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死了也没有人收尸,最后是被官府的人给拖到乱葬岗去了事。
这就是王志文的下场了。
听到这里,苏叮叮内心里没有一丝的波动,这是王志文自己咎由自取。
都那样了,还放不下心中的恶念,才会有这样的下场。
只是苏叮叮不知道,这里头有多少杜飞他们的手笔。
“这种人活该!”唐咏珊最后下了一个评论。
“人都已经死了,就不用再评论,只是可怜了那个孩子,希望是被好心人收养了。”
苏叮叮坚持祸不及妻儿,更何况是才刚出生的孩子。
毕竟这孩子是无辜的。
“王家人重男轻女,谁都知道。”唐咏珊却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苏叮叮叹息一声,没有说什么。
开分店的事情还不急,曾晓现也在处理着。
至于唐勇仲则是自己亲自去一趟沥城看看,毕竟鱼塘是要他自己经营的,怎么能假手于人。
所以,他在两天前出发了。
所以,苏叮叮也是一时间空闲了下来,火锅店也是很稳定,基本也已经全部都上了轨道,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
所以,她就开始琢磨其他的事情了。
徐立珩回家以后,她就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想在村里建私塾?”
徐立珩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有些微微惊讶,看苏叮叮的眼里发着光。
“我是想为娘和奶积福积德,让她们能投个好胎。”苏叮叮静静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谢谢你。”徐立珩十分感动的握住苏叮叮的手,心中的感动无法言喻。
“两夫妻说什么呢。”徐立珩的目光太过灼热,苏叮叮也是忍不住红了脸。
她是越来越喜欢徐立珩了,只一个眼神就受不了了。
“若是这样的话,就得跟里正买地建私塾了。”徐立珩似乎很积极的样子。
苏叮叮倒是觉得有些好笑:“你似乎比我还想建私塾啊?”
“我是想着,村里的孩子能有学习的机会,那么他们也能走上不一样的人生。”徐立珩低声说道。
苏叮叮也是这才知道,原来徐立珩有这样的大爱。
在这个年代,读书是最好的出路。
只是乡下人,每天就只想着温饱的事情,哪里有钱送孩子去读书。
也只有想苏老爷子这种对读书异常执着的人,才会宁愿全家勒紧裤头都要供养一个孩子读书。
其实苏老爷子这样的人不在小数,只是没有苏老爷子的破釜沉舟。
当高里正听了苏叮叮和徐立珩的来意之后,瞬间就愣住了。
“你们要建私塾?”
“是的,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不希望埋没了我们村有读书天赋的孩子。”
苏叮叮低声说道。
“这是个善举,只是咱们村里,能付得起钱的人,却寥寥可数。”
自己村子的情况,高里正还是很清楚的。
“这我明白,咱们村的孩子来读书,自然减免许多,这点可以放心。”
苏叮叮随即说道。
听着,高里正的眼里瞬间燃起熊熊的希望之火:“如果你们真的能这么做,那真的是村民之福。”
许多有钱人都会做善事,但不是所有人都像苏叮叮和徐立珩这样,真心实意的做善事。
他们做的,都是村里缺少的东西,造福村民。
这些日子以来的桩桩件件,都不得不让高里正从心底里仰视两人。
“我为村民谢谢你们!”
事关村里孩子们的福利,负责的高里正也是事事亲力亲为,以最快的速度,为他们找到一块最适合的地方。
“唯一符合的私塾面积的地,就只有村尾那一块。”高里正翻阅着自己的本子,说道。
“地方够了即可。”苏叮叮倒是不挑剔。
敲定了地方之后,高里正当天就去镇上打点,这还是徐立珩骑马车送他去,这速度自然快了许多。
“要不我发动村里的人,一起来起吧。”高里正知道苏叮叮和徐立珩他们事情多,忙开口说道。
“不用了,之前帮我们建房的老姜家,技术很不错,我打算让他们来承包私塾的建造,工人就让他们来安排。”苏叮叮婉拒着说道。
“老姜家也是不错,既然你们都已经决定好了,我就只要安心的等待了。”高里正笑眯眯的说道。
苏叮叮和徐立珩对着高里正点点头,然后出发去找老姜头两父子。
之后,苏叮叮他们要在村里建私塾的事情,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传得街知巷闻了。
好些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好心急的,这会儿已经去徐家问。
“这事情是真的,私塾的建造图纸也已经确定,等把材料备齐就可以马上开始建。”苏叮叮笑眯眯的作者,让秀娘给几位婶子嫂子奉茶。
这些乡下妇女,还从没有被人伺候过,都有些不自然的朝着秀娘笑了笑。
秀娘脸上挂着和气的笑容,奉完茶就乖巧的站在苏叮叮的身后,听候差遣。
不得不说苏叮叮训下人是真的有一套,不仅规矩,还大方得体。
最主要是手脚麻利,还乖巧听话。
那张白皙红润的脸蛋,还有那一身上好的布料,走出去还以为是哪家的小姐。
这徐家人待下人好,是出了名的。
“听说束脩还很便宜,是真的吗?”有个婶子忍不住问道。
她们都是乡下人,一辈子都在拼命跟钱打交道,还是很看重钱的。
闻言,苏叮叮扫了几个人一眼,才扬起一个善意的笑容:“对于咱们村里的孩子,束脩自然比其他地方要低。”
“这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啊?”一个年轻的妇人忍不住有些质疑,其实也是难以相信罢了。
“当然,对于勤奋好学,家境实在拮据,并且有读书的天分,我们还可以免除他的束脩。”
苏叮叮轻声说着,忘了之后还补充了一句:“我还打算建立女私塾,女红这是最基本的,还有琴棋书画等等。”
一听,几个认的眼睛都忍不住睁了睁。
在东周国,是没有女子学堂的。
大户人家才会请女夫子到家里教导自己的女儿,像他们这些泥腿子,是根本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但是东周国并不会遏制女子读书认字,甚至是提倡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东周国没有这样的说法。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