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指挥见赵阳推辞,便也没有再说下去了,告诉赵阳好好养伤后便带了一部分士兵离去了。
钟灵燕轻抚着赵阳一条条的伤痕,更是哭成了泪人,她从未如此心痛过,更想不到的是战争竟然如此惨烈,比起上次苍龙谷遇袭还惨烈百倍,赵阳将她揽入怀中用手擦去她的泪花说:“放心吧,哥没事,比起那些牺牲的弟兄,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
至于管如德那边对于王刚中的事情也非常明了,完全明白赵阳此举完全是为了维护江州军的形象,万一传扬出去自己在上头也不好交代,于是对赵阳也心存感激。
此后虽然自己没有亲自前来洪港慰问,但也派了手下送带了一千两银子和一些物资表示慰问,收受人却是写的赵阳的名字,于峰等人也不明白为何赵阳有这么大的面子,就连江州的管将军都派人来慰问。
就在此后的时间里,赵阳的名字不仅是出现在江州一带,临安一带也在传,就连太后那边也听到了一点风声。
随后十几天里,赵阳和于峰等人都在洪港养伤,由于几人的功绩,李有才因调度有方被提升为江州通判,于峰被提升为永修县的县令,赵阳则被升为从九品陪戎校尉,同时担任永修县的代理县蔚掌管缉私捕盗和县兵事务。
杨如风因功升任阳新县的县蔚,同时封从九品陪戎校尉,被着令伤养好后即刻上任。(陪戎校尉乃是一个虚职,有点荣誉象征的意义,并无实权)
对于洪港剩余百姓,此战洪港百姓也死伤大半,原本四百多人的小镇现只剩下一百多人了,经和于峰商议,这部分百姓如果愿意去星子镇的,赵阳一律派人安排,并给予安家费,那些为了守城而阵亡的百姓,则全部按士兵的待遇向朝廷申请抚恤。
此后的几天里,赵阳等人将这边的物资划分了一下,将缴获的物资挑选了三分之一归杨如风所有,其余的由赵阳和于峰各领一份,几人话别前各自客道了几句后,便原路返回。
三天后赵阳带队回到了星子镇,虽然赵阳对升官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激动,毕竟这一仗下来自己手下的将士阵亡了三分之二以上,回来后第一要务便是吩咐贺有人将士兵们的抚恤工作做好。
朝廷的封赏和抚恤还没有到达之前一切支出先由都蔚府将银子垫出来,对于一些孤儿寡母则赵阳自掏腰包给他们多发放了十两银子。
李宝珠看着赵阳的这身伤也伤心不已,钟灵燕则在一旁自责,总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赵阳,看着身边两个泪人,赵阳不由自主的将他们两人拥入怀中,不过这样一来也拉近了两女的距离。
先前交代张彪训练的二百预备兵,在经过了大半个月的操练也练得像模像样了,而跟赵阳回来的这三十多人,经过那一仗的淘劣存优,几乎人人都亲手杀过蒙古兵,这批人几乎都可以直接充任基层军官了。
于是在这些人中选了一百人充实到队伍中,这些人要直接带到永修去的,另外的一百人则交给了于和带领,组成两个大队从这次有功的士兵中选出两个人充任大队长和中队长。
剩于余的人马也组成三个大队和两个中队,有赵阳的亲兵队和张虎的踏白队,每队二十人,张万三、王二大队和张彪大队的三个副队长则由杨平元和杨破努等人担任,其余军官各自担任中队长和副中队长,一部分辅兵则不入军籍交有贺有人管理。
赵阳此时非常明了,这一仗最大的收获不是升官当了代理县蔚,而是明白了蒙军的真实战力,如果说之前和蒙军小股部队交战乃是投机取巧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真的硬碰硬。
虽然不是和蒙军野战,但最少也算是正面交锋,蒙军的勇猛就不提了,宋军缺的其实并不是勇气,而且缺少骑兵,导致处处挨打。
但骑兵目前是没办法弄了,此战那些土制燃烧弹的效果也不可能次次凑效,火器,没错,只有火器的出现才是横行欧亚的蒙古铁骑真正的克星,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其实打的是钱,没有钱不可能打造出一支令蒙古骑兵闻风丧胆的火器部队,将这一思路整明白后赵阳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想办法赚钱。
此时的南宋商业发达,虽说两军交战,但民间的商业贸易并没有中断,也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战争,北方的皮毛山货绵绵不绝的卖到了南方,而南方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也大量的供应北方,南宋末年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是举世闻名,只要有经济头脑何愁腰包不肥呢?
弄明白了这一点后,赵阳连夜把贺有人和赵世杰找来,把自己想开一间商行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一说出来就得到了他们二人的赞同。
经过几个小时的商议,得出了一个大致的结果,决定成立一个华夏贸易商行,由赵世杰出面担任华夏商行的管事,暂时将庐山地区的一些干货茶叶粮食煤炭等运送到临安出售,另外再派人打通日本的贸易通道。
由赵阳拿出五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待基础打扎实后再想办法购买几条海船用于跑船运,暂时从家丁中选出二十名家丁交又赵世杰领导,商行则暂时划到贺有人的名下,赵世杰领着二十号人好不威风,经过了两天的准备后就离开了星子镇去了临安。
赵阳又给李有才和管如德各自修书了一封,告知了他有个朋友在临安开商行的情行,让他们二人要是有熟人的话就请人关照一下,并承诺此后每年商行的利润百分之一归他们两所有,这两人收到信后笑得合不拢嘴,即刻就给自己所认识的相关部门官员请他们关照一下这个新开的华夏贸易商行。
在处理完了这些事后,赵阳给于和交代了一番,并把将他提升为星子镇都头的事情告诉了他,只需等上头的回信了,经过了这么久的磨合,于和已经完全是赵阳的铁杆支持者了,将他放在星子镇赵阳是完全放心的。
还有一点是于和是本地人,对于煤矿那边也十分了解,还得分出经历照看矿山那边,再也没有人比他更合适留守星子镇了。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