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艺术家周报》编辑室。
头顶的灯管雪亮,但编辑室里还在赶稿子的人,已经只剩下寥寥数人了。
胡黎富抽着烟,任由烟雾在自己头顶凝聚成烟云,自己却只是紧紧地皱着眉头。
电脑屏幕亮着,空白文档打开了许久,他却还一个字都没写出来。
键盘旁边,是一个大号的笔记本,此刻正摊开来,上面都是一份份从各种报纸、杂志上剪下来的新闻报道,有关于廖辽的,关于何润卿的,也有关于五行吾素的。它们都被胡黎富仔细的整理过,按照时间顺序,一张张地贴好了。
对于普通读者或歌迷而言,这些就是关于自己喜欢的歌星的一些正常报道而已,或烘托、或煽情、或惊叹,总之,有料归有料,但只是见山就是山罢了。
但是,在内行人眼中,比如说,胡黎富,在他眼里,这就不单单只是几个歌星专辑大卖的简单报道了,这些报道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天才,和一段惊心动魄的角力。
而现在,他想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隐藏在报道背后、不为普通人所知所关注的故事,都整理出来,把那个始终隐身在背后的天才,以及他做的那些牛逼的事情,公诸于众。
关于他,关于今年夏初那次国内三大女声的超级碰撞,资料有的是,而且线索也就在他脑子里,很清晰,似乎随时都能拎出来,可真到动笔了,他却又老是踌躇难定。
写出来,不难,难的是在当下的这种社会环境下。怎么样能让主编同意发自己的稿子!
毕竟,虽然业界大家都知道他的实力和地位,但是在公众那里,他却是毫无知名度,而且,实话说。也的确是几乎没有什么新闻爆点。
他的一根烟没抽完,编辑室里又一个人忙完了事情,关上电脑,跟仅剩的几个人打了个招呼,推门走了。
胡黎富叹了口气,突然觉得腰有点酸,不由得就感慨年纪真是大了,尤其是干编辑、记者这一行,动不动熬夜写稿子。自己才三十出头,就已经有一种老了的感觉。
他摇摇头,抬手掐灭烟屁股,正想回转到刚才思考的问题上来,突然,一抹灵光一闪而过,他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
在自己大腿上猛地拍了一巴掌,他赶紧就把手落到键盘上。噼里啪啦开始打字。
“当你十八岁的时候,你正在做什么?”
这是第一行。
没错。卖点就在这里了。
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年龄更有说服力,也更有爆发点。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跟年龄无关,仅仅是那个人做的那些事情本身,就已经足够强大。在胡黎富的心里,也已经足够撑起自己的这一片“深度报道”了,但是,不行,要想吸引读者。或者直白点说,要想让主编那里通过、给版面,那就必须抓一些更容易引起大众好奇心的噱头——这么多牛叉之极的事情,原来居然都是出自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人之手,这个噱头,够不够吓人?够不够吸引人?
胡黎富觉得,肯定够了!
于是,他的全部精神很快就都投入到了面前的电脑上,打字声噼里啪啦——尽管国内引进电脑办公也就是最近这两年,但报社、杂志社等文字机构,肯定都是比较早的一批,而且,胡黎富作为《艺术家周报》著名的老牌编辑,是最早一批被特批给配备了电脑办公的,打字速度自然是早就练出来了。
于是,当大约两个多小时之后,整个编辑室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终于,一篇长达五六千字的文章,终于在他手下完成了。
自己回头看了一遍,他长出一口气,甚觉得意。
把文档拉到最前头,他犹豫半天,在标题的留白处打出一行字——《他才十八岁,他的学生叫廖辽!》
写完了,他自己又检查一遍,觉得再无疏错,便保存下来,然后直接发邮件给了主编。
…………
第二天一早来到报社,胡黎富放下东西,都没顾得上喝水,就先去敲了敲主编的门,听到里面说了声“进来”,他就赶紧推门进去。
“主编,我昨天发给你的那篇稿子……”
主编姓苏,胖,且属于圆胖圆胖那种风格。
抬头看见是胡黎富,他眉头皱了皱,毫不客气地说:“老胡,捣乱是不是?”
“呃……”胡黎富闻言愕然,“这……怎么说?”
彼此共事多年,很熟,苏胖子也就没什么客气的,直接开批,“你是咱们周报的老编辑了,还能不知道我什么意思?你说你弄这个,我能发吗?敢发吗?发了有人爱看吗?我知道,不用你说我也知道,廖辽的崛起史也好,五行吾素那边的狗血故事也好,肯定都是好素材,但是,你不能把焦点弄偏了啊,焦点是谁?廖辽可以,五行吾素也可以,甚至何润卿都行,可是你写李谦……你去街上问问去,谁知道李谦是谁呀!”
胡黎富舔了舔干枯的嘴唇,犹豫着,道:“那您的意思是?”
苏胖子只是道:“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你这个稿子,毙了!”
胡黎富沉默。
过了一会儿,他试探着问:“给个次要版面行不行?或者,我删减一下?您给个半版?”
苏胖子看着他,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叹气道:“老胡,你这……你这个脑子啊,真的是……你看看,多少新编辑,那文笔比你差远了,那分析能力,也比你差远了,可是人家哪个挣的钱不比你多?你是老编辑啊,让一帮新人给踩了,知道不知道?那为什么人家收入比你高?因为人家明白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能发表的稿子,才是好稿子!什么稿子好发表、能拿奖金?热点。热点,热点!”
顿了顿,他瞪了胡黎富一眼,说:“稿子你回去重写,就写……呃,反正主视角和主人公。必须不能是李谦,至于是廖辽,还是五行吾素,你自己看着办,然后,我看下棋或者下下期吧,给你半个版。对了,你是对这个圈子很了解的,而且是那种很深入的了解。关于周嫫复出这个事儿,你就不愿意写个深度解读什么的?”
胡黎富犹豫片刻,无奈地道:“那行,我回去重写,就是这个……周嫫这个,我就不跟他们抢了,周嫫的东西,估计大家能抢破头。”
苏胖子闻言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叹口气,摆摆手。“那你去吧!”
胡黎富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没把“请你再考虑考虑”的话说出来,转身出门、把门关上,远远地他就看见郑国昌正冲自己笑呢,就无奈地摇了摇头。
郑国昌走过来,笑着问:“稿子毙了?”
胡黎富点点头。“毙了,让重写,写廖辽的崛起史,不能写李谦。”
郑国昌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形势就是这么个形势啊。老百姓知道个屁的制作人?他们管你谁写的歌?总之,只要歌好听,那就记住谁唱的就行了呗!”
胡黎富点点头,无奈地笑了笑,“那就……写廖辽吧!”
…………
廖辽大红大紫,黄玉清大红大紫,何润卿解约了,周嫫复出了。
李谦工作室,开张了。
在正式开业之前,齐洁就已经开始筹划招人的事情,等工作室正式开业之后,李谦工作室的招聘广告很快就在几家报纸上登了出来。
当然,这一类的招聘,是针对文员、前台,和职业经理人的。
目前来讲,工作室才只是粗粗的搭起了基本的办公架子,具体的音乐业务,其实暂时还无力开展,作为老板的李谦,也只能是抽时间跑到长生唱片去给林秀峰他们几个监制作品,算是挣一点外快,但该招的普通工作人员,还是要尽快到位才行了。
于是,在随后的一周多的时间里,李谦忙着去长生唱片那边做监制,齐洁就一天天地守在工作室里,负责联系和面试应聘者。
到十月初,人就基本招齐了。
首先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叫段玉国,三十三岁,人看着挺沉稳,当过几年财经记者,后来辞职,自己做过生意,赔了,然后就辗转各家公司,始终都是中层管理人员,招他进来,主要也是负责人事和行政管理这一块儿。目前能力不显,但做事不徐不疾,很有章法,李谦也见了一面,觉得挺满意,于是就定下了他来做内勤主管,月薪八千,奖金另计。
然后是财务兼出纳一名、会计一名、前台一名、文员两名。
算上李谦这个音乐总监,齐洁这个总经理,以及计划到十月末就到工作室正式上班的艺人部经理李金龙,李谦工作室就一共有了九个人,架子算是初步搭了起来。
当然,目前来说,工作室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业务,所以,对于齐洁来说,就是要开始逐渐锻炼和学习管理能力,而对于新加入工作室的这批人来说,主要业务也就是两大块:第一,随时关注、梳理、总结娱乐圈,尤其是歌坛的动态;第二,随时追踪公司已经订货的那批设备的到岸情况。
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家都逐渐熟悉起来了,对手头上目前来说轻松之极的工作,也开始渐渐上手,而且,随着越来越熟,当大家听说在元旦之后,当今歌坛最著名的歌星廖辽将会签约工作室之后,激情和信心简直是空前高涨——显然,谁都知道,一家刚刚成立的工作室,居然就能吸引廖辽这个级别的大腕加盟,可见人家对这家工作室的看好程度!
也就是说,至少自己目前刚刚得到的这份工作,不至于很快就丢掉了。至少,这家工作室似乎并不是一眨眼就会关门大吉的那种!
而随后,当外出参加了好几场商演之后回来的廖辽果然来到了工作室,证明了齐洁齐总的话并不是胡编之后,形势似乎顿时就越发明朗了。
一个廖辽,还不就足以撑起这家小工作室了?大家都知道的,大歌星可是很能挣钱的!
事实上,廖辽的态度很谦和,谦和到让一帮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小姑娘们都吃惊不已——要签名,签!要签名照,给!要合影,没问题,工作室集体合影都没问题!
当然,目前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时间都过了好几周了,新招聘进来的这些人,除了唯一一位经理级别的段玉国之外,其他人居然还都没有见过老板!
大家只是听说他还在上大学,然后他最近好像是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给别人做专辑上了。然后,嗯,据说老板很帅气,而且在圈内的地位很牛逼。
其实在刚把人招齐的时候,第一次全体会议,齐洁就首先把自家老板的简历给亮了一遍,考虑到他简历里频繁出现的那些最近这一年内大红大紫的名字,所以,他的伟大事迹很容易就被工作室的新职员们给记住了。
嗯,几本与李谦相关的专辑、单曲,总之,目前他所有作品中已经上市的一共二十四歌,包括三张专辑和一张单曲,都被齐洁免费发给了每个人一人一份。
在这家工作室上班,别的好处没有,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公开听歌,甚至于,身为总经理齐洁的还干脆提出了相关的硬性要求,那就是要求全部工作人员,至少要把那二十四首歌都听上几遍,不强求会唱,至少得知道。
当然,事实上那些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都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作品,即便她不要求,公司里这些年轻的男男女女们,也大多都是听过的。
于是,廖辽为什么会来这家工作室,清楚了。
于是,原本只觉得歌星们好厉害好厉害,但是对所谓制作人之类完全不知不解的这些个外行人们,对工作室老板的伟大,认识得更深刻了。
嗯,用廖辽的话来评价的话就是,齐洁的洗脑工作做的相当好。
十月中旬,公司订购的第一批音乐器材到货,忙忙叨叨好几天,全部安装调试完毕,面对那些乐器、录音器材、电子器材,全工作室上下的外行们不懂觉厉,顿时就觉得这家工作室的形象越发的高大上起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当音乐、八卦和老板的伟大事迹所演变成的瞎侃渐渐掌控了整个工作室生活节奏的时候,十月下旬的某一天,工作室却突然迎来了一个戴着墨镜的神秘客人。
***
紧赶慢赶,还是落到了十二点之后。(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m.feisxs.com
飞速中文唯一官网:feibzw.com 备用域名:feisxs.com