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全力一击
山东济南府,大将盛庸正目光凝重地望着眼前的地图,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他所率领的东路二十万大军已经停滞在这里大半个月了,按照计划,他们应该部署在馆陶县到聊城一带,这样和中路军保持着两百里左右的距离,可以互相呼应。
但此时他的大队离中路军已经有五百里的距离了,这是一个极为不安全的距离,无论是他受到攻击还是中路军受到攻击,他们都无法彼此支援。
而造成东路军无法北上的原因很简单,盛庸接到探子的报告,李维正突然在山东半岛大举增兵,现在他部署在山东半岛上的军队已经达到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了,而且并不是分散部署,而是集中在山东半岛南部的诸城县一带,有大举向南进发的可能。
这让盛庸和铁铉的心中都感到十分不安,如果他们大军北上,那么从山东以南直至长江边的广大地区都会变成一片防守空白,李维正的大军便可以长驱直入,不仅威胁到京城的安全,更重要是断了他们朝廷大军的粮道。
所以在李维正突然增兵的威胁下,盛庸不敢率大军北上,而是留在济南府防御,两天前,铁铉已经前去诸城交涉了,就不知道他的交涉结果会怎么样。
盛庸也对李维正突然增兵山东的意图十分怀疑,尽管临行前皇上说过,李维正是自己人,可以相信,但如果是这样,他为什么会这么巧突然增兵呢?当然,这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比如增加山东协防、保护粮道等等,可李维正的增兵却在事实上造成了牵制东路军北上的效果,这是非常有利于燕王的。
现在盛庸担心的是中路军耿柄文那边,如果燕王趁机对耿柄文实行大规模攻击,他能否抵挡得住,就很难说了。
“再派人去诸城,一旦有尚书大人的消息,就立刻飞鸽来报!”盛庸再次下达了命令,他走到窗前望着诸城方向,心中焦急万分,怎么铁铉还没有消息过来。
山东诸城,这里是青州府之南,一直都是个平静的小县城,平时最多也只有千余名过境士兵,但这段时间,诸城县境内却突然大军压境,十五万辽东军云集这里,一望无际的大帐甚至比县城还要占地广阔,诸城百姓整天战战兢兢地生活,不用十五大军,只有一万军队进城,这座小县城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不过已经近二十天过去了,城外的大军始终没有一兵一卒进城,诸城百姓们也就渐渐地安心下来。
此时,李维正就在城外的大营内,他正坐在地图前沉思,和盛庸一样,他也在等待消息,只不过他是在等待北平的消息,他之所以突然增兵山东半岛,是因为他意外得到了一个消息,叶天明被削职为民了,从京城密探传来的情报来看,是黄子澄得到叶天明家奴的密报,说叶天明藏有先帝的密旨,因此黄子澄向皇上告了状,最终使叶天明被削职。
在李维正看来,这是一个很拙劣的反间之计,叶天明的家奴怎么可能知道主人藏有先帝的密旨,以叶天明的谨慎,恐怕连他儿子都不知道,叶天明儿子喝醉酒泄『露』消息之说,更是胡说八道,至于告密的家奴确实是叶天明府上之人,那也很好解释,他本来就是燕王安『插』在叶天明府上之人。
这是个很明显的反间计,利用叶天明和黄子澄不和,借先王密旨之说干掉了叶天明,那么燕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李维正在思考良久后,他忽然明白了,燕王不喜欢叶天明的策略,至少他不喜欢和耿柄文对阵,他李维正也同样不喜欢叶天明的策略,也不喜欢耿柄文,他希望靖难之役能打下去,因此他决定帮燕王一把。
这时,帐外一名亲兵奔跑来禀报道:“大人,户部尚书铁大人在营门外求见。”
“快请!”这是在李维正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不来才是怪事。
片刻,铁铉在亲兵的引导下,匆匆走进了大帐,“李总兵别来无恙!”铁铉笑容满面地拱手道。
李维正连忙上前见礼,“铁尚书大驾光临,李维正不知,不能派人前去迎接,请尚书大人多多谅解!”
“是我来得唐突才对,和李总兵无关。”
两人寒暄几句,李维正请他上坐,又命亲兵上了茶,铁铉喝了一口茶,便开门见山问道:“我和盛将军都很奇怪,李总兵怎么会在诸城屯积大军,所以我就来问一问,是否这一带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维正呵呵一笑道:“不是什么大事了,我是担心将来燕王大军南下,威胁京师,所以特地举行军队的集结演练,我想看一看,从辽东出发,到山东拦截燕王军队,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本来目的地是安排在兖州,但我担心会引起盛将军和铁尚书的误会,所以地点就改为稍微偏东的诸城县,我希望没有给朝廷的东路大军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
“真是这样吗?”铁铉疑虑地看了李维正一眼又问道:“就算是集结演练,李总兵也不至于驻军二十天不动啊!”
“这就是铁尚书有所不知了,我的大军是从各路集结而来,有早有晚,最晚的一支军队是从高丽走海路而来,到现在还没有来,所以我一直在等候。”
铁铉有些哑口无言了,李维正说的话确实是无懈可击,他并没有真去兖州截自己的后路,只是做了个令人生疑的举动,造了一个势,虽然他并不是依照朝廷的指令来做,但铁铉也知道朝廷指挥不动辽东军,可是他这个举动确确实实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把朝廷东路军牵制住了,如果一定要找李维正的责任,那只能是他没有及时和朝廷大军进行沟通。
铁铉只得叹了口气道:“以后李总兵再做这种大规模的军队演练,一定要及时通报我们,这样才不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李维正恍然大悟,他连忙躬身道歉道:“这是李维正考虑不周,以后一定多多注意。”
虽然话是说开了,但李维正一天不退兵,东路大军还是一天不敢北上,铁铉又问道:“那李总兵准备什么时候结束这次演练?”
李维正沉『吟』了片刻, 便徐徐道:“既然我演练已经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为了消除这个误会,我今天就撤军回辽东。”
二个时辰后,李维正下达命令,大军返回蓬莱,准备乘船回辽东,虽然李维正在铁铉的交涉下退兵了,但他却成功牵制住了朝廷东路大军北上,就在这短短的半个月里,河北局势发生了逆转……
朝廷的中路二十万大军在大将耿柄文和刑部尚书暴昭的率领下,已经于十天前抵达了邯郸,并建立了防御工事,准备在这里等候东路大军北上……
在朱元璋的诸多大将中,耿柄文只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将领,论智谋、论敌情判断、论统兵能力和排兵布阵,他都非常平庸,远远不能和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之类的一流大将相比,所以在四川时,他就被蓝玉牵着鼻子团团转,损兵折将,还被蓝玉洗劫了成都和重庆,而他最后连蓝玉一根『毛』都没碰到。
事后朱元璋震怒,将他下大狱问罪也不冤枉他,不过他现在为朝廷的主力中路军大将,也是应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那句话,实在是有本事的将领都被朱元璋杀光了。
耿柄文便成了最后一个有资历的老将了,有他在,至少能稳住军心,这就是叶天明大力推荐他为中路军主帅的原因,不过耿柄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有一个长处,那就是他的防守能力很强,在朱元璋的诸多大将中,他的防守能力是一流的,他在防守上考虑得非常细致,甚至细致到要挖多深的沟,要埋多少鹿角,对于火炮的轰击,大营栅栏需要用多粗的树,等等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使他堪称为天下第一守将。
这一次耿柄文非常谨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采用步步为营的办法向北『逼』近,这才使得燕王对他头疼,要千方百计除掉他。
这天晚上,耿柄文正在和暴昭商量先撤军回大名府,等待东路军前来配合,他们也得到了消息,东路军还在济南府驻兵不动,按计划他们应该在馆陶一带才对,很快,他又得到了盛庸传来的确切消息,李维正集结近二十万大军在诸城,有截断朝廷大军后路的可能,这让耿柄文大吃一惊,如果李维正和燕王勾结,那朝廷大军的形势就堪忧了。
“报告!”大帐门口忽然传来一名军士的禀报:“有燕军最新消息。”
“什么消息?”耿柄文紧张地问道。
一名军士进来,呈上一份情报道:“有探子发现燕王近二十万大军走静海、沧州一线,沿运河南下,目标似乎是前往山东。”
这个突来的情报使耿柄文和暴昭面面相视,眼中皆『露』出了震惊之『色』,耿柄文急道:“暴大人,这一定是燕王和李维正有了勾结,准备南北夹击朝廷的东路军,盛庸危矣!”
暴昭是个文弱书生,策划一些战略建议,在军中发表发表演讲,稳定士兵的情绪是可以的,但对于这种纯战术『性』的问题,他真的是不懂,他也着急道:“此事耿将军可早做决断。”
耿柄文想了想便道:“燕王的战术很明显,他先和李维正夹击东路军,得手后再北上绕道我们身后,先断我们的补给,然后在和北平的另一支燕军合围我们,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我建议大军立即南下济南,救援东路军,不知暴大人以为如何?”
暴昭点了点头道:“唇亡齿寒,耿将军所言极对!”
耿柄文当即下令:“中路军立刻起兵南下。”
就在中路军开始拔营动身的当晚,一百里外的沙河县,一支如虎狼般的强大军队刚刚抵达,这是燕王朱棣亲自率领他的全部二十五万精锐之军,包括十万燕山铁骑,准备强袭朝廷中路军。
这就是朱棣所策划的反间连环计的最后一环,集中优势兵力击败耿柄文一次,为了这次行动,他不惜动用了四十五万大军,其中二十万大军由战斗力不强的次兵组成,沿运河南下佯攻山东,目的是为了调动耿柄文的军队,他对耿柄文的防守还是深为忌惮的,只要耿柄文的军队是在运动之中,那他就有把握击败中路大军。
但叶天明已经被罢免一个月了,他却迟迟不动兵的原因是他担心朝廷东路军,如果朝廷的两路大军互为犄角,互相策应,那他就真的就没有什么把握了,可他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东路大军竟然滞留在济南,和中路大军相隔五百路,朱棣大喜过望,连连高呼:天赐良机!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不是什么天赐良机,而是李维正突然在诸城集结大军,牵制住了东路军北上。
为此朱棣深为困『惑』,他不知道李维正此举到底是什么用意,但他已经来不及考虑这么多了,机会稍纵即逝,他立刻发动了早已准备好的全力一击。
夜『色』中,朱棣的大军如洪水铁流般地向疾速行军,朱棣已经得到了耿柄文拔营起寨的消息,急令大军加速前进。
就在这时,一队骑兵押着两名明军信使赶到了朱棣的面前,“殿下,李维正派信使求见!”
朱棣一怔,他立刻道:“带他们上来!”
两名信使被带上来,朱棣打量他们一下,便问道:“你们李总兵的信在哪里?”
一名信使呈上一封信,朱棣打开,借着火光看了一下,上面只有一句无头无尾的话:‘助君一臂!’
朱棣恍然大悟,他呵呵笑了,“你们李总兵真是大胆,就不怕我把这封信告之朝廷吗?”
“回禀殿下,我家总兵大人还有一句口信。”
“讲!”
“我家总兵说,殿下已经使过了一次反间计,是断断不会再使第二次。”
朱棣仰天大笑,“好!这个人情我领了。”
他马鞭一指南方,厉声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十万燕山铁骑先行,务必在天亮前追到耿柄文!”
建文元年十一月,燕王朱棣亲率二十五万主力大军在邯郸以东六十里处,与仓促应战耿柄文大军爆发了第一场激战,经过一天的激战,朝廷军队大败,二十万大军死伤惨重,投降溃逃者不计其数,耿柄文败退至大名府,收拢了十万败军严防死守,朱棣大军与耿柄文军对峙五天,他见无机可乘,便退军回了北平。
消息传到了朝廷,引发朝廷震惊,黄子澄痛斥叶天明引荐无能大将,要求立即换将,他推荐曹国公李景隆为北伐主将,朱允炆当即召李景隆上殿询问,李景隆慷慨陈词,兵法韬略对答如流,并言三个月后进北平庆功。
朱允炆壮其言,命其为北伐主将,以替换耿柄文,山东盛庸听其调度,同时调动三十万后备大军交付李景隆,命其即刻北上。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