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科学院
第一零二七章:长安,特种兵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胶水粘合纸张的试验结果出来了,粘合效果还可以,经在水中浸泡试验,几乎不可能分开。【www.feiazw.com

#飞 _速 _中 _文_ 网】

主要是目前的纸张的耐水性和韧性比后世的纸币差的太多,所以,胶水反而没问题。

不管如何,双层粘合纸张作为纸币还是成为了可能。只要不长时间在水中浸泡,是没问题的。

这种胶水,林毅不打算应用于生产,原因不言而喻----保密!

胶水可以做成糊状,也可以做成液体。

在一次试验时,无意中将一张刷有胶的纸反扣在了桌子上,碰巧桌子上正好有铅笔粉。结果,黑色的铅笔粉粘在纸上,留下清晰的痕迹。

这位试验者懊恼不已,桌子上粘上了胶。拿过抹布,揭开纸正准备擦桌子时,突然看到纸上有铅笔粉形成的细纹。

这不是像指纹吗?

那天审案时他也在场,所以知道指纹的事。关于提取指纹的事,也听林毅讲到过。

这样是不是可以提取指纹呢?

想到这儿,有点兴奋,迅速跑去给林毅汇报。

他叫张玉涛。

林毅一看,还真是个办法。

后世警察提取指纹的过程,林毅在电视剧见过。将墨粉撒在指纹处,然后用透明胶带粘上去提取。

这不就是相当于透明胶带吗?

“张玉涛,去找点煤粉来。”林毅也有些兴奋,想马上就试验。

“来,在这儿按一下。”林毅指着桌面对张玉涛说。

然后,撒上煤粉,轻轻一吹。。。。。。。

清楚!放大镜下看非常清楚。

在玻璃上提取更清楚。

林毅将大伙都叫了过来,展示了这个发现。

“哈哈,张玉涛,好样的,是你的重大发现。呵呵。”林毅表杨张玉涛。

张玉涛很开心,不过还是腼腆。

“生活之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呀!”林毅将纸递给张玉涛说。

张玉涛小心翼翼的接过这张印有铅笔粉的纸,这可是他的发现。

“粘在纸上的指纹容易被破坏,有什么好办法?”林毅继续启发道。

“粘在玻璃上。”有人回答。

“对。”林毅肯定道。

后世用透明胶粘在纸板上,透过透明胶带仍可以看到。而现在纸是不透明的,粘在玻璃上能起到一样的效果。

“哦,对了,张玉涛,把这张纸粘在玻璃上,保存下来作为档案。”林毅忽然想起,要保存好资料,以后要建个展览室。

张玉涛欣然答应,转身便去照做了。

经过改进的钢弩完成了,箭矢的螺旋和重量作了调整优化,杀伤范围基本达到了三十步,可拆缷的后柄也和原来的手柄可快速拆换。

这是科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创新,意义非凡。

长孙无忌试过后,笑的合不拢嘴了,这么小巧的弩?

长孙无忌手拿着弩来回的看个不停:“精巧!是个偷袭的好武器。”

“最适合斥候用。”林毅也接着说道。

“是的,斥候都是精英呀,培养不容易,好的利器可避免无畏牺牲。”长孙无忌若有所思的说。

“国公,小侄有一个想法:应该建立一支特种兵部队。”组建特种兵是林毅一直有的想法,钢弩也是冲着这个目标设计的。

“特种兵部队?”长孙无忌停下摆弄手中的弩,显然不明白“特种兵”的具体含义。

“对,特种兵。”

林毅按后世的特种兵的职能,进一步解释道:“特种兵是独立遂行非正规的特殊作战的兵种,主要担负侦查,搜集情报,袭击破坏,暗杀绑架,制造骚扰暴乱,开展心理战,以及反颠覆,反间谍,反偷袭和反劫持等任务。”

人们一般认为特种部队最早源于英国。二战期间,1940年6月6日,为反击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立即对整个德国占领区发动积极而又连续的反攻击”。于是,英国组建了一支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部队组成的特种部队,头戴绿色贝雷帽,取名为“哥曼德”。世界上第一支独立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新型部队应运而生。

唐朝贞观时依隋府兵制,设府兵之最高统帅部门十六卫---其中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屯卫、左右骁卫这十二卫各领军府四十至六十不等,军号分别为骁骑、熊渠、豹骑、羽林、射声、次飞,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不统府兵;以及太子东宫六卫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军府三至五不等,东宫十帅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

太宗又分全国为十道:关内、河南、河北、河东、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全**府虽然由12卫和六卫率分领,但同时又按地域隶属于道,所以府兵有双重节制。十二卫和六卫率领有军府,但不得自行征调,调兵须有皇命,地方上不见命令不发兵;十道及下属各州不直接领兵,其对下属军府的职责是进行检查督促;各军府长官发兵时须以鱼符为凭,州、道长官参与合对;各卫、率所属军府不集中在一道、州,一道、州的数个军府也分属不同的卫、率,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结党和割据,虽然缺点是不利于应急。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特种军队,各军府有斥候,主要是侦察职能。

长孙无忌陷入了沉思,林毅所说的这些职能,以前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不过,某些方面也的职能也是有的;比如,侦察、搜集情报、反颠覆(叛乱),反间谍等,只是没成体系。

林毅继续说:“有时候,一支特种部队胜过千军万马。。。。。。。”

“谈谈具体想法!”长孙无忌抬起头来说,示意林毅向书房去。

军队的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长孙无忌虽然位高权重,但现在是封建皇权社会,大臣随便插手军队是犯大忌的,所以不得不慎重。

长孙无忌本就是稳重、低调的人,如果不弄清楚,不敢贸然向李世民提出。

实践证明,林毅的许多想法都是正确的。尽管事情很敏感,长孙无忌还是想认真听听。

两人慢慢从小花园朝书房走去,林毅边走边介绍了自己的想法。

“特种部队独立于各卫,是一支只听命于陛下的小型部队,人数初期暂定一千人,后可发展至二千人。

特种部队主要宗旨不是正规的正面战场,而是执行特种作战任务,起到正规战场不能发挥的作用。

对外战争时,负责侦察、情报、突袭等任务,配合正规部队作战,起尖刀和突击队的作用。

对内冲突中,可发挥其全能、快速反应等特点,出其不意,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也是一支机动部队。

特种部队具有独立性,不受其它卫所控制,这样可防止某些卫过于强大而失去平衡。”

局部过于强大,就容易诱发人的私欲和野心膨胀。这是历来当权者所最忌讳的。

本朝的“道、州、卫的双重节制”也是这个目的,以后各朝代也大多如此。

比如,明朝,总督为封疆大吏,节制巡抚、总兵;巡抚上牵制总督,下监督总兵;总兵随为督抚所节制,却又分了督、抚之权。从而形成了以文制武、以大制小、以小分大的互相牵制的平衡关系,避免了兵权过于集中在一两位将帅之手,达到了收兵权于中央的效果。终明一代,没有藩镇专兵的祸乱,就是拜这种制度的功劳。

唐朝的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过大,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是不可避免的。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安史之乱的描写。这动地而来的鼙鼓宛如一股龙卷风,惊破了皇家的清歌妙舞。安史之乱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有必然的原因。

安史之乱,是一场地方节度使发动的对中央政权的叛乱,它对人民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另外叛乱集团代表分裂割据的势力。这就是安史之乱的性质。安史之乱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二是导致了蕃镇割据的局面。总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林毅知道,按照历史,当前及以后很长时间不会发生这种事。但是,形势是不是会改变?不得不谨慎。

当然,林毅所说特种部队实际上包括情报部门,也就是后世的间谍机构。因为目前专门成立情报部门还没有必要,特种部队可以胜任。

最后,林毅说道:“精锐、全能、装备精良、出其不意是特种部队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身体素质要好,源于基本身体条件和平时注重体能训练;头脑灵活,智慧也是基本战斗技能;能吃苦耐劳,意志坚决不畏艰难险阻;要敢于争锋,有遇强敌敢打、敢拼的必胜信念。”

林毅已经了解过,目前府兵有内府和外府之分,内府即“三卫五府”--亲卫、勋卫、翊卫,而勋卫、翊卫又分为一、二两府,内府卫士负责宫廷宿卫,外府即各折冲府。府兵的选拔其时有三项标准:资财、材力(体力)、丁口,而以资财为首,等级观念很严;三卫五府士兵由五品及上柱国以上官员子孙组成,外府士兵由六品以下官及良家子弟组成;家中人口多、体力好的人21岁入役,61岁出军,三年一检点,相当于终身义务兵,本人享受免租庸调,同时自备粮秣、短兵器,战马和盔甲、长兵器由国家负担,每年冬季以府为单位由折冲都尉指挥进行操练。

内卫士兵由五品及上柱国以上官员子孙组成,林毅担心这些“高干”子弟是否能胜任特种兵的要求。所以,特意谈了这些条件,意思就是招收兵源要广泛,不能局限在这些框框下。

两人已经来到了书房,长孙无忌喝了一口茶,细细品味了一小会儿。

即是在品茶,更是在品林毅的话。

最后,长孙无忌放下茶碗,说道:“事关重大,贤侄还是写一份奏折吧,老朽亲自送上。”

~~~~~~~~~~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飞速中文网 - www.feiazw.com ,您的最佳选择!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