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科学院
第一零五章:居咸阳,揭牌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时间已是三月底了,会议后,各县都回去紧锣密鼓的开展工作了,季节不等人呀。【www.feiazw.com

飞 速 中 文 网】

林毅和王子学、杨少成、郑勇商量,要从周家庄带十个人去帮助万年县和长安县,希望杨刺史和郑县令支持。

关中的气候,同季节相对比梁州大约晚二十天左右,现在回去正好赶上关中育苗。

实际上,只要林毅提出,就不会有人反对的。林毅之所以和他们商量,是尊重对方。只有尊重对方,对方才会真正尊重你。林毅深知这个道理。

在梁州的事情办完了,于四月一号急匆匆启程返回咸阳。季节催人啊,关中的季节也要到了。

回咸阳后,事情也很多。

首先和王子学向房玄龄及司农寺汇报了梁州的情况,安排好带来的十名技农,万年和长安县和五名。

建议万年县和长安县同样采用“梁州模式”,万年县和长安县相对集中,地域也不算大,五个人可以忙的过来。

至于咸阳,有夏涛等人,也没有问题。

接着,科学院已经建设完毕,需要商量开张事宜。

林毅和长孙无忌再次来到建设好的科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楼,比林毅想象的气派的多。

门楼,林毅并没有画图。重点画的是布局,其它的不重要,建筑方面林毅也确实不懂。

这个门楼,是工匠们根据当前的建筑风格做的,砖石结构为主。顶上覆着椭圆型的青瓦,从正面看,上面是石制的长条方形过梁,梁的上面是凸出的青砖斜角,像锋利的虎牙,梁和斜砖中间是青砖磨制的当,当有拳头般大小呈方形。两扇厚重、大方的朱色门用的是整块的楠木。

为了行车方便,没有门槛(这是林毅特意嘱咐过的),当然,门前两侧的石狮子是少不了的。

门楼上匾牌还是空的,估计是要等什么人写了才能刻上去。

进到里面,主体布局没变,不过,还是增加了一些亭台楼阁之类的当前的建筑元素。

新移栽的花草树木,正努力的为生命抗争着,似乎谁也不甘心似的,争相昂头迎接阳光的照耀。

满院春色关不住,林毅忽然想起了这句诗。

住宅也已经建好了部分,统一的三间或五间带偏房、院子的民居。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林毅想起李世民也爱好书法,何不让李世民提写院名。

据史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雅好书法,尤其是王羲之的书法。

李世民曾命内府多方搜购王羲之书迹。据韦述《叙书录》所记,当时广集到王的书迹,真、行书二百九十纸,草书二千纸,皆装成卷凡百多卷,并各黔上“贞观”之印。但他最喜爱、号称“天下第一墨迹”的《兰亭序》,曾经多方搜罗未得,一直耿耿于怀。直到后来获悉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弟子辨才处,派监察御史肖翼假扮成文士前去才取得。自此宝爱终生。其间曾命褚遂良等名书家多次临摹。他还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赞辞,盛赞其书“详察古今,精研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正是李世民的鼎力推崇,才使王羲之被历代帝王和书法家们尊为书圣,将其作品奉为神品,《兰亭序》才有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兰亭序》原迹如今安在?千年来一直是个悬案。

后世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李世民临终时曾命太子李治把《兰亭序》真迹作为陪葬品。然而,李治也极喜爱王羲之书法(不独他们两父子所写的字都像王羲之,并且由于他们的独尊王书,也形成初唐各大书家取法晋人的风气),并没有将此真迹陪葬,而是留了下来,后随同武则天一起葬于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这也是千年后唯一一座没有被盗过的唐朝帝王墓。

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

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

传说毕竟是传说,《兰亭序》原迹是不是在乾陵中,仍是个迷。只有等到乾陵挖掘之时,才能水落石出。

李世民痛快的提写了“大唐科学院”五个大字。

外行看热闹,林毅不懂书法,只是看起来确实像王羲之的字,至于内涵,却一点也看不出来。

字好不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李世民的亲笔。

匾牌很快便做好了,真迹被收藏在了科学院。

贞观十三年四月十八,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李世民亲帅三省六部官员同贺“大唐科学院”揭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李世民亲自拉动绳索,揭开了盖在匾牌上面的红稠布。。。。。。

“大唐科学院”五个金字渐渐露出了真面目。

事先,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匾牌是李世民亲提的。此时,不由得惊讶,再一次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飞速中文网 - www.feiazw.com ,您的最佳选择!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