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闻人语响:四大非空
58、拆除文庙:河间文庙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柳之思这次在天津车站看到的那人正是李克定。

原来寒假一到,李克定便按照父亲的吩咐,来到天津,在舅父唐贤家里住了些时日,跟着学习生意上的事情。

邻近春节,正好小姨唐洁从日本归来要去北京,李克定便来此送她们一家从天津乘火车,恰在车站被柳之思匆匆看见。

送走小姨唐洁,李克定拜别舅父唐贤,这才回到河间。

预期之中的事情来临,人往往只是满意,但超过预期的事情突然降临,人便会有惊喜。

李克定的突然归家就是这样,给母亲唐贞着实带来一番惊喜。

她原以为儿子还有两天才能回来,现在突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大快人心。

唐贞便抱怨丈夫和儿子合伙瞒着她,拉着儿子看了又看说:“又结实了些。”

李克定就问,父亲怎么还没回来?

唐贞告诉他:“你父亲刚刚去了文庙,申州那边有人过来。父亲过去,顺便也想问问你师父,关于年后你是否要回北京上学。”

李克定想起陆宛年后肯定要回北京,自己上学岂能耽误,就说:“母亲不必顾虑,上学是大事,我一定要按时回去。”

唐贞怕儿子年轻,不知轻重,给他解释:“我听说各地都在计划倒袁,北京恐怕会乱的。

你上学何必急于一时,来日方长,你和克静还很年轻,以后想读书,还不是有大把时间。”

李克定知道母亲不愿他和克静犯险,但他认为,事态不至于发展到那么严重的程度。

因想知道师父普云的看法,便对母亲唐贞说:“干脆我也去文庙吧,亲耳听听师父怎么说,也跟着长长见识。”

说完,李克定向母亲告辞,来在文庙。

普云的住处在河间文庙的居仁堂,李克定刚走到堂前,正传来师父诵诗的声音,于是停住脚步,站在堂前聆听: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

普云吟诵的是李鸿章的《临终诗》。

那声音忽而高昂,忽而低沉,忽而激荡,忽而似泉水呜咽,忽而如长刀劈风,忽而似大河奔流,引动李克定的情绪也随之起伏。

连诵三遍之后,一声熟悉的长长叹息传来,李克定知道师父已经吟诵完毕,向着里面说:“师父,弟子回来了。”

“克定来了,快进来吧。”

普云已年近六旬,面貌清癯,长须飘飘,着一身黑色长衫,正手拿毛笔,站在书案旁,自有一副稳如泰山的气势。

李克定先向师父和父亲行了礼,望了望案几,见上面一幅字还未撤去,笑着问:”师父好有雅兴,这是在临谁的帖?”

“哪里是在临帖,方才突然想起了李中堂的<临终诗>,有些感慨,胡乱涂上几笔,无非是消遣而已。”普云笑对李伯南和李克定父子说。

“先生谦虚了。”李伯南叫李克定也过来看那幅字,又说,“我素来仰慕先生的书法,于当今之世,可谓出类拔萃。”

李克定走到近前,闻墨香犹在,见墨迹未干,显然是普云刚刚写完,就说:“我看师父这字,依稀有悲愤之情。”

普云高声诵了一句:“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此时,屋外风声呼啸,对面房顶的雪被风吹落,或洒落在窗台,或飘零在地上,日影偏西,照进东厢来,天色竟比刚才明亮了。

李伯南看天色有变,遂生感慨:“眼下的局势,和这雪后的晴天,正好大相径庭,没有一点清新景色,更象是乌云堆集,大雪将落的前兆。”

普云轻轻摇了摇头,让他父子落座,自己也坐下来,让茶后说:“即便乌云堆集,再来一场大雪,也不可怕。”

说完,目光从窗外移了过来,“至于局势,你们大可放心,当初清廷逊位,开了和平“改朝换代”的先例,想来袁世凯也会象清庭一样,不会大打出手,而是在一片讨伐声中选择退位。”

二十多年来,普云先生临事总能站的高,看的远。

李伯南最是信服,遂心中石头落地,轻松的说:“如此最好,人祸大于天灾,我算是怕了。依先生看,若袁世凯退位,结局会有其他变化吗?”

提到结局,普云又想起了诸多往事。自从来到文庙,远离旋涡中心,本该清静恬淡,可这十几年来,总是心有不甘,思潮从未真正平复过。面临当下的时局,他再次念起了戊戌变法之时,光绪的帝党和慈禧的后党相争,最后康梁远遁,六君子喋血,帝党以彻底的失败而匆匆收场。

从此大清朝廷犹如一叶孤舟,行驶在茫茫碧海之上,一任风雨飘摇。驾船的和乘船的都毫无方向和目标,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只能得过且过,享受船上的最后时光,再无人为前途谋划,或者说根本无法谋划。及至后来,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也寥寥无几。大清朝的船,在航行了两百六十八年后,终于没有逃过灭亡的结局,沉没在历史的浩渺烟波之中。

继而民国建立,共-和开启,老袁做了大总统,虽然各方势力交错,但毫无疑问的是,帝制被人们从心里抛弃了。但一个月前,老袁却贸然称帝,于是朝野哗然,反对者遍布四方。蔡锷早已通电全国,起兵讨袁,护国战争在云南四川相继爆发。

想到此处,普云又回到现实的谈话之中。

很平静地对李伯南父子说,依我看来,结局必是恢复过表面的共-和,其他变化却难有。

自戊戌以来,起初大清立-宪只闻其声,不见行动,老佛爷的“拖”字诀,生生把大清拖进了海底,亡国之罪,罪在一人!

而今老袁称帝,要世代做君主,利益太大,必然引起众人的蜂拥反对。

李克定知道师父普云的理想,便是君主立-宪。

如今形式斗转,老袁将成孤家寡人,正可趁势而为。

他在天津的时候,听闻恭亲王在那里欲谋大事,正四处寻求支持,就沉思着说:“国难思良将,所以师父又念起李鸿章来,是否有意于一番做为呢?”

普云摆了一下手,指着墙上的一幅〈能臣图〉说:“时至今日,就算曾公、左公、李公复生,也难有作为。自古“天听自我民听”,并不单单是背后的武力。恭亲王若想成事,却好比登天而没有阶梯可以攀援。当初大清耗尽了所有人的耐性,民心尽丧,再要重拾,几无可能。大清成为历史,谁也休想挽回啦。”

李克定看那能臣图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各自端庄肃穆,如雕如琢,不禁赞叹,真英雄也!

现下风云跌宕,变幻莫测,李伯南心想各路势力争锋,将来谁胜出、谁失败?

因实难预料,不由疑窦丛生,郑重的问普云:“先生以为,自清帝逊位以来,谁才是胜方?明年谁又会胜出呢?”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