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
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师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其后十数日间南京和扬州再至淮安,凤阳,徐州,睢宁一带都是暗潮涌动,往来信使不绝。

原本一个不被人看在眼里的小人物,居然正面硬憾刘泽清的万余大军,其中还有三千精兵,一千骑兵。

这个实力就是相当不俗,可以说是令人相当震惊了。

最少可以说明,这个闵元启拥有与刘泽清正面对抗的能力。

其后史可法亲临淮安,当面劝说刘泽清罢兵休战,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已经无心再战的刘泽清当然是听劝,写了一封致歉的书信,由亲信将领李化鲸和史可法的中军官并幕僚阎尔梅等人,一并赶赴云梯关,申明罢兵休战之意。

接着史可法奏请替云梯关开镇,就是大河卫为名,开大河镇,其意当然是令闵元启守备半枯竭的淮河与黄河出海河道,也就是灌云到盐城和海州这一片地方。

这样等于徐州镇和淮安镇一侧又多出一镇,若遇战事,诸镇齐聚或是分头并进时,大河镇可以为后镇,也可以为前驱,一切得看实际的情形而论。

最少在东林党人和史可法心里,多出这么一镇当然是大好事,哪怕是躲在深宫不太过问政务的弘光帝,也是下了诏旨,劝刘泽清和闵元启罢斗,以朕心甚忧结尾。

高杰和刘良佐当然也是知道此事,但二镇也别无动静,刘泽清只要没有发疯去拼死打云梯关,二镇自然也没有可能在这时候冒大不讳去抄刘泽清的后路。

况且高杰现在厉兵秣马,准备实兵实饷,来年北伐,此时没有大的意外,高杰也不太可能来寻刘泽清的晦气。

一场大事,大体就是在七月过后平定下来。

与此同时的七月,远在北京的大明京师之中,亦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事。

经过多次和心腹重臣和亲郡王们的交谈,会商,多尔衮下定决心,执行太宗皇帝混元一宇的遗志,将大清国都从盛京迁至京师。

此时的京师还是处于愁云惨雾之中。

上吊殉国的崇祯帝草草发丧埋葬,多尔衮决定重修帝陵,来年再把崇祯皇帝下葬。

从他少年时起大清就和大明征伐不休,崇祯帝也是被视为八旗最大的对手。

这个皇帝的好大喜功和举措失当经常被八哥崇德帝皇太极拿来取笑,但在多尔衮心里,大明皇帝还是天下共主,自己等人,仍然算是蛮荒小国,沐猴而冠罢了。

但皇太极就是有强烈的自信,在盛京时虽用汉制建内院,任汉人为大学士,任八旗王公为各部尚书,并且成立汉军八旗和重用三顺王等东江汉将,其恢弘气度和格局,远非多尔衮能望其项背,更不必提已经逝世多年,晚年颇为疯狂的老汗了。

在皇太极在时就颇为自信,坚持用满洲衣冠,不准亲贵渐习汉俗,对亲贵不用小刀割肉,听汉人戏文等事都严词斥责,甚至加以惩处。

对提倡改汉人衣冠的言论也是严厉打击,多次强烈表示,满洲衣冠和骑射乃是国本,绝对不可动摇。

对大明疆域,皇太极也是早有野心,其实皇太极已经严重动摇了大明在北方的统治根基,在清军五次入关的扫荡抢掠屠杀之后,大明北方的力量已经极为孱弱,甚至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第五次清军入关时,在山东牧马达近半年之久,明军没有一镇敢于和清军交战,未发一兵一矢,也没有勤王兵马,更没有地方团练。

第一次清军入关时,虽然明军初时也极为胆怯,惧不敢战,乃至皇太极令人竖牌曰各官免送,但后来宣大榆林甘肃等各镇兵云集,加上蓟镇兵和辽镇兵,山东兵河南兵齐集,数十万明军将阿敏盘踞的四城团团围住攻打,清军因此损失惨重,阿敏狼狈逃回,皇太极趁机将其治罪,夺了阿敏大贝勒之职。

第一次皇太极留阿敏和几千兵守四城,就是因为前期太顺,过于小觑了明军,同时也是感觉明军太弱,在关外留几颗钉子,隔一段时间后再来攻打,扩大占领地盘,两面夹击,夺取宁远和山海关门。

这样辽东辽西辽南连成一片,对大明可以进行蚕食和灭国之战。

怎奈四城惨败收场,皇太极也就收起了迅成之想,开始以大凌河之战,松锦之战加上五次入关,如砍伐树木一样,先除枝干,再伐其根。

可惜对皇太极来说是天不假年,他没有等到李自成破京师的那天就撒手归西,其后的果子被小十四多尔衮摘到手中,豪格和两黄旗的人没抗的过多尔衮三兄弟,除了保住了顺治的皇位之外,顺治年间在多尔衮未死之前,是由两白旗当家作主了。

现在八旗已经在京城圈地,各兵虽未取家口前来,但圈地之说已经甚嚣尘上。

大伙打了几十年仗,很多八旗官兵是从爷爷辈跟天命汗起兵,先平女真各部再挑战庞然大物的大明,几十年仗打下来,现在得了大明京师,多尔衮决定迁都消化胜利果实的同时,大大小小的八旗将士也是在城中盘踞下来,不仅在城中占了全部内城宅邸,将汉人赶到南城或京师城外居住,八旗上下还一起向摄政王建言,想在大明的北直隶地方跑马圈地,各旗圈公地,八旗贵族之家圈私地王庄,抢占明朝勋贵太监和官员在京畿一带的私人庄园。

多尔衮在内心已经同意此事,但就如他还没有下剃发令一样,多尔衮感觉此时圈禁会大伤已经投降的汉人士大夫效忠之心,因此还在犹豫之中。

到七月时,最少是定了迁都之议,而且在月初之时,修了新的时宪历,得西洋教士汤若望的大力。

同时议定迁都,着人祭祀在关外的先帝帝陵,以迁都事告之。

又重设明诸陵守陵官员,派卫兵驻所,以防人趁乱盗陵。

遣辅国公屯齐喀,固山额真何洛会至盛京,迎接顺治皇帝的大驾至京师。

当然同时也派出不少兵马,征集大量的骡马车陵,将八旗将士们的家小分批从盛京到赫图阿拉等地迁到大明境内。

多尔衮到七月才真正下定决心,决心先分房,后圈地,搬取家小,以定八旗将士军心。

此前的五次劫掠都没定下立足大明境内的决心,多尔衮此前也是多有犹豫,五月时多尔衮就率大军进了大明京师,但既没有议定迁都,更没有派人迎顺治帝和八旗将士家小。

也没有修乾清宫的打算,还处于犹豫之中。

主要还是北方残破,多尔衮考虑到清军要同时面对顺军和明军两处大敌,还要深入西北江南,这些地方清军都不熟悉,清军的家底太薄,真正的家底就是八旗六万丁口,其中两到三万人的真正战兵。

只要一场大战惨败,两三万人的旗丁损失了,八旗不光要惨败回关外,连老家也未必保的住。

但皇太极到多尔衮为此布局多年,至此局面,也是有进无退了。

辅国公屯齐喀和何洛会身负重任,出城之时,诸多王公亲贵都去送行。

多铎身为豫亲王,向来没甚架子,却是也参与到送行队伍当中。

主要还是当面嘱托两个主事的,到了盛京要先替自家多备车马,豫亲王的一些心爱之物,都要完好无损的带到京师来。

这时八旗王公权位之重可不是康乾之后的王公可比,豫王当面嘱托,何洛会二人自是恭谨答应下来,绝不敢有丝毫怠慢。

多铎办妥此事,兴高采烈的回到多尔衮的摄政王府居所,在侧门拴马石拴了马后,这个穿着天青色四团龙褂,头顶东珠,胸前挂朝珠的亲王,便是一摆数摆的走到上房外求见。

摄政王府人马川流不息,求见的人极多。

除了戴笠帽,结红缨,留着金钱鼠尾的八旗中人,也是有不少明朝降官求见。

清军占据京师后,文官虽对新顺失望,但真心愿投蛮夷的也是不多,这一个月时间最少有过百官员选择南逃。

多尔衮此时气度也是极大,南逃之官不管不问,由其自便。

此时谁也想不到,几个月后,摄政王会下令军民剃发,更衣冠,更开始圈地,设逃人法等追逃大明官民百姓的恶法。

看着那些戴乌纱帽,圆领袍服,胸前绣补,宽袍大袖,柔懦似妇人的明朝文官们,多铎脸上显露厌恶之色。

他可不学多尔衮,对这些明官明明瞧不起,却是不得不用,表面上依重,其实内心感觉这些人连自家的包衣旗奴都远远不如。

“见过摄政王。”

满清立国十几年,后金立国几十年,规矩体统已经固定下来,甚至到了此时,奴役驭下之道要比大明成熟的多,老练的多,也狠辣的多。

就象皇太极为了得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前后杀几个亲兄弟和侄儿,逼死姐妹,杀掉正蓝旗千余人,宁愿令正蓝旗变弱,也是要叫豪格彻底将这一旗掌握到手。

这种老练毒辣的手段,当然也是被他们照搬到关内,用在大明身上。

不管这些蛮夷贵人如何对敌人下手狠辣,不留丝毫后患,最少在表面的礼节上,他们也是相当的纯熟老练了。

多铎进屋后,放下马蹄袖,先跪下叩头,然后站起身来,多尔衮迎过来,双方用肩膀互相碰了碰,然后搂了一搂,这便是亲贵之间的抱见之礼。

身为摄政王亲弟和一旗之主,多铎是有这尊荣体面。

“九哥,”多铎笑嘻嘻的道:“那些汉狗官儿看着就生厌,何时叫他们更换衣冠啊?”

多尔衮闻言一笑,说道:“我刚批复了一个折子,因军事方殷,各官照旧例着衣冠,不得妄自更易,更不准擅自剃发!”

“同时。”多尔衮自信言道:“我派信使南下,喻令那史可法劝他国主削去帝号,以建藩属。他们若肯降,我便纳之。”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