到当地有适合的地方。

顾聿安也有点心动。

如果说他们自己组织人员在本地产出来盐,然后再贩卖到关外换取马匹,再用这些马匹和牛羊换粮食,应该是一本万利。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而且绝对不会让人诟病,毕竟是上峰交代他,让他自己想办法。

“方法我给了你,就是你得找两个能干的人,尽快摸清地形。

毕竟咱们这自然是赶早不能赶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城墙可就要修了。

趁着这一个月的时间,组织手里的人手,到时候贩盐弄回了粮食。

什么难题咱们都能解决,今年的冬天就没那么难过。”

乔婉可没那个本事,自己往上冲。

关外的情形想也知道。

别说在古代女人本来就不适合抛头露面,要是一个女人去谈生意,关外的蛮子搞不好会以为他们是故意折辱对方。

生意能不能谈成事小恐怕都得结仇。

顾聿安听了这话,搂着乔婉狠狠地亲了一口。

“你这个小脑袋瓜子就是灵活,比我可强多了。

我光想着怎么到那些大粮商手里去空手套白狼,反正打白条先把粮食借出来。然后慢慢儿再说。”

还别说顾聿安是真把主意打到了这些粮商手里,他专门让人打听过。

这城里粮商分三家,所谓的三足鼎立。

王,李,赵。

三家大粮商都是非常有门路的,粮商才能把粮食销到这地方。

一般小粮商也不敢往这地方走,主要是怕被抢。

这些粮商背后有钱有权,谁背后能没有保护伞,跟朝廷里的官员息息相关。

顾聿安还没发疯到说在这些人太岁头上动土,保证他动了粮商扭头人头就得落地。

让他感觉欣慰的就是。

三家有世仇。

彼此之间在这个行业里弄得是你死我活。

有仇就好,仇家之间制造点矛盾,他挺最弱的那一个,让他杀出重围这样。

从三足鼎立变成一家独大。

这位自然得跟自己这个县官紧密合作。

粮食的问题暂时可以先应付过这个难关。

当然后续的话,明年开春儿,他准备大力推广土豆和水稻,玉米。

这玩意儿他在关内还真找到了。

只要粮食种上来,人们能填饱肚子,明年的粮价就由不了这些粮商说了算。

今年借的粮食是一个价,可是明年他还的粮食就是另外一个价。

里外里自己不亏本。

结果还没等他把主意打到这个上面,乔婉反而另外想了一条捷径。

两口子商量到半夜,好不容易才歇下。

第二天一早,顾聿安吃完饭就直奔衙门。

心急火燎地把老杜给找来了。

老杜一听老爷找他,心里有点儿打鼓,昨天刚发了月钱,今天老爷就这么着急忙慌地找自己。

是不是回去听别人一说反应过来了?

毕竟老爷虽然有点儿愣头青,可是家里总有点儿长辈什么的。

老杜已经打定主意,反正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银子进了他们的兜,再想吐出来,那可就难上加难。

一进官房看到顾聿安正在那张舆图跟前看地形图。

老杜这回有点儿一愣。

老爷这是要干什么?

看地形图有啥用啊,老爷又不打仗。

“我读过咱们这里的地方日志,听说咱们这里有一些地方井水打出来是咸的,苦的?”

顾聿安刚才就翻了半天档案。

老杜一听这话,心松了下来,既然老爷不是追问银子的事情。

这些事情又不是什么秘密。

急忙说道。

“老爷,咱们这个县城位置不好。

尤其是县城后面的那座山上,那里的水就是苦的,涩的。

有一条泉水本来非常丰沛,可是因为泉水过于苦涩,所以那水根本不能喝。

白白浪费了水源。”

“城南那边有三口井,都是苦水井。现在已经荒废了,没人喝那几口井的水。”

顾聿安来的兴趣。

“走,你挑上几个人跟我去山上看一趟,我要去看看那井水。记得多带几个人,最好是十几个人,再按我这张单子上把这些东西都带上。”

顾聿安拿了五十两银子给了老杜。

老杜虽然嘴上谄媚地说哪能要老爷的银子,哪怕就是自掏腰包,也一定把东西准备齐。

可是顾聿安哪会用他的银子。

一个时辰之后,东西准备好了,马匹和马车也准备好。

他们一行人出发,所有人都不知道老爷这是哪门子兴致,居然想上山。

他们带着姥爷直接来到了山上的那一处泉水,泉水比较丰沛。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当地百姓可以供水的一个源头,可惜得很,这泉水偏偏和其他地方的水不一样。

里面的水又苦又涩。

当地的百姓对于这个泉水都是敬而远之。

顾聿安看到泉水的时候,眼神闪闪放光。

其实制盐的法则要说简单也比较简单。

不过当地人还真不会,因为他们这里没有这种制盐的条件,所以一般人绝对不会去研究这个。

可是顾聿安不一样,他是提前做过功课的。

十几个衙役在老爷的指挥之下,从泉水里打出了水。

其实这种泉水已经不能叫泉水,而应该叫卤水。

这种咸卤水放到桶里。

又用纱布去除杂质。

最后沉淀下来的就是原盐液。

用古人当地就有的芒硝,直接把这些盐液倒入大锅里,开始熬煮。

十几个衙役,都觉得老爷这是脑子有问题了,这泉水又苦又涩。

就算是加入芒硝在锅里煮,到底能干啥?

难不成这水煮一煮就能好喝?

可是这不是他们能管的闲事儿,也不是他们能质疑的。

不断地用长柄的钎子搅拌。

随着火焰不断地燃烧,水蒸气蒸发得干净,剩下锅底说不出颜色的液体,其实这种就叫母子盐。

最后就是将母子盐用瓢舀出来。

倒入花缸里,用一块儿河泥把花缸填满,用火把河泥烤干,然后把花缸倒置。

里面的那些母卤水就会从盐井中淋下,渗进泥里。

最后把这些河泥拿出来晒干。

当然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制作工艺,不过这都是最传统的井盐制作方法。

顾聿安和乔婉已经研究了一晚上,把这工艺里面进行了一些工艺上的改革。

比如制卤和制盐的过程可以用蒸发技术来浓缩盐水。

这就比他们用这个缸和大锅来烧制容易得多。

但是前期也一样是要用大锅进行浓缩烧制。

只不过他可以用蒸馏的技术进行改良。

芒硝这种原材料如果现代工艺的话,可能会更加环保安全,比如说用氯化钠或者氯化钾之类的。

可惜这会儿肯定是不现实。

不过就是这样,工艺也大大缩短,毕竟后续盐砖制作的过程那是很繁复的。

他们在山上待了三天三夜,这帮衙役一开始都有点不耐烦,根本不知道老爷到底想干啥。

可是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对老爷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老爷居然用这些泉水制作出了盐,对!

这个盐还不是市面上那些普通的粗盐,而是那种白花花的雪花盐。

而且是比市面上那些雪花盐还要更干净,更雪白。

这神奇的一幕,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盐市面上都卖的什么价格呀?

一般人家是真吃不起。

盐比金子贵。

那些粗盐明明有点苦,有点涩,甚至里面还掺了沙子,掺了很多东西。

可是老百姓也只能吃得起这种盐。

老爷年纪轻轻就这么摆弄了几天几夜,他们现在就看到这白花花的盐。

最重要的是他们晚上在这里扎营,顺手去打几个猎物。

没想到老爷看起来文弱书生,可是打起野物来居然不次于他们。

晚上大家围坐在篝火跟前,烤着手里的野鸡,野兔,用他们自己制作出来的盐撒在上面,那口感大概是这辈子都没有的。要知道每一口下去都是白花花的雪花银吃到肚子里。

甚至他们几个人都偷偷地在自己的口袋里藏了一小撮盐。

估计这就有几两银子。

老杜这会儿坐在顾聿安身边,看着老爷挽着袖子,一点儿都不像是文人书生的那种矜持和高高在上。

自在的仿佛这样是浑然天成。

这会儿老杜整个人都已经不一样了,对于眼前的老爷,他充满了敬意。

“老爷,这盐就这么做出来?”

“当然里面的一些工艺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过照目前来说,咱们做出来的这些盐已经足以横扫市面上的这些盐。”

顾聿安把手里烤好的肉串儿塞给老杜。

其实老杜这人挺不错的,虽然一开始跟自己耍心眼,但是真的做起事情来还真是有板有眼。

绝对没有敷衍。

“老爷,那您这些盐想卖给谁呀?

难不成卖给城里的老百姓?

我跟您说实话,咱们城里有三大盐商。基本上外人都无法染指,不是没人想做这笔生意,是扛不过人家后头的人。”

老杜是相当有脑子,城里的局势,他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怎么会不知道。

而且他可是骨头里的老油子。

“这些年当然不会卖到城里,和人家抢生意没什么意思。

咱们要有本事应该的是从那些蛮子的蛮子的手里换马匹和牛羊回来。”

这话一出,老杜啪的一拍大腿,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老爷会做盐的法子,而他们当地有这个条件做出来的盐,要是和那些盐商去抢生意,最后就是两败俱伤。

有这么好的手段,何必和那些人打的头破血流。

“老爷,您真的这么想啊,您要是这么想的话。

我老杜愿意给您当马前足专门去跑一趟关外,我有几个兄弟是在关外跑生意的,虽然做的生意不大,但是熟门熟路。”

老杜当然来了兴趣。

这盐可是暴利,卖到草原卖多少两银子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老爷规定一个价格,他只要稍微往上加上点儿。

哪怕加个十两八两,估计就能肥的流油。

顾聿安怎么会猜不到老杜的心思。

他当然明白,水至清则无鱼。

这个话他不会点透。

“老杜,既然你有这个心,那我当然敢把这个重任交给你。

不过你应该明白,咱们做出来的话,这一批东西可是要不少银子。

相当于是老爷自己掏腰包来做这些,卖出来的银子可就是咱们衙门今年冬天能不能熬过去的关口的关键。

老杜明人不说暗话。你既然是咱们衙门里的老人,应该知道老爷这一次面对的缺口有多大。

老爷就等着这批银子渡过难关,而且老爷更希望能够让这些灾民能够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明年开春,大家能够继续耕种。

我不希望这个冬天有太多的流民死于寒冷饥饿。

咱们都有父母,兄弟那些灾民也一样。

明年我有信心给大家引进新的品种,老爷在京城的时候有一些舶来人手里买到了一些种子,据说这些种子种出来粮食会丰产。

亩产至少能达到3000斤。”

“ 3000斤?”

老杜他们这一些衙役失声惊呼。

一亩地最多产200斤的产量已经局限了他们的思维,3000斤是个啥概念?

那得有多少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所有人的目光都怀疑的望着顾聿安。

一种老爷给他们画大饼的错觉。

“你们别不相信,明年拭目以待,咱们啥也别说,说那些都太远了。

咱们就说眼前,做盐的技术,咱们专门招募灾民来干的话。

产量会提高!

这些盐直接卖到关外,换了牛羊回来,再用这些牛羊和马匹跟那些粮食换粮食,这样咱们灾民和军营这一块儿都能补上。”

老杜听了老爷这话,不由得心里有些惭愧。

他和文书应书清使了这么多绊子,给老爷留下这么多的陷阱和漏洞,就是准备把老爷套进去。

可是老爷拿出这样的法子,全心全意的做这些只是为了衙门和百姓考虑,完全没有想过拿着制盐的法子给自己发大财。

就这种胸怀天下,为百姓福祉造福的好县官,他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和应书清做的太过分。

“老爷,您放心。您说的这个法子我有门路,我保证这些做出来的盐第一时间全都换成银子,然后换成粮食。

保障咱们今年冬天一个灾民都不会饿死。”

这话说的豪气万丈,连老杜自己都觉得他一个老油子,忽然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