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很多。
有班昭续汉书,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有谢道韫林下风气,更有上官婉儿称量天下士。
但,所谓“千古第一才女”,却是眼前这位温婉清丽,一幅大姐姐人设的女子。
易安居士李清照!
知名度应该也是第一的。
毕竟,她的好几首词都在课本上,标注“朗读并背诵全文”,让广大学渣痛恨不已。
即便是小学中学教育的漏网之鱼,也多多少少听过这名字。
嗯,苏墨如今,确实也见过不少名人。
但,这妹子也算是他唯一见过的,能以作者的身份,写入语文书的名字了。
非作者的话,倒是还有个“武松打虎”……
故事的主角,正在边上醉成一坨泥。
想到这里,苏墨稍稍有些恍惚。
“公子一首《青玉案·元夕》,寥寥数字,已得词中三味。故小女子斗胆与公子论道,还请公子切勿推脱。”
李清照见苏墨一幅沉思的模样,似乎微微有些担心,出声道。
“李大家觉得,诗词本身难容么?”
苏墨笑了笑,问道。
“当然!诗文仅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根本便是不同的东西。”
李清照轻哼一声,似乎有些怨气。
她这个论题,其实还挺大的,算是一个时代的争驳。
大概就是,词到底是以“唱”为主,还是以“文”为主。
词这种东西,最早当然是唱的,是古乐府歌的衍化。
早期的词,也是以旋律为主,将词文辅助旋律进行传唱。
这里着重说一下柳永。
他丰富了词牌内容,而且他通音乐。
每一首词,都是为了能唱的好听,而写。
所以宋词,某种意义上,是从他开始真正走向繁荣。
有水井处,皆歌柳词。090
就是这种情况。
但,到了北宋中后期苏东坡王安石这些大家,扎堆出现。
比起柳永而言,这些人的音乐水平差得远。
苏轼便另辟蹊径,以诗入词。
某种程度上,这种写法,降低了词的写作难度。
但同样,传唱难度也增大了。
哪怕,流传非常广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不入当时的韵律。
让,一众歌女都深恶痛绝。
至此,词和传唱开始分家。
很多词,其实已经没法唱了。
李清照对词的理解,也是强调协律,崇尚典雅。
甚至,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极为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当世大家里,周邦彦本身也是懂音乐的,甚至规范了词曲的音律,跟她的观点其实比较吻合。
但,这时候,苏墨这一首《青玉案·元夕》突然就传唱开了。
虽然,这词还真的能唱……
但,显然也走的是以文入道的路子。
导致李清照极为警觉。
生怕,又出了第二个苏轼。
“原来李大家,担心这个。”
苏墨看着李清照认真的样子,有些无语。
应该在,几年之后,李清照这种不满到了极限。
干脆,写了个《词论》,化身大喷子,将宋代的一众大家喷了遍。
人送外号“李怼怼”。
比如什么:柳永
内容不全?请换个浏览器试试(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
╲飞╲╱中╲ 网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速╲╱文╲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