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科学院
第一零二五章:长安,遇辨机(1)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六月的天,已骄阳似火。【www.feiazw.com

飞*速*中*文*网】十多天来,不曾下过一滴雨。

清晨,乳白色的轻雾弥漫在空气里,笼罩着长安城;从那里,散发着燃烧似的气息。渐渐,零零散散的、轮廓朦胧的云片,悠闲地浮在苍蓝的天上,缓缓地飘动;强劲的枯风不断吹拂着,却不能驱走暑热。

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雨水却如此吝啬。

不会去年大涝,今年大旱吧!林毅无不担忧。

还好,午后,云层渐渐厚了起来,颜色也由洁白变成了灰暗。。。。。。

“哈哈,看来要下雨了!”林毅禁不住笑出了声。

的确要下雨了,太阳终于挡不住乌云侵扰,羞怯的藏了起来。

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下来,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

不一会儿,伴随着雷声,雨滴变大了、变密了。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形成了雨帘。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雨珠顺着小草的茎滚下来,一滴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

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雨点击打着覆盖在地上的积水,泛起一朵朵大大小小的气泡。远看,恰似撒落了满地花瓣一般。

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还好,大雨持续时间不长。狂风过后,逐渐恢复了平静,变回了温和的小雨。

气温骤然降了下来,凉爽的空气沁人肺腑。

“真是及时雨啊!”林毅惬意的舒展了一下身体,感叹道。

傍晚时分,雨停了。

好久没和家人一起好好休闲了,近来事情确实多。

林毅觉得周靖琪在家挺无聊的,才十六七岁的小丫头,整天闷在家里,能活动的范围实在太小了。

不像后世,都在紧张的上学或工作。上学和工作本身确实很辛苦,既劳心、又劳力;不过,却也过得很充实。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交流、需要社交,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心理负担,促进宣泄,使人有信心。

明天应该比较凉爽,林毅打算陪周靖琪等人出去逛逛,散散心。

听说出去逛,大伙当然很开心。

“想去哪里玩?”林毅问周靖琪。

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林毅陪着。周靖琪歪着头想了想:“去寺庙许个愿意吧!”

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高祖武德二年(619),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

太宗即位之后,重兴译经的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一共七所,这样促进了当时佛教的开展。

佛教在唐代也有新的发展。由于南北朝以来新的佛经不断传入和对教义的不同解释,所以在唐代逐渐形成了许多佛教宗派。

各派虽有差异,但基本精神却是相同的。它们都提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迷信说教,引导人们逆来顺受,安心现状。所以,它们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在诸派别中,以智能为代表的天台宗、以玄奘为代表的法相宗、以法藏为代表的华严宗和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的影响较大。

唐朝时儒道佛三家鼎力,原则上是儒学为正统,但并不是独尊。总的来讲,佛道虽然有很多的冲突,但是具有很强的融合趋势。儒道佛的融合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三家的学说都是治理天下、安抚民众所需要的;其次是人在不同的时候分别需要儒家的入世进取、道家的进退自如甚至佛教的逃避放弃,仅有一两种精神是不够不完整的;再次是三家在哲学思辨的方式上具有互补性,儒家重视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原则,注重实用,哲学思辨不够深入;道教和佛教对现实持超脱或遗弃态度,游离现实。三者之间的融合实际上都是立足于本家融合另外两家,结果造成三家的并存和不断的改进。

从某种意义上讲,佛教的“逃避放弃、游离现实”可能是吸引人们的潜在原因。“游离现实”即超脱了现实,脱离了现实便有未知性,正是这种不可知性,给人们以幻想、希望。

所以,普通百姓信奉佛教的很普遍。

“好啊,去哪个寺庙?”林毅并不太清楚哪个寺庙有名,后世西安有名的是大雁塔,不过现在还没有建呢?法门寺又太远了。。。。。。

“去会昌寺吧,听说那儿的法师有名。”周靖琪回答道。

“噢,会昌寺?不远嘛!明天早点去吧,晚了天气热。”林毅努力回忆后世有关会昌寺和法师的信息,却想不起来丁点。

“奴去告诉子菁姐姐一起去吧。”周靖琪并没有征求林毅的意见,说着就直接去了。

林毅心想:是有意叫上夏子菁的吧!

想到夏子菁,林毅不免有些头大。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啊!

周靖琪确实是有意的,她要想尽一切办法促成林毅和夏子菁,这样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在周靖琪心中,这似乎成了自己的责任。

周靖琪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无论两人谁为妻、谁为妾,都会一样幸福,不会有差别;因为,她了解林毅,也了解周靖琪。

第二天辰时,便出发了。除了林毅、周靖琪、夏子菁、陈荷花和孩子外,还有小翠、柳叶、小雨、小雪、杏儿,当然也少不了司马铭和大虎。

雨过天并未完全放晴,雨水洗净了盛夏的天空,空气格外清爽。

林毅仰头看了看天空,天空中呈现“朵朵云”。谚语说“朵朵云,晒死人”,看来下午要晴了。

会昌寺位于长安城西北金城坊(大约在后世西安市劳动公园附近),不一会儿就到了。

门口已然来了不少人了,不知道是佛教盛行还是人们都觉得今天天气适宜,都出来了,反正超出了林毅的想象。

入得寺门,似乎置身于琼楼仙阁的香火缭绕之中。除了檀香味外,空气中还夹杂柏叶的清苦味。

循味望过去,左右各有一棵柏树,苍劲、威严、肃穆。柏叶上布满了点点小水珠,透过淡淡的烟雾,若隐若现的在苍翠中闪耀着,别有一番风味。

穿过庭院,走过天王殿,就到了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

一般寺院都有大雄宝殿,是寺院内最主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宝殿是供奉“大雄”的地方,“大雄”即佛教的始祖“释加牟尼”。

大雄宝殿屋顶四个飞檐挂有铜铃;微风拂过,就会“丁丁冬冬”地奏起来!进入大殿,只见在高大的橘红色的“佛光普照”丝绸帐里,释迦牟尼佛,慈祥端庄地坐在莲花宝座上,两旁有两尊佛低头膜拜。

林毅在心里比较了一下,和后世的寺庙差不多。

前来拜祭的人比较多,大伙只好在后面排队等候。

人虽多,却很安静,秩序井然。因为来的人,大都是信徒;即使不是,也或多或少对佛怀有敬意。

林毅就不是信徒。后世人们大多都不是信徒,但在佛门面前却不敢放肆。

佛门,自然清静。

不多时,一名小沙门向林毅走来。

司马铭则警惕的向林毅身边轻移了一步,目光扫射四周。

小沙门双手合十,低了一下头说道:“小僧打搅了,师傅有请几位施主去法堂斜话。”

法堂,一般称为讲经堂,或**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只在特定的日子才讲经说法,讲经的时候,信徒可以进去听。没有任何佛事活动时,则不对外开放。

林毅愕然,又看了看小沙门,确实是和自己说话。

转头再看周靖琪和夏子菁,两人也诧异的看着林毅,陈荷花更不可能知道缘由。

“是我们?”林毅再次确认。

“是。请随小僧来。”小沙门说完,转身带着林毅一行缓缓向大殿侧面走去。

林毅不认识所谓的师傅,甚至根本不认识任何僧人。然而,对方却认识林毅;因为林毅的名头已经非常响了。

这个师傅就是辩机。

辩机,据他在《大唐西域记》卷末的《记赞》中自述,少怀高蹈之节,15岁时剃发出家,隶名坐落在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的大总持寺,为著名法师道岳的弟子。后来道岳法师被任为普光寺寺主,辩机则改住位于长安城西北金城坊的会昌寺。十余年中潜心钻研佛学理论,至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法师回国在长安弘福寺首开译场之时,便以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的资格,被选入玄奘译场,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是时辩机的年龄约当26岁。

辩机来会昌寺已有几年了,因生性聪慧,又经道岳名师指点,再加上刻苦钻研。此时,以渊博的学识、优雅流利的文采而知名了。

今天,辩机在天王殿看见了林毅。

以林毅目前的身份,辩机当然要亲自接待。

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法堂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让林毅想起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诗。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构思独具特色,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进了法堂,在小沙门的引导下,一一盘腿坐下。小沙门双手合掌行礼后退了出去。

光线有点暗,这时才注意到,讲经坛上坐了一个二十来岁的河尚,眼睛微闭。

这么年轻的师傅?林毅心里更觉得悬乎。

河尚睁开眼睛、双手合掌,一低头说:“贫僧辩机见过各位施主。”

辩机?!!

~~~~~~~~~~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飞速中文网 - www.feiazw.com ,您的最佳选择!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