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329.第328章 都督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第328章 都督

若不是皇帝宣召,秦琅并不愿意来参加廷议。

廷议其实很无聊。

做为当过百日宰相的太子少师,他对于大唐朝廷中枢的那套运作方式是很清楚的,大事开小会,重大决策其实更是出于圣意。

李世民这个皇帝权威很高,而且也喜欢抓权。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宰相,又都不是那种跟皇帝争权的宰相,他们君相合作多年,配合是十分默契的。

至于说打仗,李世民从来不怕打仗,房杜也不怕打仗,李靖侯君集这些武将们就更盼着打仗了。

其实现在真正压着打仗的反而是李世民,不是怕打,而是考虑更多。

就如眼下,魏征虽强烈反对开战,可那边开府仪司三司长孙无忌跟刑部尚书李靖,却都在讨论开打细节了。

先前房玄龄说北边还有梁师都苑君璋和后隋傀儡小朝廷呢。

这可不是说不能打,意思是说咱们要打先打这几个小兔崽子啊。

于是话题就被带歪了。

谈了半天。

最后李世民打算按侯君集的思路,派使臣去丰州河套,要册封郁射设阿史那摸末为大唐怀化大将军、顺国公、丰州都督、刺史。

派人去代北,封苑君璋为芮国公,朔州都督刺史。

反正对朝廷来说,这爵位官职不过是一张纸而已,丰州朔州也还是别人控制的地盘,所以若是这张纸有效,他们接受封赏而投降,那对朝廷来说赚大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复了两块地盘。

若是他们不接受,也没啥关系,说不定能够借此离间颉利与他们的关系,心生猜忌呢。

至于说和亲公主什么的,哪怕如侯君集说的找个宫女赐封公主封号和亲,这事也还是被秦琅坚决反对了。

其它的事情他不插嘴。

但和亲公主,他反对,哪怕和亲的只是一个宫女,他也反对。

“我大唐带甲数十万,千万男儿铁骨狰狰,何须出卖一弱女子乎?谁要再提和亲,我秦琅看不起他!”

这话一出,侯君集脸上很不好看。

不过倒也让本来有些犹豫的李世民再次坚定决心。

不和亲不割地不进贡,这是他即位之初所亲口说过的话,当初颉利几十万大军打到长安城下来了,他都没松口,现在没理由还送公主。

说来说去,还是做两手准备。

若是情况好,北方的乱子只是在草原内部,那咱们就守好边境就好了,顺便跟郁射设、苑君璋、突利他们眉来眼去好了。

若是颉利真有本事再次煽动诸部集结南下,那到时就跟他们打。

这个时候杜如晦提出了都督府修改计划。

这事情早在李世民即位之初就开始了,废行台,废关中十二军等,其目的都是要把军队控制在朝廷之手。

早年朝廷在全国设立了许多总管府、大总管府,后来改成都督府、中都督府、大都督府等,数量多。

武德时,是统一战争,所以许多都督府的设立,是为当时的统一战争形势考虑的。有不少都督府就是在中原腹心州。

现在全国基本一统,内部威胁没了,现在主要威胁是在外面,尤其是北方。

所以根本形势变化,当然也要修改部署。

都督府做为可统兵又可管民的重要机构,比刺史权力要大的多,所以杜如晦认为要慎重设立。

“现如今全国共有大小都督府四十三个,臣以为可裁并部份都督府,也可罢撤一些中原的都督府,只保留沿边之地的都督府,以适合军事需要。”

杜如晦提出的新计划,是将四十三个都督府并为二十四个。

幽并凉益荆扬交七个大都督府,以及十七个都督府。

洛州齐州等中原腹心的都督府全被撤消,只有荆扬两个大都督府因其战略地位重要而予以保留,相当于是一个区域的战略重心。

而幽并凉交益都处于边地,保留其大都督府地位,则是做为区域战略要点。

剩下十七州都督府,为营州燕州代州灵州沙州广州等沿边之州,设为都督府,侧重其军事职能。

在重新定下这二十四个都督府后,朝廷也按之前幽州都督府边军的调整改进的成功经验,也在各都督府实行边军镇守改革。

朝廷也正式确立了府兵系统和边军系统两大系统,总的来说,府兵是统兵系统,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定期训练。

边军系统,也称为番上系统,从军府中轮调府兵前往各边境都督府,分驻各军城、守捉、要塞等,也前往长安、洛阳、太原宿卫。

实际上就是一个统领训练,一个镇守打仗,两套系统。

当然,皇帝的北衙禁军不在府兵之列,这是天子亲军,他们主要负责皇帝的宫禁宿卫、京师治安等,遇战时,也可能抽调参战。

而皇帝也要求,轮调禁军去边镇驻守,以保持禁军的战斗力。

“七大都督府大都督,皆亲王统领,亲王未到任,由大都督府长史主政。”

七大都督府,其实就相当于是七大战区,有些类似于当年李渊关中十二道十二军的意思。

而十七都督府,相当于是十七个方面集团军,统领着守边的边军体系。

十二卫统领几百个卫府军府,统领着几十万府兵,但兵将分离。

十二卫的中高级军官们,平时都呆在京师,负责研究战法之类的,十二卫卫府是交叉部署在全国,尤其是关方和关中地区,各卫府由统军府改为名折冲府,由折冲都尉统领。

实际上就是把几十万卫府兵,分散在几百个折冲府,由几百个折冲都尉统领,分散了兵权,诸卫的大将军们对府兵的掌握降到很低。

而另一方面,都督府体系,各都督以及边将们,却只统领府下当值驻守的边军,对于境内的折冲府的府兵,却没有征调指挥之权。

越王李泰,拜扬州大都督。

蜀王李恪,拜益州大都督。

燕王李佑,拜幽州大都督。

皇六弟赵王元景,改封荆王,授荆州大都督。

皇七弟鲁王元昌,改封凉王,封凉州大都督。

皇九弟周王李元方,改封吴王,拜交州大都督。

皇十一弟韩王元嘉,改封晋王,拜并州大都督。

三子四弟,出任七大都督。

从这里可看出,皇帝对于大都督这个职位还是很看重的,并没有轻授臣子。他授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弟弟。

而老六老七后面却没老八,这是因为老八酆王李元亨的母亲是尹德妃,当年李世民跟建成斗的厉害的时候,尹德妃可是坚决支持建成了的,没少害李世民。

原来的三级都督府,现在改成两级了。

七大都督全是皇弟皇子,但荆王元景也不过十岁,他那几个弟弟也都是十岁九岁的,全是秦琅崇贤馆的学生呢,李世民的三个儿子呢,则都是八岁七岁的,要不是因为其它皇子才三两岁,其实李世民也没必要把大都督的位置让给弟弟们。

可封归封,他们年纪还小,无法上任。

因此七个大都督府,实际上都是要派长史去主持的。

李绩这个并州都督,改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宇文士及这个凉州大都督也改为凉州大都督府长史·······

秦琅在那里喝着茶,他没加盐加胡椒粉,而是加了牛奶和糖,倒也别有番滋味的。

细品之下,倒也听出来皇帝今天廷议上突然让老杜提出这都督府改革的用意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事调整。

原来四十三都督府,现在调整为二十四都督府。

先是大都督府规定只由亲王担任,于是几个大都督都降职或换职,担任长史的都是皇帝信的过的人了。

再一个,并撤剩下十七个都督府,皇帝也直接来了个全面大调整,或是对调,或是直接派出自己的潜邸旧部去任职。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

大唐边境防御体系重新确立,府兵边军体系也明确了,另一方面,统兵的将领也都换成了自己人。那些武德朝的元老,或是当年半路归降的杂系将领,李世民大多数调回了朝中,塞到十二卫府里去喝茶去了,不给他们实际统兵之权。

不得不佩服皇帝,手段还是很高的。

大都督们是二品,都督是原来中都督的品级,正三品。

每个都督府,下面都起码管着两个以上的边州,并兼任本州刺史。

每个都督,都握着起码一两万的边军。

本来秦琅在那里喝茶喝的正香,结果就听到皇帝突然提起,说要派忠心可靠又勇猛能干的大臣去边境兼任都督。

这么重要的差事,居然还让大臣兼职?

皇帝这是啥意思?

大都督你嫌级别太高权势太重,让亲王遥领这说的过去,可正三品的都督,也不过是上州刺史级别啊,有必要也要让朝中大臣挂职兼任吗?

然后秦琅就听到李世民在那里点他的名。

“改雍州府为京兆府,雍州牧改为京兆牧,以皇太子承乾领京兆牧,以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长孙无忌任京兆尹,以光禄大夫、太子少师秦琅为京兆少尹。”

“秦琅兼领胜州都督、刺史!”

秦琅愣了一下。

一下子就又多了两个兼职?

京兆少尹和胜州都督?

这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京兆少尹就不说了,兼职就兼职吧,毕竟都在长安。可是这胜州却是在关内道最东北啊,在梁师都控制的银州北面,也在颉利可汗控制的漠南汗庭的南面。

东面隔一条黄河是河东朔州,西面是毛乌素沙漠戈壁,北面也是黄河,隔河是河套的前套地区。

当然,在秦汉时代,其实从白于山以此到阴山以南的,整个地区,都是河套。

但如今的胜州处境可是很尴尬的,东面是苑君璋控制的代北之地,南面是梁师都控制的银夏之地,正北是颉利可汗的汗庭,西北是郁射设占据的后套丰州地区。

北东两面都是黄河为界,西面又是茫茫沙漠戈壁。

正因如此,之前突厥几次南下,胜州都是直接失守。

只是因为这地方太穷,所以突厥人每次借路经过,南下敲诈完大唐后,便也不留恋,直接撤走送还唐朝。

但这地方实在太残破了。

虽说也是个战略要点,但因为周边的形势,导致这其实是一块废地。

要人口没人口,要经济没经济的,谁也不敢过去,去了没多久肯定就成突厥人的奴隶了。

派到那地方去当官,那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上次突厥路过再次破城后,现在胜州已经好久没有派官员去了。

连百姓都没,派官员也没啥意义。

可现在皇帝把胜州也设为都督府,还让秦琅兼任胜州都督,秦琅感觉很扯淡。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