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
336:有张良之才,存魏征之心!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这是刘基在元朝最后一次辞官。通过刘基的三次辞官,能看出很多东西了。

第一,刘基性格耿直,嫉恶如仇。

第二,刘基先后三次为元朝效力,可见有传统士大夫的“入仕”心态,他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但社会太黑暗,容不下棱角分明的刘基。

第三,刘基讨厌方国珍这样的反元义士,可见,他受儒学影响极深,骨子里并不赞成乱臣贼子的造反。

正是因为刘基骨子里不认可反贼,这也是下文,他为何不愿接受朱元璋招揽的原因。

二、太祖下金华,刘基始得出。

在民间,有一句俗语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于是。

有些民间文学便借诸葛亮的例子,说朱元璋去请刘基出山的时候,也曾“三顾茅庐~”。

其实。

刘基并没有享受过诸葛亮的待遇,因为朱元璋和刘备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君主。

不过,朱元璋请刘基来南京,的确也费了不少周折,第一个向朱元璋推荐刘伯温的人,是胡大海。

元末的浙东,有“浙东四先生”之称,分别是刘基、宋濂、叶琛、章溢四人,《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

十二月,遣使征青田刘基、浦江宋濂、龙泉章溢、丽水叶琛。

胡大海荐四人贤,故遣使以书币征之。

注意,朱元璋请“浙东四先生”,并没有亲自去请,而是“遣使以书币征之”。

即。

派使者带着书信和金银去请这四个人,结果,四人来了三个。

对此,《明史·刘基传》记载: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

在《明史》中,宋濂、叶琛、章溢三人都是一次性请来的,只有刘基是“基未应”,可见,刘基的“架子”很大。

不过,当时朱元璋求贤若渴,一次请不来不要紧,他可以再请一次。

《明史·刘基传》云:

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

也就是说,朱元璋这次派了一个叫孙炎的人带着书信再去请刘基,刘基终于出山了。

其实,这一次,也没这么容易。

《明史·孙炎传》记载:

太祖命招刘基、章溢、叶琛等,基不出。

炎使再往,基遗以宝剑。

炎作诗,以为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封还之。

遗基书数千言,基始就见,送之建康。

翻译一下。

刘基不愿意往,朱元璋再次派孙炎前往,刘基闭门不见孙炎,但他也不想得罪孙炎,便命人送给孙炎一口宝剑。

孙炎作了一首诗送给刘基。

意思是。

“宝剑应当送给天子,我作为臣子的,不敢收你的剑。”

于是。

孙炎把宝剑还给了刘基,并且给刘基留了一封长信,刘基看过信后,终于肯见孙炎,最终被孙炎送到南京见朱元璋。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先后两次去请刘基,但都不是亲自去的。

朱元璋的使者孙炎对刘基始终以礼相待,并没有用强,刘基最终还是投奔朱元璋。

至于刘基为何改变主意,或许是因为他看到了朱元璋的诚意,也或许是因为朱元璋已经盯上他,他别无选择。

朱元璋没有亲自去请刘基,是不是意味着朱元璋不重视刘基呢?

其实并不是,刘备当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还在荆州依附刘表,他几乎一无所有。

而朱元璋请刘伯温的时候,已经是占领了江淮,加之当时的浙东处于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三方势力中间,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是不会以身涉险的。

所以,朱元璋和刘备“求贤”时的处境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接下来朱元璋的安排,也可以看出朱元璋非常重视刘基。

《明史·刘基传》记载:

既至,陈时务十八策。

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刘基到南京后,立即给朱元璋

内容不全?请换个浏览器试试(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

╲飞╲╱中╲ 网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速╲╱文╲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