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重生:回到七零末
第四百三十一章 吴晓晓的计划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但很快这个印象就被推翻了,吴晓晓跟沈老问了声好之后从自己的书包里掏出了几页纸递给沈老说到:“沈老,这是我这段时间收集的所有在近三年在国际上发表的对盐碱土地和近海土地进行各种作物,包括经济作物种植的一些研究文献,所做的总结和分析,您先看一看。”

沈老本来准备先给吴晓晓表示欢迎,勉励她不要怕辛苦艰难,然后再好好给她介绍一下南平种植基地的计划,以及讨论接下来安排,但是接过报告,她立刻就被吸引了。

作为研究领头人他当然知道,除了自己埋下头来研究之外,去不断收集和关注同行的研究结果也非常重要。但是遗憾的是盐碱土地的改良和研究,实际上在这些年在国际上并不是热门。更不用说之前很长的时间内,我国的科研一直和国际上处于相对滞后甚至脱节的状态,很多信息都没有办法直接拿到。

现在虽然国际上做农业研究的方向很多,但是中国所面临的这种情况,其实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并不存在。现在有不少国家本身就不把农业生产看作很重要的环节,因为粮食并不算很贵,如果国际关系没有问题的话,完全可以大量的从国外进口不需要自己去种植。

所以对于那些耕地面积不足的国家来说,会更倾向于发展工业,包括旅游业。而耕地丰富,能够大量开展种植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欧洲的那些粮仓国家,他们本身就有大片平坦有肥沃的土壤。更关注的是农业机械化,粮食育种,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生产等等。

要改善盐碱土壤,让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尽可能种成更多的粮食,让我们的人民不用捧外国的饭碗这样的挑战,中国才会面对也必须解决。

而经过这些年,其实南平的盐碱土壤种植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进度,但的确发展要远慢于大家的预期。包括很多上层的领导者也有这样的疑问。南平基地的经费在逐渐减少,要不是有沈老的名声,能不能存在还是个未知。

这也是现在在基地里面常常会产生到底方向对不对的讨论的原因。

沈老先扫了一眼吴晓晓所整理的文章,她对这些文章进行了概述,整理成了很适合阅读的表格形态,他简单扫了一下就能看到,现在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还是那几个实验室,都是老朋友了。

表格最前面的内容是文章作者属于哪个学校或者研究机构,后面用很简短的一段话讲了整篇文章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突破。

单从这张表格上面的遣词造句也的确能看出来,白自同说的没错,他送过来的这个学生啊,还真是非常擅长收集信息,而且做学问的心也很踏实。

其实像她这样的新人过来,多半是先跟着跑跑腿打打杂,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根本不必做什么准备,但是她却在来之前就已经开始积极的准备,还了解了这么多国际上的研究成果。

沈老对于吴晓晓的来到会给基地带来哪些变化,顿时感到充满了期待,先谢过吴晓晓的认真,回到正题,沈老开始给他介绍,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方向,还有南平基地现在的研究计划。

不同于基地里很多人对于沈老他们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有不解,觉得失去期望。

吴晓晓在最开始听到白老师说到南平基地的建设初衷和现在的研究重点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方向很重要,也一定会成功很重要。

重要性自必多谈了,粮食问题一直都是个大问题,现在是将来也是。尤其是这么大的国家,面对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饭碗肯定得端在自己的手里。

而至于说到这样的方向一定能实现,完全是基于吴晓晓自己对于植物的理解。其实植物的适应性远远超过人们现在的了解。

当然盐碱土地是有它的问题,在这里能够适应的植物相对较少,特别是很多粮食作物在经过长年的选育之后,人们尽可能选育的都是能够增产增收的一些品种。往往会需要在别的地方做出一些让步,这也是为什么粮食从来没有野草长得好的原因。

但植物本身是很有韧性的,任何地方只要有土。不,甚至不需要有土,就是石头缝里风化的石屑中,都能长出旺盛的生命来,不止如此,它们还能不断的改变着周围的环境,让土壤变得肥沃起来。

“你有什么问题没有?”沈老给吴晓晓介绍了一番温和的问道。

吴晓晓点点头说到:“沈老,您现在主持的方向是拿我们现有的各种稻种来不断选育对于盐水环境更加适应的品种。那我们有没有同时去到野外去搜寻,也许现在野生环境当中就存在到海水稻呢?”

“其实有时候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即使是在这样严苛的环境当中,也会有很多生物能够茂盛的生长,就像我们海边的红树林一样,它就是生长在盐水环境中的。在这里也许也会有类似于水稻一样的野生稻种存在呀。”

沈老笑道:“是不是白自同和你说的?他呀,一直就想要拉一支探险小队,沿着海岸线走一走,去找到自然界给我们的馈赠。”

“只是这样做的话,”沈老沉吟了一下说道,“未免有些太碰运气了。”

他倒也并不反对白自同的猜测,的确,在自然环境中很可能存在一些具有某些优良属性的稻种。之前一直做杂交水稻最终的突破,也是靠着在湖南的山区发现的抗倒伏抗虫害的野生稻种。这些野生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自然选育以后的人工栽培品种杂交之后,常常能够得到惊喜。

但是他们这里有些特殊的情况,一方面靠海的位置通常条件更加艰苦,沿海岸线搜寻,人力物力的耗费都很大。在基地已经出现种种悲观情绪的时候,沈老出于对整个基地稳定的考虑,也不赞成进行,在海岸线边撒网一般的搜寻。

这种碰运气的情况,只有心智特别坚定,同时能始终保持积极心态的人才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去做。如果在整个基地开展的话,现在已经有些悲观情绪的成员加入,可能几次搜索得不到好的结果,没有任何收获之后,就会让这个悲观情绪在基地进一步蔓延,他不只是一个研究者,也是基地的管理者,这样的情况必须要避免。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