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科学院
第七章:静思养,育秧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林毅感觉后世自己家的气候和现在差不多,小时候有一句俗语:“夏至插老秧,只能喝米汤”,意思是说,夏至前必须插完秧,否则只能够喝米汤了。【www.feiazw.com

飞 速 中 文 网】林毅知道夏至大约是6。20号左右,所以应该在6月上旬开始插秧比较合适。

现在是4月下旬,具体相当于现世的阳历4月多少号,林毅也不知道,只是根据现在是农历3月下旬,一般相差1个月左右,估计是4月下旬。

林毅估算着,育秧需要30天左右,也就是5月上旬应该育秧。

林毅观察了一下房子周围周长贵家的几亩旱地,位置不错,向阳、日照时间长,选出一块育秧没问题。

林毅选了一处有部分种着蔬菜的地方,好在育10亩(相当于后世的8亩)田的秧要不了多大地,只可惜了一些蔬菜要先拔了。林毅以前在家也自己育过秧,对8亩地需要多大地育秧苗心里是有谱的。

中午,周长贵回来后,林毅说了育秧的一些具体步骤和选中的地方。周长贵按林毅的说法,算了下时间,这几天就该准备平整育秧地了,没犹豫就答应了。

下午,周靖伟带着做好的铁锹回来了,犁铧还需要2、3天才能做好,选了一个顺手的木把装上,试了试,向下铲土很轻松,很满意。

“做犁铧和铁锹贵吗?共花费多少?”,林毅问。

“犁铧是铸造的普通铁,30文,铁锹需要精铁打造,贵一些,100文。”,周靖伟回答道。

“啊,这么贵?”,林毅有点吃惊的说道。

林毅问过周靖琪关于物价的情况,知道现在一斗米约5文钱;一把铁锹相当于20斗米,折合成后世约120公斤大米额价钱,即约400多元人民币。林毅知道此时铁应该是很贵的,但这个价格还是有些超出了林毅的想象。

周长贵说:“无妨,如果粮食产量能提高,花这些都值得。”

周长贵见左右没事,就和儿子一起先用铁锹开始平整那块地了。因这块地带一点斜度,需要填平,铁锹正好发挥作用。

经过一天多的劳动,地终于平好了,也深挖了,并按林毅的要求,在土里施了肥和土混均匀;只是坡上没水灌溉,需要从坡下挑水来灌溉,好在周长贵、周靖伟体力都好,也没费多大事。

周家父子一边平地,林毅指挥陈荷花和周靖琪制稻种。

晒种:先选颗粒饱满的种子摆放在席子上,铺2---3寸厚,凉晒二天,每天翻动几次。

选种:将晒好的种子放在约8%的盐水中搅拌,捞出浮在小面的谷子和杂物,迅速取出沉在下面的饱满种子,立即用清水冲洗,将盐洗净。

浸种:将种子浸泡在约1%的石灰水中,2---3天,让种子吸水发芽;2天后,看到种子已破胸露白了;成了,林毅心里想着。

林毅不时给两人说着注意事项,凉晒种子要看气温情况,像现在这样的温度2天,如果温度高,一天就可以。尤其是浸泡时间长短,要根据气温状况决定,一般1—3天,要以种子破胸露白为准,两人也时不时问些问题,林毅想着自己迟早要离开这里,以后育种的事要他们自己干,所以林毅也耐心做解释。

现在没有适用的药水,后世时为了防止病虫,浸泡时需要在水里加一些药的,现在没有办法,只加了约1%的石灰。

两人没见过这种育种的方法,有些新鲜,干得也很起劲。

晒、泡种的同时,林毅还让周靖琪姑嫂两将牛粪拿出来晒干然后粉碎过筛;牛粪是非常好的育苗肥料。

两人在筛牛粪的过程中,林毅抓过一把筛好的牛粪查看,还凑到鼻子前闻了闻;这一举动大大出乎周靖琪和陈荷花的意料,农家人干这些到平常,但林毅看似是个读书人,当今的读书人自是高人一等的,绝不可能有这种举动。

“郎君不可,郎君是读书人不可做这种低贱之事。”周靖琪说着赶忙跑去打来一盆水让林毅洗手。

林毅边洗手边笑着说道:“无妨,谁说这是低贱的事,世事没有高、贱之分,只要是做正经的事都是平等的。”

对林毅看似平常的话,周靖琪和陈荷花听来却很震撼,在当时社会里人是分三六九等的,林毅的话超出了现今社会的认知范围。

周靖琪痴痴的看着林毅洗手,眼神里充满关心,陈荷花是过来人了,看出了周靖琪的心思,心里暗暗琢磨着,林毅是个有本事的人,周靖琪如真能嫁给林毅确实是个好事。

第五天,种子泡好了,育秧苗床按林毅的要求也准备好了。苗床宽约120—130厘米,沟宽约20厘米,沟深约20厘米。苗床成形前,除了地土壤里加了普通肥料外,最后林毅还让加了过筛的牛粪。林毅看了看苗床土壤,估计肥力不错。

育苗正式开始了,林毅还不能走动,柱着拐来到育秧地边,周靖琪赶快搬来木墩子让林毅坐着。

在林毅的指挥下,周长贵和周靖伟向苗床上撒泡好的种子,这一环节到没什么难度,主要是掌握均匀和密度。

林毅采用的基本是湿润育秧法,撒种后立即用木板将种轻轻压入泥里(塌谷),再均匀撒上草木灰覆盖。

播种后,初期需要保温,现在没有塑料薄膜,林毅只好用稻草覆盖;用竹子搭好架子,上面盖好稻草,起到保温作用。

由于是第一次在这种不熟悉的环境下育苗,需要摸索积累经验,林毅要对育苗过程做详细记录;毛笔实在不方便,鸡毛杆有些软容易坏,林毅让周靖琪看能不能找几枝鹅毛来。

不一会,周靖琪在村里找到了5根较粗的完好的鹅毛;这次林毅用合适的细竹子,一头开个小孔,从另一头往竹子里填上泥巴,将鹅毛从泥巴里穿过,鹅毛杆尖从小孔里漏出约一寸,等泥巴干了能起固定作用。

试了试,不错,比鸡毛坚固多了。

林毅每天除了坚持练会儿毛笔字,还要查看种苗的生长情况并做了记录。周靖琪常常也跟着林毅身边,见林毅用鹅毛笔写的字,和毛笔字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笔迹很流畅,运笔很快。抽空周靖琪也拿鹅毛笔试着写字,感觉确实比毛笔写字轻松,只是握笔姿势还不太习惯;为了节约纸,林毅让周靖琪用小木棍在地上练习,几天后,周靖琪习惯了,写的字也好看多了;从此,周靖琪也喜欢上了鹅毛笔。

周靖琪看林毅的记录里有一些符号,不像文字,但从内容理解又像是数字,便问了林毅。现在周靖琪很熟了,很依赖林毅。

林毅告诉周靖琪这是数字,用这种数字记帐、算术很方便。

对了,何不利用这段时间教周靖琪算术,这对以后或许有用。

“想学算术吗?我教你。”林毅问道。

“好啊,难学吗?”周靖琪欣然答道。和林毅在一起周靖琪总是很开心,但有时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自己年龄不小了,有了这个借口周靖琪当然很高兴。

“不难,保证咱们的三娘学会,我可是个好老师……,哦,好先生呢。”从目前情况看,育秧进展正常,林毅心情不错,开玩笑道。

先从0---9十个数字教起,“0”是个圆圈,表示没有、“1”就是一竖、“2”像鸭子、“3”像耳朵……。周靖琪本来就很聪明,加上林毅形象化的比喻,10个数字很快就记住了。

然后是乘法口诀,林毅要求周靖琪要倒背如流。对于这个要求,周靖琪自然很快就做到了,毕竟是快成年人了,理解力强,而且对林毅的话周靖琪是很上心的。

背熟了乘法口诀,四则运算、分数等就很容易了。

最后,林毅还教了一些简单的速算方法,如末位是5的乘法、能被2、被3整除的数字等。

通过十几天学习,周靖琪都掌握了,一般的计算、记帐是没问题了。

播种后第七天,林毅看秧苗生长正常,已有2—3寸高了,便撤下覆盖的稻草,又施了一次肥。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了,秧苗长势很好,应该是没问题,地里的小麦也差不多成熟该收割了。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飞速中文网 - www.feiazw.com ,您的最佳选择!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