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官人
第五百八十章 晋升侍讲
在浏览器中输入 飞速中文.com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陛下,鸿胪寺寺卿呈奏,西凉王李德明贡牛羊千头,骏马百匹,以尽臣礼。然其使者又说,去年河套大旱,秋粮将要歉收,想让朝廷拨付两万石粮食赈灾。”

“牛羊千头,骏马百匹,就换两万石粮食,这李德明真打得一个好算盘!”

“是啊,这还不说,前脚割地为王,后脚还向朝廷索要粮食,这才是无耻之尤!”

张知白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西凉王李德明此举,实在无理,但朝廷也可以将计就计。自咸平五年西凉王攻取凉州之后,朝廷与西域的商路便断绝了,至今未有西域诸国进贡,朝廷买马也全靠军中马场。”

“西凉大旱,不论真假,陛下可借机让西凉王遣子入京为质,再给粮食。若是西凉不允,便拒绝提供粮草。同时,还有集结部分禁军,在边境镇守,以防西凉借机兵犯。”

王曾开口道:“陛下,此时天下太平,朝廷钱粮充足,当厉兵秣马,准备服西凉才是。得西凉者所以得西域,得西域者,便能顺势南安吐蕃,东击辽国,汉、唐二朝所以称雄天下者,全赖此道。”

赵祯看着底下这些重臣都在劝自己,心里想着,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以大宋的国力,战与和到底哪个跟符合当前情势?

赵祯摇摇头道:“此事朕应与太后再议,诸位爱卿的建议,朕会一一转述给太后。西凉使者的贡品先收下,至于请求嘛,让他在五日之后的大朝再次提出来,咱们先拖一拖。拖一个月,西凉旱情的真假,自然就能弄清楚了。”

“陛下圣明。”王曾拱手道:“陛下,今日所议之事,皆已经议定。臣等告退……”

“王先生,”赵祯伸手拦住道:“你与张先生先留下,朕有几件事要请教请教。”

“臣不敢。”

对于两位相爷,赵祯一直是以“先生”称呼,以示尊敬。张知白、王曾留在这里,等其余人退后,赵祯开口道:“先生,朕前不久得南方奏报,说是……”

话说到一半,王之恩走了过来,在赵祯耳边道:“陛下,陈知应在殿外等候面圣。”

“知应回来了?”赵祯一喜,吩咐道:“速速请他进来!”

王之恩走出去了,赵祯对王、张道:“二位先生,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刚要说他的事情,他就回来了。”

王曾笑道:“这必是陈初六回来了。”

张知白冷哼一声道:“他虽然冠带闲住回家了,可在汴京也没少一点消息,三篇文章,弄得汴京士子争吵不休。”

三人在这里说着,陈初六从外面进来了,见礼之后,赵祯笑道:“知应,你这次去岭南,给朝廷立了大功啊。只可惜,这件事情不能和外面说……”

“哦?”张知白和王曾都是不明白,他们两个虽然贵为宰相,但岭南刘家的事情,乃是太后、八王爷一起谋划的,连枢密院也是很少有人知道。现在事情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刘家的银子都被运到了汴京,他们还是鲜少知道。察觉肯定察觉到了,但这个过程,就无从得知了。

陈初六拿出装夜明珠的盒子,上前道:“陛下,那件事情都是赵将军的功劳,我不过是帮了一点点忙而已。”

赵祯看了一眼夜明珠,丝毫不在意,而是笑道:“允迪来了密折,说在这件事情里,知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不可没。”

见二相还有不明白之处,赵祯解释道:“张先生,王先生,这件事情可以告诉你们了。岭南刘氏,已经覆灭了。刘家积累的孽资,都已经运抵京师,共计有朝廷五年收入之多,从上个月开始,岭南海贸的赋税,都已经算入了国库。从此两广之地,再也不要朝廷拨款,还能给朝廷带来不少收入。当然了,钱都是小事。但从此以后,朝廷南边的麻烦就消失了。”

张知白和王曾对视一眼:“刘氏一直是朝廷的大患,如今真的已经除了?不会引起岭南民众……”

“不会的,知应的三必剿、三必抚,已经将岭南百姓安抚好了。”赵祯笑道。

“若是这样……”张知白看陈初六的眼神和善很多了:“若是这样,陈知应可谓立了千古奇功啊,这等大事,如何不昭告天下?”

“刘家确实是一患,不过却还没做出格的事情,这件事情,本来想慢慢来的,可惜他们遇到了知应,快刀斩乱麻哈哈哈……若是昭告天下,就有失朝廷的颜面,也会让知应招来祸患。”

王曾点点头道:“陛下思虑周全,此功可记于实录,十年二十年后,可以拿出来。知应的功绩嘛,也应当奖赏才是……”

陈初六听到这个来兴趣了,竖起耳朵听,赵祯想了想,又问道:“王先生以为,当如何嘉奖?”

“钱财,知应不缺,美婢,更是不缺。依老臣开来,不如给知应升官吧?”王曾笑着道:“我等作为臣子的最高荣耀,不过是为陛下尽忠。前不久,陛下有让知应担任春闱考官的意思,依知应现在的官衔,恐怕难以服众。不如就加知应为昭文馆直馆、少詹事、直经筵侍讲吧?”

说完,王曾询问张知白意见,张知白没说话,点点头表示同意。赵祯见到这一幕,高兴地点点头,询问陈初六道:“知应,就拟这些,如何?”

“谢陛下隆恩。”

陈初六心中大喜,一堆官职中,少詹事是阶官,正六品,但少詹事又不仅仅是阶官。因为这少詹事是“开坊治事”的必由之路,而开坊治事又是拜相的一个重要资历。

昭文馆和史馆、集贤殿三个地方,是翰林的备选之地,昭文馆是皇家藏书的地方,换而言之,陈初六就成了图书馆馆长。昭文馆大学士,是首相的标配,昭文馆直馆,自然可见一斑的重要。

前面两个,一个是工资等级,一个是办公室牌子,剩下的直经筵侍讲,则是陈初六的“工作”。说白了,就是跟着赵祯读书的,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工作。

有的人干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让赵祯记住名字,这经筵侍讲,却是天子近臣,虽然陈初六并不需要靠这个让他记住。

可谁叫这世上就是这样,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侍读是陪天子读书,侍讲是陪天子的老师讲课。故而侍讲虽算不上“帝师”,却算得上是“帝助教”。若是陈初六这几个月的侍讲能当下来,明年春闱就可以入考官行列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

上一章 添加书签 返回书页 下一章
添加书签
字号
A+ A A-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书架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