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第二十一节 受降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守卫在城墙缺口的几个明军全身上下都被铁甲包裹保护着,汉阳总兵知道刀枪对他们的威胁很有限。但是无论穿着多少层的盔甲,巨木的撞击都不是人体能够承受的。就算盔甲依旧没有坏,里面的人也会被撞击得骨骼粉碎、内脏爆裂。

本来总兵想用几根房梁一起撞,让对面明军的铁甲兵无处可逃。这些铁甲兵肯定是明军中的精锐,如果撞死几个,清军会大受鼓舞,挽回受挫的士气;反过来,城墙上明军的信心和斗志也会遭到重大打击。

可惜城里的明军已经杀到背后,没有时间进行更多的准备,汉阳总兵下令集中亲兵营里的二十个勇士,抬着这根房梁去冲撞。汉阳总兵指望能够打开一条通道,扩大两军的交战范围。清军勇士只要能够闯进敌阵,就有机会形成乱战,后面的亲兵营大队也就能跟着一起冲过去。一旦杀散了两侧城墙上的明军,豁口这条路就打开了,光是几个铁人还是不难对付的。

清军重整的时候,城墙上的明军也在注意观察着对面的举动。看见清军拆屋子的时候,明军还以为清军是想打造简易的攻城梯子,直到看见清军抬了一根房梁站到豁口正前方的民居后面时,才猜到对方的意图。

“让开豁口。”邓名立刻下令道,让铁甲兵退回城墙上,让出一条给清军出城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变得越来越清楚,清军即使拿下这个豁口也不可能翻盘,敌人的意图是突围而不是反击,更不可能消灭突入城内的明军。在这种情况下,邓名不愿意让战士们硬抗敌人的巨木,不愿意让卫士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也不愿意让其他的明军战兵、辅兵去做人墙迎击房梁。从城墙上可以看到,城外已经有一支明军正在迅速赶过来。看来袁宗第已经得知了城内清军的突围企图,就是让部分清军杀出豁口,他们脱逃的机会也不大。

守在豁口前的李星汉却没有服从命令。

因为豁口宽度有限,战线很短,清军虽然人数多却发挥不出人力上的优势。但如果让开缺口,让清军的一部分冲到城外,他们就可能从城墙内外夹击,并且占据豁口,利用豁口的斜坡四面围攻明军的旗帜。而且李星汉担心其他明军友军的斗志,若是他们看到防线失守,清兵四面围攻,会不会四散逃走很难说。

李星汉把盾牌立在地下,稳稳地站住,双手用力撑住盾牌,同时招呼身后的人顶住他的腰,打算全力抵抗对方的垂死一搏。在李星汉的设想里,只要顶住了这根房梁,不让清兵撞进阵里,那清军仍是发挥不出兵力优势。

邓名在城墙上冲着李星汉高喊,说城外的援兵马上就到了,不用硬顶,但李星汉却不为所动。既然援兵马上就到,那敌人自然不会有第二次撞阵的时间,在这最后关头一定要死死顶住。

在李星汉的身旁,武保平等几个卫士也举起盾牌,和他结成一排盾阵。在他们的招呼下,大批明军士兵从背后顶住他们几个铁甲兵,显然是不打算后退一步。

“先生,他们是不让您处于险地。”赵天霸对邓名说道。

赵天霸招呼几个弓箭手和火铳手聚拢过来,把豁口另外一侧的射手也都集中到自己的身边来,赵天霸对他们说道:“等到鞑子抬着房梁上来时,我们大家一起射,只许打右边的人。”

城墙下的清兵正在排兵布阵,明军站在高处,看得很清楚,每侧都有十个敌兵。赵天霸告诉火铳手说:“你对付第一个,你对付第二个……”一个接着一个,赵天霸指着右侧的每个敌人都分配了一个攻击者,而他自己排在最后一个,也就是第八个敌兵。这个敌兵距离最远,身前的掩护也最多,赵天霸把这个最困难的目标留给自己。

虽然李星汉穿着双层铁甲顶着盾,但二十个人抬着房梁全速撞上来,盾牌、盔甲都挡不住,李星汉侥幸不死也得重伤吐血。赵天霸的计划是全体火铳手和弓箭手同时攻击房梁一侧的敌人,把右侧的敌人放倒,敌人失去平衡自然无法撞中目标。不过距离实在太近了,赵天霸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让敌人停下来,说不定对方在生死关头狂性大发,依旧能跌跌撞撞地撞上来。

汉阳总兵知道这很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因此对这最后一击格外重视。那些拆房梁的士兵已经统统招回来,另外二十个刀盾兵站在队伍的边上,举起盾牌保护这些抬着房梁的同伴。当房梁撞进敌阵后,这些掩护士兵也将一起杀入明军中。

在汉阳总兵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嘱咐敢死队该如何行动的时候,清军的东北方向突然传来许多人的呐喊声。

“知府打开东门跑了!弟兄们快跑啊,东门打开了!”

听到喊声后,清兵禁不住都扭头望向那个方向。

跟着一起嚷嚷的还有武昌兵,不少在亲兵营背后负责掩护的武昌兵放弃了阵地,随着喊声向东跑去,从亲兵营附近经过的时候,还大叫大嚷地招呼人们一起向东x突围。

已经绝望了的亲兵营游击听到喊声后眼睛也是一亮,霍地转过身向东面眺望,东城楼那里确实还竖着绿旗。

“大帅!”游击立刻向总兵请战。亲兵营拼死一战,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护送总兵杀到东城的。

汉阳总兵也很希望这个消息是真的,那么清兵也就绝处逢生了。就在他的眼前,越来越多的武昌兵听到这个喊声后转身向东,其中还有一些是由军官带队,绝望的人总是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

“定是假的无疑。”汉阳总兵迅速做出了判断。知道军心已经大乱,无法加以阻止,他却不想去抓这根稻草,因为机会根本不存在:“大石头堵死的城门,一时半刻哪里可能打开!”

这肯定是贼人在扰乱军心。东城外面有湖,就算真能打开城门,也不会选择东门,为什么不来南门?总兵长叹一声。若是安陆兵打开东城突围,还不是能多快有多快地逃了,哪里会有时间跑过半个城市来通知武昌兵。

受到周围混乱气氛的影响,不少亲兵营的士兵也骚动起来。不为所动的汉阳总兵立即高声喝止,命令军官立刻把士兵控制好,他决定还是要攻打这个缺口。

“大帅!”亲兵营的游击听总兵说完后,也同意东城城门未必已经打开,但他觉得总比在这里强:“现在贼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南,到了东城我们登上城楼,一定能送大帅出城。”

游击觉得形势已经难以挽回,但只要亲兵营坚决抵抗,总能依靠城楼坚持一段时间,让汉阳总兵能够缒出城外逃生。

“不可,”汉阳总兵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知道即使自己带着一些心腹缒出城,也得把亲兵营的主力留下来抵抗,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亲兵营的游击也一定得留下指挥作战:“要走一起走,拼死冲出这个缺口。”

总兵猜得没错,亲兵营的游击确实打算断后为恩主争取更多的逃生机会,他从总兵的亲兵坐起,随着恩主的步步高升而水涨船高,正是因为这份忠诚才能坐上亲兵营指挥这个位置。

“大帅……”游击还要再劝。

“我说了要走一起走。”总兵发火了,亲兵营里的军官大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人,他也不忍心扔下这些人独自逃生:“你们都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们都不在了,我也无法替你们报仇了,此事再也别提!”

游击眼眶一热,眼泪差点就喷出来,他狠狠地一点头,就转身去拼命聚拢士兵,准备再次猛攻缺口。

安抚好士兵后,亲兵营的士兵再次排列队形,正中是抬着房梁的敢死队,两边士兵举着盾牌掩护他们,数百名亲兵营的士兵紧紧跟在队伍后边,准备一起发起冲锋。这些是汉阳总兵尚能掌握的最后一点兵力了。他已经不打算尝试肃清豁口两侧城墙上的明军了,一旦冲破明军铁甲兵的阻拦,总兵就要他的士兵尽快从这个豁口里挤出城去,能出去多少算多少。

“出城之后,不要管别人了,全力向南冲,要是失散了就回武昌见。”总兵让士兵紧跟着看得见的军官,也不用管是不是自己原本的上司:“城外的贼人一定没有多少披甲了,我们抱成团肯定能冲过去。”

激励完士气,又看了一眼那些在豁口前竖起盾牌的明军铁甲兵一眼,汉阳总兵就要下令出击。

“咣,咣,咣!”

东面突然传来一阵锣声,接着又是一通震天响的战鼓,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了许多面红色的旗帜。

忽然出现的明军红旗和震耳欲聋的战鼓,让包括汉阳总兵在内的清军都大吃一惊,没想到明军这么快就杀到了身边。汉阳总兵急忙调整队形准备应付。他不知道杀到的明军到底有多少人,如果是贺珍的主力那自然万事皆休,但如果只是几百人的先头部队,那自己也许还有机会。

汉阳总兵估计敌兵很快就会扑过来,等看清敌人的兵力后,他就会留下足够抵挡一会儿的人手,余下的则继续尝试突围。但等了十几秒,明军还是没有杀过来,战鼓倒是敲得越来越响。

“坏了。”总兵猛然醒悟过来,这应该是疑兵之计。对方战鼓敲得那么急,却没有气势如虹的猛攻,那显然只是想干扰自己,让清军无法击中精神突击缺口。

汉阳总兵反应过来以后,就又打算全军突击缺口,可惜此时就连他的亲兵营也发生严重动摇。背后的鼓声那么急、那么响,虽然总兵不停地喊话,要士兵们集中精力于前方,但很多士兵都不由自主地回头张望,总觉得随时会有大批的明军呐喊着杀出。

“贼人退了!”周培公突然大叫起来,兴奋得手舞足蹈。他看到豁口附近本来严阵以待的那些铁甲兵突然收起了盾牌,从阵地上退了下去。

和狂喜的周培公相反,汉阳总兵闻言心中却是一沉。急忙向缺口处望去,可不是,那里的明军铁甲兵正迅速退出豁口,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铁甲兵此时消失,只能说明已经不需要他们继续堵缺口了。

正像汉阳总兵所担心的,大批明军甲兵越过断壁残垣,从缺口里面走出来。刚才明军因为人少,一直坚持守在城墙的缺口里,尽可能地缩短战线,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两侧城墙上的优势来堵截清军,但现在明军却毫无顾忌地跨过城墙,进入城中的空地。

涌进来的明军甲兵并不多,看上去也就几十、上百,他们占据的阵地也不大,只有短短的一段街道,背靠着城墙站成了三排。但这种举动打消了对面清军的最后一点儿斗志,他们惊疑不定,不知道城墙背后到底还有多少明军军队。只知道对方已经不再担心缺口失守,而是开始行动,从这里进城来夹击己军了。

旁边只闻鼓声、不见人影的明军也出现了,看上去这股明军也就有四、五十个人的样子。他们不再敲鼓,也没有走到城墙旁边那些明军的阵中,而是大摇大摆地站在侧面,对清军形成一种半包围的阵势。

本来抬着房梁的士兵先后松手,让它沉重地落在地上。这些敢死队的成员都抽出刀刃,与其他亲兵营的同伴一起结成圆阵,把总兵围在圆心,准备借助周围的房屋进行最后的顽抗。

从侧面出现的是穆潭带领的几十个明军。他刚才奉命去寻找刘体纯,但后者对安陆知府穷追不舍,已经杀去市中心了。城内兵荒马乱,到处都有明清两军士兵混战,穆潭好不容易才一路问、一路找到了贺珍。听说邓名遇险后,贺珍马上掉头向豁口杀回来,同时派给穆潭几十个手下,让他们率先赶回豁口。

穆潭赶回来的时候,汉阳总兵的亲兵营已经抵达豁口发起了进攻,穆潭身边只有几十个人,无法突破清军的防线,只好躲在附近的城区里等待时机。

在附近城区里躲藏的时候,穆潭抓到了几个同样藏身此间的安陆兵。这些人向明军求饶,穆潭灵机一动,就让他们出去朝着武昌兵喊话,造谣说安陆知府已经搬开堵死东城的石头,成功逃出城去了。这几个清军都是钟祥的本地人,就算汉阳总兵成功突围他们也不会跟着逃走,武昌兵是否能够脱险对他们来说也毫无意义,倒是为明军立功,争取保住性命和一家老小的安全更为重要。得到穆潭命令后,这几个安陆兵就跑出去,在武昌兵的背后来回走动,同时大声地呼喊。

武昌绿营兵的士气本来就濒临崩溃,拼死抵抗贺珍是因为他们无处可逃,只能寄希望于亲兵营杀开一条血路,让他们有机会跟着逃出钟祥;得知东城出现一条生路后,武昌兵就纷纷向东撤退。

计谋虽然成功,可看起来缺口前的清军似乎还没有放弃进攻的念头,穆潭立刻就招呼明军到汉阳总兵的侧翼去虚张声势,他们敲锣打鼓的行为极大地扰乱了清军的军心。清军向缺口发起决死冲锋,靠的就是一口气而已,穆潭在他们身后不断地制造混乱,干扰分神,把清军已经聚集起来的那口气泄去了大半,再也无法积蓄起信心和勇气。

从豁口涌进城的是袁宗第派来的一百多名士兵。接到邓名的告急消息时,袁宗第身边只有一百多战兵的预备队,一口气就都派了过来。这些战兵大模大样地开进城,摆出有恃无恐的模样,为的是多拖延一点时间,现在袁宗第城外的大部队正在调动中。

站在城墙上的邓名能够看清穆潭只是在虚张声势,不过掩护在亲兵营背后的其他武昌兵溃散逃走后,贺珍的部队正在畅通无阻地赶过来,很快就能抵达。只要贺珍一到,对方就会彻底失去突围的机会。

亲兵营的士兵围绕着总兵形成圆阵后,贺珍的部队终于赶到缺口附近。看到四面八方都有明军从街头巷尾涌出,汉阳总兵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脱险的希望。

“保护大人!”游击声嘶力竭地高呼着,他捡起一杆长枪,挺身站在总兵身前,脖子上青筋毕露。

“听说这个邓名的真实身份是个前朝宗室,这只是他的化名?”汉阳总兵问了周围的人一声。

对于邓名身世的谣传,武昌附近的平民百姓虽然不知道,但是文武官员却都有所耳闻。

几个面如死灰的幕僚点点头,总兵又问道:“他是前朝哪位大王之后?”

包括周培公在内,没有一个人能回答汉阳总兵的这个问题。

见到清军防御的阵形后,明军并没有上前抢攻,而是缓缓地围着清军把他们围起来,两军对峙了一会儿后,袁宗第又有一批援军赶到,更多明军出现在城墙上,他们还带来了一些弓箭手,在城墙上面冲着清军全神戒备。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亲兵营的士兵们已经陷入绝望,只有他们的游击还在纵声狂呼。

汉阳总兵又回头看了看身后,那位不到三十岁的首席军师此时已经手脚发软,面孔苍白,快要倒在地上了。总兵苦笑了一声,把腰间的宝剑拔了出来。

“正是!”本来已经骨软筋酥的周培公见状又跳将起来,叫道:“大帅身先士卒,士气大振,必能杀出一条血路。”

“读书人啊。”汉阳总兵这次没有任何愤怒的表情,只是最后看了周军师一眼,然后转回身,突然拨开身前的部将和士兵,独自走到队伍的前排,冲着城墙上高声喊道:

“对面可是邓名,可敢出来一见?”

听到这声喊声后,邓名举着红旗,不慌不忙地走到墙边,向清军这边俯看下来,他与汉阳总兵对视片刻,缓缓说道:“我就是邓名。你愿意投降吗?”

“原来这么年轻啊。”汉阳总兵看着城墙上那张年轻的面孔,远远看上去好像连二十岁都没有。

“殿下,”总兵向邓名高声喊道:“罪将的部下原本都是普通百姓,是罪将一意孤行,要投靠清廷的……”

听到汉阳总兵的话,邓名点点头,总被不同的人误认为是宗室,现在他已经懒得解释了,况且此时也不是解释的时候。邓名知道对方担心自己杀降,这个时代的人多有类似的顾虑,他立刻大声回答道:“只要将军放下武器,我保证降者免死。”

“一言为定?”汉阳总兵等得就是这句话,立刻高声追问道,既然对方是个身份尊贵的宗室,又在众目睽睽之前许诺,那么部下存活的机会或许能大上那么一些吧。

“绝不食言。”邓名再次保证道。

对峙的明清两军士兵脸上顿时都是一松,明军知道战斗即将结束,而清军士兵本来自度必死,现在虽然不知道邓名是不是会守信,但到底还是有了一线生机。

总兵回过头,对亲兵们喊道:“殿下仁慈,你们万万不可忘了今天殿下的不杀之恩。”

接着总兵又一次望向城头:“冤有头、债有主,背叛皇明的大罪罪人一力承担,还望殿下不要食言。”总兵用尽力气喊完这句话,猛地举起宝剑在自己脖子上一划,切开了自己的颈动脉。鲜血顿时喷起半人多高,总兵的这个姿势维持了两秒,然后人就重重向前扑去,直挺挺地摔倒在地。

亲兵营的游击见状大叫一声,也从腰间抽出匕首,二话不说就割断了自己的喉咙,咕咕喷着血跌在地上。

清军的总兵和亲兵营游击自刎,周培公、总兵的师爷、幕僚,以及剩下的亲兵营众官兵皆抛下武器,向明军投降。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