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85.1.85 学而实习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1.85 学而实习

想要管理好一个两万余口的邑落,绝非易事。市长耿雍、置长崔钧,皆来相告说,缺少人手。

市中、邮驿,看似职位卑小,却非习文断字、颇通算术者,不能任。

宗人和附民中,识字者少之又少。不然,刘氏一族也不会每代只选出四人,送入私学。足见学资很贵。

刘备这便去找恩师。

恩师说,又有何难。学坛中的适龄弟子均可出任。斗食小吏,豪门贵胄看之不上。却是寒门庶子的出头良机。这便找来另外三位大儒,筛选合适弟子,充入门庭。以解缺人之忧。

说是斗食,其实并非如此。朝廷俸禄,加侯府封赏,可秩比百石。年俸五万钱。已算丰厚。

类似以授业弟子入公职者,刘备称之曰:实习生。

楼桑邑市繁华。老鸦渡的耿氏制陶,索性举家搬到楼桑。买了一处靠近港口的宅院居住。

这么做,也是为防止搪瓷等工艺被有心人盗取。

如此一来,陶瓷也成为楼桑的特产之一。

清溪能行百石商船。与老鸦渡并无差别。楼桑邑本就富庶,更是南北货物,往来行商聚集之地,把陶瓷商肆开到这里,自然是上上之选。耿雍家不愧世代经商,很有眼力。

崔钧忙于邮驿,崔氏商队便交给了从洛阳返回的兄长崔均。日进斗金的茶馆也一并交由兄长打理。崔均,字元平。为人忠直,一直在其父身边行走。如今从叔崔寔在学坛授业,故而崔氏族人滞留楼桑者,颇多。

封邑事情繁多。虽不需刘备事事操心,却也要听属下时时通报。得到他的首肯,方能实施。

无奈只能滞留家中,无法远行。

家中艳婢各司其职,谨守规矩,未曾有失。宗人附属皆呼公孙氏:少夫人。坐实了正妻的身份,让公孙氏病情大为好转,也让刘备心安不少。

盐渍木虽能防火,却不能绝火。若有人故意纵火,木材总归会燃烧。刘备问过苏伯。苏伯命人端来一罐色灰白的漆料。刘备搅了搅,似乎是一种类似熟石灰的矿物质胶,又像是一种掺了水的黏土。当是白垩掺杂了些纯天然的阻燃物质。

苏伯说,此乃白漆,能辟火。先涂抹于梁柱,风干后再上木漆,便可辟火。加之时人防火意识极强,亭中亦有亭卒专职灭火。楼桑所建重楼又不用茅草而是砖瓦青石,户户置大缸蓄水防患于未然,故能免灾。

中庭的七层重楼住了不少人。前院的五层高楼除了日常待客,并无它用。交由苏伯慢慢装饰。所谓‘雕楹漆铜’,就是这个时代的高级审美。凭栏而望,楼桑尽在眼底。回想数年前的茅屋黄犬,陌上篱桑,已是天壤之别。

若底层着火,又该如何?

刘备心中一动:滑翔伞。

《墨子·鲁问》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还造了能载人的大木鸢,在战争中侦查敌情。《渚宫旧事》亦有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

‘乘之以窥宋城’,只此一句便已说明,大木鸢不仅能载人,还能飞高,越过城墙。

先人能做,当下亦能做。

刘备找来苏伯,将杂书中所说的木鸢画出草图,让他依样制作。木鸢有两个关键:射高和滑翔。

将木鸢从地面射向半空,然后展翅滑翔。

想将木鸾射出,必用床弩。

床弩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由绞盘上弦,射程较远,但精度不佳,一般多为齐射。

本朝,床弩已大规模使用。《后汉书·陈球传》记载,陈球曾“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此弩仅用手擘、足踏之力难以张开,故称床弩。其大型铜弩机,长一尺七寸,宽四寸,通高一尺三寸。弩臂长丈余,用于弹射木鸢或许够用。

滑翔自然靠双翼。

材质也不复杂,薄蒙皮便可。关键是三角翼的展幅角度,以及人员吊挂其下的重心支撑。

这些都不是问题。只需多次试验,便能找出关窍。以防万一,苏伯在船坞旁另起一高台,将木鸢向白湖发射。又找身形瘦小且颇通水性者试乘,可免损伤。

连发弩,并不能连续射击。而是能一次射出五支弩箭。所以连发弩又叫并发连弩。由战国时的双矢并发连弩,改进而成。根据并发出的弩箭的数量,名称各不相同。有三矢、四矢、五矢。楼桑弩手装备的连发弩,全称:五矢并发连弩。

大儒刘宠曾为将作大匠,杂学渊源深厚。

除了并发连弩,还有刀车。

刀车,又名塞门刀车。

乃守城器械。城门被破时,可用来塞门。前刀壁上装有十二四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因设有刀障,对方亦很难攀援,形成活动壁垒。车上开有箭窗,还可居高向外射击。

刀车是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等宽,约莫在三四丈之间。车前有木架三到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车体有长辕,敌人一但攻破城门,数百兵士猛推刀车,一路穿刺碾压,塞住城门。守城恶战,城门难保不失,这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刘宠乃是见楼桑邑有阙无门,故而献出此图。

刘备一见大喜。喜的不是刀车本身,而是两轮推车的整体构架。

用来阻塞邑门,实在大材小用。若是造出足够数量的刀车,彼此以铁索相连,形成‘刀车障壁’。用来堵路,岂不更好?

不错。这便将心中想法与苏伯细说。苏伯笑道:可也!

这几年,青徐连年大旱。附近州郡皆有灾情上报。楼桑自旱地改水田后,季季大熟。宗人附民皆传,乃因刘备上承天命,故而天降祥瑞。说起来,敢在北地植稻,非常人不可想、不能为!

楼桑邑,能邻里和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最大的原因就出自刘备。诸如因果报应、宗教玄学,信则有,不信则无。

邑民相信刘备乃是天降祥瑞。正如青徐二州之民,越来越信太平道一样。

何以至此?

刘备似乎也有了些答案。

灾情频发,州郡虽全力赈灾,却总有人沆瀣一气,狼狈成奸。发国难财。兼并田地,买人妻女。土地流向豪强地主,失地流民三餐不继,多生病疾。恰有太平道,施符水治病,又舍米粮救急。流民恩同再造,自当深信不疑。

此时刘备,无能为力。

楼桑一地,救不了青徐二州。更救不了天下黎民。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