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
304.第三十一章 白发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三十一章白发

“刘泽清,原属山东都司,四城之战跟着援守总兵杨肇基,乘马世龙的勤王军攻打遵化时,两人领兵直取三屯营,驱散了那里的少量建奴,并坚守三屯营数月,成为扎在建奴地盘里面的一颗钉子。当时三屯营处于遵化和迁安围攻之下,他们敢于坚守亦可见其颇有胆识。”周世发从他助手那里找到了一些简单资料。

陈新对这个未来江北四镇之一的东平伯没啥好印象,也不太把他当回事,反正耿仲明都改变了命运,这个不算出名的刘泽清闹不出什么动静。其实刘泽清也是被陈新蝴蝶翅膀扇到,跟吴襄一样变成白混的人,他在明末军官中打仗能力中规中矩,原本应该在剿灭孔有德等人的平乱中一飞冲天,现在则只能到王廷试那里跑了一个官,也能看出来他有眼光,及时发现了登莱会空出许多官位。

听了周世发的回报后,陈新便把这事放下,对周世发问道:“这次入宫,朝廷会不会对付耿仲明?”

“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蛛丝马迹,按说来朝廷该是嘉奖他才对,皇上同样要千金市骨,好拉拢东江镇的人,耿仲明应当无碍的。”

陈新点点头,这时外面卫兵通报,说是礼部引礼官来了,让大家去培训觐见礼仪,陈新无奈的对周世发道:“乘着来京师,你等会去检查一下京师情报站,但别露了行踪,多带两个人掩护。”

安排了周世发,陈新便出门,领着卢传宗、代正刚等人去学习礼仪,他们在上次献捷之时也学过,现在算是复习。那个引礼官业务熟练,跟他们说了流程之后又演练了几次,便算是完成了。

出乎陈新等人意料的是,刚刚排练完,那引礼官就要带他们进宫,原本陈新还以为需要等个几天,能看出崇祯确实是个急性子。

棋盘街离大明门倒是很近,不过这个大号山神庙一般的城门平时不开,大臣办事走西华门,上朝走东华门,陈新一群人又不敢骑马,跟着那引礼官一路走到西华门,准备走侧门进皇城,在西华门口下马石处,便见到了等候的曹化淳和王廷试,曹化淳也是陈新的老熟人了。

曹化淳看到陈新,也笑眯了眼,他知道陈新既是皇帝那里的红人,也是温体仁那里的红人,而且与曹化淳也有着吕直这层关系,互相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合作的时间倒不少,两人都十分客气,热络的寒暄起来,礼部那个引礼官虽然心中不耐,但表面不敢露出一点点的烦躁,反而要陪出笑脸。王廷试则是早知陈新能量强大,丝毫不因曹化淳冷落而变色,还不时凑趣搭一句话。因为他们都根本惹不起曹化淳。

曹化淳不光是崇祯的心腹,还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大明不得了的权势人物。曹化淳以前跟着王安的时候就不投靠魏忠贤,被送去了南京,如果不是他的老主人信王登基,曹太监就只有老死在南京紫禁城里面。他回北京后负责天启年间冤案平反,银子和人气都捞足了,现在权力也到了大明的巅峰,全名叫司礼监秉笔随堂太监。

内官十二监加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司礼监就是排在第一的。司礼监首先有批红的权力,内阁票拟的折子,皇帝只看几个最重要的,其他都是经司礼监批红才能执行。一般来说,内阁票拟,写了意见了,司礼监这些太监只能写个“照阁票”或是“照阁票字样”,实在觉得不妥的,打回内阁重写。遇到温和的司礼太监还好,遇到那些心态扭曲的,找无数理由打回,内阁就没法做事。若是在太监跋扈的时候,那内阁那边票拟什么都无用,司礼监直接改了。

然后司礼监还有传口谕的权力,明朝皇帝大多数比较懒,都不爱动笔,喜欢让太监传话,同样一句话,太监如果跟那个阁老比较好,就说温柔些,若关系不好,气鼓鼓的说出来,那阁老就得回家睡不着觉,更恶毒点,还有恶意修改部分内容的。孙承宗这么牛的人,也有受不了的时候,专门上疏给还是请皇帝勤快点,多写一下。

有了这两个权力,他们其实和阁老是互相制衡,而且还略有胜过,到明末的时候了,阁老上任要先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才能算正式上任。

除了对外,司礼监对内也是权势滔天,它下面设了一个提督太监,宫内一切大小太监任免都归他管,包括吕直这种外放的监军在内,都由这个提督提议,交皇帝定夺,实际上皇帝很少驳回。

更为有力的,便是东厂提督一般也由司礼监的一名秉笔兼任,东厂又监督着锦衣卫,将司礼监的权力延伸到了更广的范围,恰巧曹化淳就是干的这活,王廷试如何敢惹。

陈新在这个大太监面前小心翼翼,他虽然每年有给曹化淳孝敬,但是他那三瓜两枣在京师里面不算什么大手笔,最多只能算中等水平。据说司礼监的掌印每年光是收二十四衙门的孝敬,每个部门大致三万,总数达到六七十万两。

有卢传宗等人跟着,陈新又不能表现太过窝囊,好在曹化淳对他十分温和,一点不摆架子,让陈新走在他身边,一路闲谈。西华门进去后要绕到午门进紫禁城,这段路也不短,曹化淳刻意走得慢,好与陈新多说话,一路问起登州和金州之战的情况,陈新口才了得,讲得惊险非常,有时稍稍夸大,曹化淳听到有一个兵独自追杀上千叛军,不由拍掌大笑。

陈新又投其所好的专门吹嘘吕直,吕直就是曹化淳收的亲信,曹化淳这人颇为念旧, 王承恩也是由他弄进文书房的,这个文书房在内宫,就如同翰林院庶吉士之于内阁,不是从文书房出来的人,是没资格进司礼监的。

所以他听了吕直的神武,非常有代入感,仿佛是自己去登州打了一仗那么爽。陈新的不烂之舌此时值了上万两银子,走到午门的时候,他把金州之战也讲完了,曹化淳听得十分开心,陈主任不用担心特务报复了。

后面那一众武官有的是根本不知道秉笔的厉害,一路东张西望,有些则吓得不敢说话,低着头默默跟着。

过午门之后,便是紫禁城了,耿仲明从来没有来过,被里面建筑的宏伟气势完全震慑住了,颇有点战战兢兢,里面建筑不但高大,而且很多,如果无人引领,寻常人根本找不到路,他看到陈新与司礼监的人都这么熟,不由更坚定了投靠之心。

陈新不知耿仲明的心思,正低声问曹化淳道:“劳烦曹老公,我等是否还是在乾清宫觐见皇上?”

曹化淳呵呵一笑,“不必乾清宫,今日是在平台,皇上喜欢在那处。”

陈新虽然明知崇祯不会对付自己,听到平台二字还是咯噔一下,袁崇焕可就是在这里被抓的,袁大人总共只来了三次,第一次五年平辽,第二次只隔了一年半,后金兵就来平北京三环,皇帝招他进城,也在这里见他,还给了他一件皮裘,第三次又间隔了几天,袁大人就在这里被缇骑拿下。

平台就在建极殿居中向后,三躔白玉石栏杆之上,位置与乾清门相对者,也叫云台门,崇祯喜欢在这里接见一些大臣,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在这里办。

陈新一行人到了平台,皇帝已经等在那里,身边只有简易的仪仗,身上也是青色皇帝常服。

陈新不敢抬头去看,旁边引礼官开始唱礼后,带着众人一起跪了下去。

。。。。。。

一片绿荫之中,陈新等人陪着皇帝在御花园荷池边谈话,卢传宗等人都坐得较远,有几名宦官在那边伺候,崇祯身边只坐了温体仁、梁廷栋、王廷试和陈新,这类招待不属于赐宴,没有太多礼仪。正式的觐见已经结束,这里的气氛便随和得多。

崇祯让尚膳局准备了不少宫中独有的点心,有甘露饼、响糖、宝装茶食等等,实际也和外边的精品相差不多,而特别照顾他们的,便是每人一碗燕窝羹,这是崇祯最喜欢的小吃,每次煮这道羹的时候,都要五六人轮流品尝调味,不断调整达到最符合皇帝口味的效果。

方才觐见之时,梁廷栋宣读了任命的诏书,陈新这次毫无意外的当上了登州总兵官,署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从一品的武官,真正的高干了。武散阶按着从一品的等级,初授荣禄大夫,跳过了奴儿哈赤干过的龙虎将军。武勋则没给他升,还是个护军。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荣誉,便是给他加衔太子少保,这个是文武通用的,通常都是身份的象征。

除了登州镇总兵外,其他都是虚衔,这些虚衔说来无用,但对朝廷是很有用的。一般的六部尚书要搞一个太子少保都是费劲的事情,六年考满才能到太子少保,九年到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这么强势的六部之首,也至少要六年到太子太保。

加太子少保,已经是正二品,但一路加上去却还有八级,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再上面还有还有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三孤、太子太保,最后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上面还可以加八次才到顶,这些是文武通用的,说来有这个就可以和文官平起平坐,实际也没用,只是说出来好听。但有这个东西,就可以避免最后赏无可赏的情况发生。

就算陈新确实厉害,升到太师了,那也还有武勋可以升,所以这次没给他加武勋,他的武勋还是护军,后面还有四级可加,又可以混一下了。勋章是陈新的小红花,这些虚衔就是朝廷的小红花。用来应付那些立功多的人十分好用,也不用费银子。

到时候立了功,就给升一级,到后面三公就更慢,陈新的酒肉朋友延绥总兵吴自勉,就是都督同知,从一品的武官,熬到退休才混了一个太子少保的正二品虚衔。

总的来说,陈新的地位和祖大寿差不多了,祖大寿的少傅没了,左都督没了,署职降成了和陈新一样的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就剩一个平辽前锋总兵官的军职,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官职,皇帝是不敢取的。

卢传宗等人也都升了副总兵或参将,署职到了左府佥事。散阶到了骠骑或镇国将军,此时都在一旁眉飞色舞。

至于普通士兵的升迁,达到两三百人之多,陈新本不愿弄太多人有朝廷升职,免得在军中增加朝廷的影响力,但宋闻贤劝他按常例,最后还是报了,明军的升官都是按脑袋算,分奇功、头功、次功等等,虽然在陈新看来很不合理,但在明代也是没法的事情,明初是按战斗表现来定的,比如永乐时候的奇功就是破阵、夺旗、斩将、率先进击等等,相对更公平,后来大伙慢慢发现漏洞,慢慢的越搞越走样,打一仗杀几人十几人,报功的两三百,什么先击、夺旗、救援、抓奸细全都安排满,报功的权力又都在统兵官手上,大功都给他亲信占了,后来不得已才改成了按首级计算。

首级制弊端也多,杀良冒功和临阵争抢是最大的两项,一直争议不断,但朝廷找不出更好的法子,只能将就着用了。但在实际运用中,各镇的将官对分赏有一定的自主权,何良臣和戚继光都对首级制做了改进,何良臣是下来平分,戚家军就是战兵不得砍人头,火兵砍了大家下来分,前面的拿多的,后面的分少点,大概算下来,前面拿狼筅长枪刀牌的能搞到三两左右,火枪兵二两,火兵就只有五钱。

文登的战功是重视作战表现,不按人头记功,最后的作战奖励是以任务完成程度来计算,每次报功根据作战规模限制报功人数,加上独立的军法官制度,陈新认为应该是目前能实行的最好军功体系。

陈新吃着点心,脑袋中已经把升迁的事情想了一遍,顺带连炊事员火兵都想到了,崇祯吃完了燕窝羹,似乎比较满意,面色平和的跟几人介绍起点心的由来,温体仁十分凑趣的顺着皇帝的话头,让气氛更加融洽。

陈新看得出来皇帝今天心情很好,他不但给了陈新登州和金州之战的人头赏,连身弥岛之战拖欠的人头赏都给了,陈新又收入了五六万两银子。

陈新算完自己的收获,心中有些得意,稍稍走了一下神,崇祯正好向他看来,对他说道:“陈将军比上次憔悴不少,日后练兵需用心,但也要留意自个。”

陈新回过神来,也匆匆看了崇祯一眼,蓦然发现这个比自己年轻十一岁的少年,额头眉间也有了皱纹,而两鬓居然还有白发。

他在心头叹了口气,躬身答道:“微臣谢皇上挂怀,微臣也代登莱百姓,请皇上保重龙体,中兴大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