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
第1330章 上疏启战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1330章上疏启战

李钦载用的计,算的是吐蕃的政局,以及赞悉若的心理。

禄东赞已逝,权威渐失,其子即位大相,位置坐得并不稳当,一番争夺杀戮后得到的大相之位,记恨他的政敌一定不少。

不然赞悉若为何无故来大唐朝贺?他的目的是先解决外患,然后回过头专心对付政敌。

这样的机会,李钦载怎能不利用?

于是李钦载索性利用赞悉若对政敌的猜忌,在长安城来了一出被刺的把戏。

没人引导赞悉若会如何想,但李钦载能肯定,赞悉若一定会这么想。

赞悉若会以为吐蕃的政敌指使刺客杀李钦载,是为了借刀杀人,而赞悉若已深陷漩涡,他不是坐以待毙之辈,必须自救。

听说大唐官员已拿获了凶手,赞悉若的身份是无法去刑部大牢见凶手的,而且他也是嫌疑人,更不可能让他见。

但赞悉若毫不怀疑凶手的来历,必然是跟吐蕃有关。

大唐若已坐实了刺杀案是吐蕃人指使的,天子下一步将会做什么?

赞悉若想哭,那还用猜吗?苏定方已被召进宫了,名将薛仁贵也从海东战场上紧急召回,大唐还能做什么?当然是跟吐蕃干仗了。

之前赞悉若的分析,大唐三五年内不可能再支撑起一场大的战争,那不过是赞悉若个人的猜测。

事实上这个猜测的变数很多,最大的变数是,李钦载被吐蕃人刺杀了,如今人躺在府里生死不知,大唐天子与李钦载的关系世人皆知,不仅在国事上特别倚重李钦载,私交也非常莫逆。

这样的交情下,李钦载无辜被害,很难说大唐天子会做出什么选择,哪怕这个选择并不明智。

天子突然召见武将,已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了。

“咱们必须自救,”赞悉若坐在馆驿屋内,神情无比凝重:“若再不做点什么,吐蕃必有大祸!”

副使苦着脸道:“李郡公被刺,不是咱们干的呀,这不是冤枉人吗。”

赞悉若冷声道:“不是咱们干的,但很有可能是吐蕃国内那些人干的。”

“大唐天子可不管吐蕃朝堂的派系如何争斗,他只需要知道是吐蕃人干的,然后吐蕃便是他的敌人。”

副使心里无比憋屈,吐蕃也算是强国,强国使团在异国被冤枉,却无法申辩,这滋味实在不好受。

“大相,咱们是否该马上向大唐天子请辞,回吐蕃查实此案?”副使问道。

赞悉若摇头:“不能走,事情必须有个结果,不出意外的话,大唐天子应该已对吐蕃生了征伐之心,咱们必须制止大唐天子的念头,否则吐蕃这一战或许会被灭国……”

神情越来越苦涩,赞悉若叹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大唐,军队战力已越来越强大,尤其是他们的火器,更是无坚不摧,我父亲当年便亲身见识过它的厉害,此战断不可轻启。”

按照赞悉若的规划,继任吐蕃大相之后首先要在未来三五年内,军事上采取战略守势,然后肃清政敌,发展国内民生,练兵屯田扩军等等。

这是一个逐渐累积手中筹码的过程,结果刚来到大唐,却被破坏了。

若按照大唐的剧本走,不出三两年,吐蕃必亡国。

“先向大唐天子上表自辩!”赞悉若咬着牙道:“刺杀案或许是吐蕃人干的,但绝不是咱们使团干的,大唐天子明白了这一点,接下来才好与他们谈。”

“谈什么?如何谈?”副使问道。

赞悉若叹了口气,道:“大唐借着刺杀案,已掌握了主动权,吐蕃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了。”

副使不甘地道:“吐蕃国内是不是也该给咱们一个交代?”

赞悉若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冷冷道:“当然要给交代,但不是现在,先把大唐的事解决再说。”

…………

赞悉若连夜写了奏疏,上表陈情,奏疏中除了表达对李郡公的惋惜悲痛之情,更大的篇幅是解释自辩。

总之就是,刺杀案与吐蕃使团毫无关系,冤有头债有主,还请大唐天子明察秋毫,勿枉勿纵。

可惜的是,赞悉若的奏疏递进太极宫后,却如石沉大海,毫无动静,李治更是没有任何反应,就这样把吐蕃使团晾在馆驿内,赞悉若在奏疏里提出觐见天子的要求,也被李治故意忽略了。

而长安朝堂上,更大的风暴已开始酝酿。

李治召见苏定方后,君臣在宫里不知商议了什么。

第二天朝会,苏定方却突然上疏,言辞激烈地请求天子整顿兵马粮草军械,征伐吐蕃。

征讨的理由很正当很合理,吐蕃国心怀不轨,刺杀大唐功臣,对大唐来说,这是非常恶劣的挑衅,大唐痛失国器,焉能不伐?

苏定方的上疏,在朝堂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至于吧?因为一位功臣被刺,就要举国征伐吐蕃?

海东那边还没平呢,大唐如何经得起西面再次开战?

兵员呢?粮草呢?军械呢?领军的将帅呢?

苏定方的奏疏顿时引起了朝堂文臣们的普遍反对。

帝王怒而兴师,不智之举必将引发不吉的后果,朝会金殿上一片怒骂驳斥之声,苏定方却站在朝班中老神在在,阖目养神,对文臣们的口诛笔伐视而不见。

右相许敬宗这时跳了出来,没错,又到了关键时刻,作为天子的金牌心腹,许敬宗当然知道自己的屁股该往哪头坐。

别的朝臣不清楚内幕,但李治不会瞒许敬宗,他需要许敬宗为自己代言。

所以许敬宗很清楚整件事其实就是一场戏,既然是做戏,怎能少得了他这位黄金配角的参演?

于是许敬宗果断配合苏定方,站在金殿上摆事实讲道理。

他昂首挺胸旗帜鲜明地支持苏定方,并且告诉群臣,大唐征伐吐蕃,李郡公被刺不过是导火线,并非主因。

真正的主因是,海东即平,大唐周边的邻国里,唯一剩下的强敌只有吐蕃了。

若是吐蕃被灭,大唐文治武功将达到华夏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盛况,殿内诸位文臣武将也将在青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对大唐来说,灭吐蕃已是最后一哆嗦了,诸位确定不试一试?

至于兵员粮草等问题,只要决定去做了,那些都是小问题,作为大唐右相,许敬宗担保能充分调拨大唐各州粮仓,一两年内支应一场大战问题不大。

一通天花乱坠般的说法,殿内群臣渐渐沉默。

许多人居然开始觉得这老货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最后一哆嗦了,干还是不干?李郡公被刺,对大唐来说是绝佳的开战理由,错过这一次,下次大唐再想对吐蕃动刀兵,借口怕是不好找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